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变化的和不变的 01 -- 无所不在
1969巴菲特解散私募的具体原因这个世界上只有他知道,我没兴趣当蛔虫。我个人理解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时代背景,另一个是格拉汉姆价值投资的局限性。
(1)曾经的高科技时代
我们经常说眼下是高科技时代,这话放在1969年的美国说没有人会不同意。二战之后,一大批新技术涌现出来,成就了很多“高”科技公司:RCA生产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NTSC也是它家定的),HP和摩托罗拉是半导体界的新星,施乐的复印机发动了办公室革命让无数打字员失业… 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使得科学技术的威力深入人心,当时的口号是人类迈入了原子时代(atomic age),就连读经济的格林斯潘博士也抽空看看量子物理什么的,不知道奥本海默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在5、60年代的美国企业界得到绝对认可,很多大公司在研发上花了血本,著名的有AT&T下属的贝尔实验室。美国著名的投资人Phil Fisher 1958年出版的名著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的出发点就是公司需要通过研发来保持竞争力。管理能力强使得研发效率高,销售市场部门得力使得产品生产出来能卖出去。那么你怎么知道公司的管理,销售等等各方面都令人满意呢?他提出的scuttle butt方法是今天所有基金经理的基本功,就是跟人聊天刺探情报(这招用滥了有时也不太好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Fisher本人就是高科技公司的铁杆,他1955年买了摩托罗拉一直拿到2004年去世(这才叫buy and hold呢,虽然挺莫名其妙的),此外还有德州仪器什么的,都是那个时代的Google。60年代的股市也是一派新时代的景象,68年道指800多点,人们第一次喊出了DOW 1000的口号。高科技是个好东西,你们能坐在电脑屏幕前看我写的这些玩意儿全靠过去50多年世界各国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但是RCA和Eastman Kodak今安在 ?朗讯的下场就是跟另一个同样落魄的阿尔卡特结成苦命夫妻。
如果你认为巴菲特99年不肯买IT股票是很有种的表现,那么他30年前就已经“有种”过一回了。对于当时高科技公司股票他的态度是“我对于半导体技术的了解就跟我对天牛的交配习惯的认识一样(等于零)”。经历过IT泡沫的人看目前的新能源和生物什么的都会有点怀疑的眼光,一个道理,区别无非是别人非要摔了狗啃泥才会走路看道。
不变三:如果有人在你耳边悄悄说他发现一家公司拥有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秘密/魔法,那很有可能是真的,但是除非你碰巧在该公司上班,否则在上面花的钱不应该超过你每次买彩票的金额,因为从概率上来说其实差不多,也许更低。
(2)格拉汉姆value investment的规模(负)效应
俺虽然严重鄙视经济学家(一个问题10个经济学家5个Yes5个NO,那跟掷硬币有什么区别?)但是有两条铁律还是听的:一是供需二是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如果巴菲特的资产跟全美国的家底一样,那么他的收益就跟美国的GDP一样,永远不会是两位数,更别提23%了。钱越多收益越低是投资的铁律,但是格拉汉姆式的投资有另外一层枷锁。
首先你得认可市场不是有效的,否则就没法说了。市场不是有效的(我退一步,至少不总是),这是格拉汉姆及所有追随者(包括巴菲特)安身立命的出发点,他们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消灭市场的无效,并从中获利。也就是说,如果社会死水一潭停滞不前,价值投资者就是给自己掘墓的(同样的出发点可以推出资本主义完蛋)。
格拉汉姆本人是不认什么无形资产的,对他来说无形就是无法衡量的,无法衡量的就等于零;同样等于零的还有未来的前景。他的《证券分析》一书里讲如何分析矿产公司的价值特简单,就是已知储量/每年开采量×每年利润外带贴现率,什么可能储量、未来勘探结果统统不算数。show me the money! 可以量化的东西谁都看得懂,这样的话机会越来越少。21世纪完全可以弄个程序告诉你哪些公司是香烟屁股,买入然后等烧完了就卖。整个流程全自动,就剩下你点钱了,可能吗?
你会发现格拉汉姆(也包括当时的巴菲特)买的多数都是市值较小,不怎么出名的公司。市场对于小公司的态度往往比较极端。小公司有美好的未来,如果利润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话那就成了大热门;小公司也有困难的现实,如果利润不行立马就打入冷宫。价值投资就是拣那些别人不要的小公司。其实彼得林奇也喜欢从不知名的小公司里选宝,Fidelity的方法叫“bottom up”。但是如果你的本金很大,那么你就必须多样化diversification。格拉汉姆很推崇多样化,Walter Schloss 是他的传人,严格走多样化路线;如今的中生代Seth Klarman也算是。但是他最好的学生沃伦巴菲特偏偏不是,那就没办法了。你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尤其是众议院霍华德巴菲特的儿子,那牛脾气十个微软谷歌IBM加一块儿都拉不回来。
既然不肯多样化,那就得买大公司。很大的公司往往要求很高的溢价,如果完全自己掏钱利润就很低了,杠杆收购这个怪胎就是这么出来的(出高价没问题,反正也不是我的钱)。很遗憾,霍华德议员的儿子连信用卡贷款都不碰哪会去发垃圾债?又是此路不通。
以我的粗略估计,如果你的资产不超过10亿,那么按格拉汉姆的方法继续保持>20%的回报率是可行的,具体能得多少取决于你的努力天赋外加家庭幸福什么的,但是再多就麻烦了。1969年的巴菲特手里有1个亿,相当于2009年的十亿(6%年复利率)。他遇到了一个瓶颈,需要change!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双宝! 飞扬的心 字119 2009-07-06 20:51:12
🙂【原创】变化的和不变的 05 61 无所不在 字4330 2009-07-05 15:38:05
🙂“无所不在” 已经是金字招牌了 木尔 字0 2009-07-06 02:22:03
🙂【原创】变化的和不变的 04
🙂我感觉1969年退出,可能还是受不了基金效益的压力 2 土泡泡 字492 2009-07-09 18:13:17
🙂这个系列很有意思,多谢! 夏雨 字0 2009-07-04 09:56:16
🙂价值投资的核心 2 pattern 字277 2009-07-03 22:56:34
🙂核心 土泡泡 字52 2009-07-09 17: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