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浴血凤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的东亚(前言) -- 沉睡的天空

共:💬54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战败的终结原因不得不说是清统治者的妥协性导致缺乏动员能力的缘故

一次战争的失败,不能归结于制度的原因,然而若干次的战败,迫使人不得不超出个人的因素来寻找大层面上的结症。

我以为,清朝之所以经历短暂的中兴之后仍然遭逢惨败,终究是其固有的妥协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什么要进行洋务运动?试想在一个皇权高于一切的时代里,没有皇室的支持,这样的运动是万万行不通的。而清皇室之所以赞成洋务运动,无非是逼不得已,被人欺到这份上,你不卧薪尝胆不行啊。可是,一旦有了点起色之后,一慈禧为首的统治者的妥协性又暴露无遗。一是盲目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宁愿花大价钱建园子也不愿不钱花在军费上;二是当权者把自己的个人利益至于集体之上,典型的如李二先生和张之洞等人,愿意牺牲一定的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小集团的优势;三是构成国家机器的军队和文官系统缺乏荣誉感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其中一和二又必然导致三的产生。

洋务运动的兴盛是表面的,其实质仍然统治者的妥协性和贪婪性随之逐渐增长。洋务运动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中国仍然而且继续处于工业链的最终一环,也就是只能制造些最终产品,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和现在的情况有些类似。没有钢铁,机器,只靠进口一些机器来进行落后产品的生产,从技术上决定了这个洋务运动是没有可能成功的。另外一个缺陷就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得统治者的思想有所发展,仍然停留在家天下以及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这一层面上。思想上没有进步在和平时期的影响力还不能看得很明显,但是一旦遇到外来巨大压力的时候,其副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一是上层统治者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得过且过,宁愿以国家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利益,毕竟对慈禧等人来讲,多一个香港,台湾,琉球,对她个人利益的损害并不明显;二是中层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对于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没有奋战到底的理由,既然连皇室都没有决心,这些个人利益至上者又哪来决一死战的动力?三是下层缺乏凝聚力和正确的指导,当时的军民无非是混一口饭吃,谋生而已,国家利益离个人很遥远,再加上统治者缺乏引导,很容易一触即溃。以上是一些大层次方面的分析,当然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特例,可是大方向上清政府是很难求得战争的胜利的。

制度不能决定战争,但是这个制度里的人却能决定战争。清政府的统治者鼠目寸光,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起码道理,只能导致它最终灭亡。民国时以老蒋为首的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心态。记得陈布雷当时劝说老蒋,希望四大家族捐出一部分资产来帮助国民党政府进行内战,可是被老蒋严词拒绝,由此可见这种个人小集团的利益在这些统治者心目中的分量,所以最后失败也不显得离奇了。反观后来的共产党,做法完全不一样,能够取得内战的胜利以及抗美援朝的实质性胜利都显得理所当然。一个大国是有一定实力的,关键就看统治者有没有这个动员能力。虽说战争打的是后勤,可是有宝藏不懂得发掘也是惘然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