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内功歌诀阐释·序 -- 京城马国兴

共:💬11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再从传统拳术的练体用之始终论“玄”字之精义

前文已经从具体问题中论清楚老子提出的“玄”字之精义,就是任何事物演化的“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之始终过程,以这种观点认识事物演化过程之始终的是为“玄观”。研究“玄观”认识问题的学问是为“玄学”。

  现在,我们就用“玄观”的“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这种观点,来认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始终过程,进一步论清“玄”字之精义。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顺序,基本上遵从“建体致用”,即“建德体,至道用”。德体者,健之体,顺之体,健顺合德之体也。道用者,道用阴阳。阴阳者,乾健的阳刚之性;坤顺的阴柔之质。是谓“阴阳合德,刚柔有体,已成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故阳动阴静。道用时:“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此乃“建德体,至道用”的基本内容。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无不遵此而练、用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头到尾论说的清楚了。

  健之体,即内气;顺之体,即外形。普通常人的内气,微弱的存在,只能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的须要。处于虚无的好似不存在的状态。普通常人的外形,呈现僵硬的存在。亦只能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的须要,处于实有的真切之存在状态。这样原本后天表象的内气的虚无之弱,外形的实有之强。是不能胜任拳术较技攻防之用的。必须对虚无之弱的内气,给予补强,乃由无到有,由虚到实的转化;对外形给予消弱,乃由实到虚,由有到无。这样才能达到内气、外形的中和状态以为用。其修炼方法如下:

  内气:以内功练法,即炼精化气,使真气不断积累,质量不断精纯。即内气由无到有,由虚到实。内气在体内独立存在而不改,是真实的体内存在之物,可随意能升降涨渺,是初步功夫成。

  外形:以外功练法,即抻筋拔骨,展筋伸骨,使之脱去僵拙之力,具有内感通灵之能,简曰脱拙换灵。再主以内功练法,使外形虚空。即外形由有化无,由实到虚。外形虚空静而不躁。可随意起伏开合伸缩,柔弱无骨,唯顺内气之动静,是初步功夫成。

  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这要以灵神,再将内气、外形浑化如一。这要通过“顺”的明劲法,继之“逆”的暗劲法。再内气、外形的中和法。即“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宗旨之方法。也就是“坤顺乾”。也就是外形由有化无的彻底完成之方法及阶段。直致“健顺和之至”的“太和一气”之艺境。达到“健顺和之至”的“太和一气”之艺境时,也就达到了神明艺境。具备了“极武不杀”之神化之功了。此时已从有气有形之体,练到“无形无象”的无极之体的无上艺境了。此即由始致终的“有化无”的过程。但从无形无象的无极之体的位置上说,此无极之体的有,确是从“无”无极之体处来。简单的说,乃“有从无处生”,更简练的讲,即“无生有”。那将此始终转化的过程之“有化无,无生有”再化为一句话而说出,也就是“有无相生”了。因为天地有好生之德。故前圣只用“有无相生”来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也就概括了“有化无,无生有”的始终过程了。

  而此修炼、体、用的全部过程,及具体细节的某个具体内容,无不是“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而这个始终及转化过程的法则、规律,正是老子著《道德经》时,赋予“玄”字的精义。

  而关于这个“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玄”字之精义,前贤多有论述,只是习拳者不知,读谱时多有忽略不记,不仔细思索,不能醒悟的到。甚至有见此论述者,妄加非议,不能得真师所传。反到信庸师之盲言,并为其所蒙蔽。亦大有人在。今录形意拳明家车毅斋大师:“论形意拳练法及神形合一”中几段言语,并加注解。以启习拳者之耳目,开其心扉,使其能入正门,上大道,得正果,不负其练拳习艺之诚心,以说明“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万物演化的这一法则、规律之存在。

  “唯是起初所学先要学一派,一派之中亦得专一形而学之。学而时习之,习之已熟,然后再学它形。各形纯熟再贯穿统一而习之(此乃由无到有的无生有之过程)。习之极熟,全体各形之式一形如一手之式,一手如一意之动,一意如同自虚空发出(此乃由有到无的有化无之过程)。所以,练拳学者自虚无而起,自虚无而还也(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玄”字之始终过程之一个循环也)。到此时(无形无象的无极之艺境),无论形意、八卦、太极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沦沦,一气浑然,有何形意?有何太极?有何八卦?(拳本一家之意,表述的再清楚明白不过了)所以,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十年练拳十年养气之宗旨明矣)。神气圆满形式虽方,而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拳经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神耳’(一语揭透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建体、至用之精髓、妙谛)。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阳一气运化周身(一是内劲由虚弱渐诚实,能在身内独立而不改,是无生有;一是外形由实强渐虚空,是有化无。此正内功法: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形自空灵。练拳修炼内功法之精义明矣),无微不至,以至于应用无处不有,无时不然,所谓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也(人为物物。乾,内气,阳物也;坤,外形,阴物也。人是一太极;人是一阴阳也。功成至太和一气,一气者太极也;一气之动静,阴阳也。皆是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也)。所以,练拳者不可守定成规成法(不为法执而拘也),而应用之成法者是初入门教人之规则(此习拳初始之必然如此也),可以变化人之气质(气者,乾健阳刚之气,健运不息;质者,坤顺阴柔之质,静而不躁。不如此修不可以变化也),以复其先天之气(此乃修炼拳道之下手真言尔),以致虚无之时无所谓体(无所谓形体,只有“虚无之道体”,此体无形无象但“有”,即前人所谓的“以天心为体”之“体”),无所谓用(无所谓识神之我用,而有“灵神”的一点灵光不测之妙用,功到寂感遂通的自动化前知艺境,亦神形合一之境)。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即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的体用一元尔)。

拳经云:

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劲心机枉劳神。

祖师留下虚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此歌诀正是说明:“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也就是“玄”字的“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精义。有形之体,化为无形之体。即有形的身体,转化为虚无,是有化无;而真有的无形道体,是从虚无处生化而来,是无生有。而此有化无,无生有,不正是“有无相生”的“虚妙诀”吗?因为“道本虚无生一气”。是说“道体”是从虚无中生化而出之、成之。那肉体凡胎不从有形练到无形的虚无境界,那无形的“道体”从何而来呢?不正是“玄”字的“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之精义,贯穿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始终过程吗?如何能说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不是“玄”学的内容呢?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是不懂老子著《道德经》赋予“玄”字的“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之精义,乃万物之演化法则、规律,是自然的法则、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二是不懂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始终过程,就是实践,证验,体现了“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玄”字之精义,此正是道的自然法则、规律。任何修炼者欲想功成艺就,而得正果,必遵此而行,方能如愿以偿。否则,百病缠身,咎由自取。

  知者传授要择人。这句话说明的是知者传授须要选择人而授之。选择什么人?佛说:“佛不度不信佛的人”。医说:“不治不信医的人”。拳家说:“不传不信拳道者”。所谓有德者得之,诚者得之。皆是信服“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玄”字之妙义者。因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故信服此者,方能入得此门而修之。故功夫艺境方能入妙入神而脱凡入圣境。为师者,只择此种人而授之,理所当然了,然所贵者“道”也。

  先后两篇论“玄”字之精义,可谓精且详矣!明此之论,可习拳入门上道而不入歧途了。但要仔细体会文中之所论,莫当儿戏之谈,此乃我习拳数十年心得体会之真言。并非炫耀之文字可比。故将此文字献给热衷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者,以作为交流之谈吧!

马国兴

 书录于北京

2003年07月06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