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节议三国的事情 一 -- 明日天涯

共:💬68 🌺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节议三国的事情 一

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羽不能克,引军退还。(《三国志》·《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什么味道呢?我先联想到的是民国时期的军阀,多少看过民国时期的事情的网友都知道,民国时期有个怪现象,就是两方面的军阀正厮杀得热火朝天,两头军阀的家属却在一起毫无芥蒂地搓麻将,大家说这怪不怪?要说西方呢,也有类似的事情,例如公爵亲王老爷们彼此正明争暗斗,可是公爵夫人、亲王王妃却在对方阵营里有情夫~以中国人的文化理解,这个帐实在是匪夷所思的混帐,不过人家欧洲人却是习以为常,因为欧洲贵族的婚姻很少感情结合,更多的是社会地位和利益的结合,尤其是公爵夫人、亲王王妃这样有自身权力地位,乃至有自身经济实力,当然也有自身的利益的人——扯远了,另一个怪事就是军阀们尽管打打杀杀,却很少杀害敌方的有一定地位的人物,包括被TG妖魔化过的蒋总裁也是如此,被妖魔化的国民党,人情味也很足,TG的知名干部被捕,总有或多或少的沾亲带故求情的。可以说吧,民国国民党方面的那些势力的这种意识和做法,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是以各类共存共荣意识来与TG的很难与人共存共荣的意识竞争的,所以也就很容易被利用和分化瓦解。当然,这种共存共荣还有宗族、乡土与残存的儒生士大夫群体等意识和形态,有个有名的例子,就是反右时期罗隆基就说,周恩来是南开出身,毛泽东是北大出身,他是清华出身,怎么毛周就能代表无产阶级,而他只能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呵呵!对照的例子就是被为父亲施从滨报仇的施剑翘枪杀的大军阀孙传芳,就是犯了这个忌讳,所以被杀了也没多少人同情,被同情的反而是施剑翘,至于说孙传芳的军阀身份,则好像为施剑翘带来了进步和正义的色彩似的,实际上,她老爹施从滨也是军阀,而且是名声比孙传芳臭多了的大军阀张宗昌的部下,因此我实在不能理解这种报仇行为有什么正义和进步色彩。军阀们的这种看似很难理解的现象,实际上主因不过是流民意识下的土匪帮派山头间既得利益者的共存互保默契而已,所以我们看到关羽那句与儒家社会正统的忠君观念,蜀汉阵营的“汉贼不两立”口号,以及两军相争的情势看似不合拍的“大兄,是何言邪!”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徐晃的回答:“此国之事耳。”则是堂堂正正地以正统的忠君观念作出的。

关羽在流民意识群体中的地位最是崇高,其原因有三,一是其生平言行与后世兴起的流民意识契合,甚至其私人和小群体义气共存共荣的意识言行,到民国时期还能找到共鸣者,至于为现代港台那种黑帮势力强大的地方的人崇拜,就更容易理解了。其二,他身上也有正统的忠君观念的体现,所以与正统社会有融合的地方,抬他出来比较容易为社会正统所接受,其三,对于流民意识群体来说,最理想的是刘关张流民意识小群体尽管没能取得天下,但是好歹算是割据称王的成功者,而且也没象真正流民出身的朱元璋那样大杀哥们兄弟,所以尽管不象朱元璋那样成功,但是也能满足流民意识群体的愿望,所以,综合起来,关羽是最符合流民意识理想的历史人物了。流民意识其实是任何一个群体的瘤疾,因为其将小群体利益置于大群体之上,对个人义气的小群体归属凌驾于大群体归属之上,例如我们县志就记载着,抗日时期有一对擅长武术的兄弟,平时为人豪爽仗义,颇有声誉,可是讲义气却讲到了日伪军身上,成了可耻的汉奸,直到TG动员他家里对其晓以大义,轮番劝说,这才迷途知返,类似的例子相信各地都有,这就说明了看来感人的小义气对上至国家民族,下至一乡一土的毒害,更不用说对社会健康和进步的负面作用了,把符合流民意识,并根据流民意识塑造,用来宣传流民意识的人物作为崇拜和宣传对象,只会为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倒塌后的民国时期,直至现在的历史社会现实就说明着这一点。

对于满清统治者从关羽和岳飞之间选择武圣人时候,舍弃宋朝以来一直被尊崇的岳飞而选关羽,倒也可以理解,只是很难理解TG建国后讳言岳飞的做法,要说为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吧,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时期国民党政府那么尊崇岳飞,以此来激励国人,也没听说对满汉关系产生什么负面影响,溥仪的复辟也不是因为尊崇岳飞而成功的,事实上经过几百年的民族融合,满汉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民族问题,除非是象阎会长那样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挑起事端,或者某些肚子比脑子充实、肾脏比大脑发达的时代青年吃饱了没事干来无知地抒发不知道是被谁,或被什么扭曲的狭隘的民族意识来无事生非地制造事端。其实若论军事才能,中国历史上能与岳飞抗衡,抑或过之的也不缺乏,例如唐朝的李靖和李勣,都是能以少数兵力战胜游牧民族的,李靖更擅长不损士卒的谋胜,是汉朝以后唯一能灭掉处于统一和强盛时期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家,所以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印象,除了决定中国现在称呼的“秦”的音译和为周边所知的汉人外,又多了个“唐人”的称呼,例如“唐人街”,唐太宗是汉族历史上唯一被少数民族一致冠以“天可汗”这个无上尊称的皇帝,更难得的是已经有游牧民族开始请求举族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字和服饰礼仪,而非是以前仅限于贵族子弟,不过却被受到儒家思想局限的唐朝拒绝了,失去了民族融合的良机……又扯远了,岳飞较之前代和后世名将的优胜之处,是他率领的军队不仅有严明的纪律,而且有一般其他统兵之人缺乏的仁德,“凡出兵,必以广上德为先,歼其渠魁,而释其余党,不妄戮一人”“是以信义著敌人不疑,恩结于人心,虽虏人、签军,皆有亲爱愿附之意”这就使他具备了超越历史局限的精神,从才能到人格都趋于完善,所以才被后世称之为“圣”,可惜的就是没遇到个好皇帝,也没遇到个容忍他的上层社会环境——宋人尽管一般都肯定岳飞,却并未将他作为忠君道德的楷模,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飞“忠勇”的同时,又认为岳飞“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朱子语类)卷13l,卷132.),以我所见的资料来看,还没见什么能证明岳飞“骄横”的证据,所以估计大概是因为岳飞忠过头,建议了文臣才自认为有资格说的立储的事情,而且行兵打仗时候对在宋朝一直居于武将之上的儒生士大夫少了些奉承和拉拢吧,同时也不大听文臣荒谬的军事意见,例如讨伐杨幺时候,参政席益就认为岳飞打仗不尽力,准备上奏,好在被张浚婉言阻止了,不过大概心里也很不舒服吧,诸如此类的事情不知道还有多少。至于说韬晦,在没光复领土之前,就像儒生士大夫那样善于“韬晦”,那南宋朝廷和本族同胞更不知会成什么样子呢!我想也只有只顾个人功名利益和安危的儒生士大夫才会这么指责岳飞吧。甚至于到明末关羽就和孔丘并祀,而非是顺应事理和时代需求推崇抗金英雄的岳飞,真不知道当时的统治阶层是什么心理。至于说现在,某些人罔顾历史事实,一个劲地贬低岳飞,却对关羽的所谓“武圣人”地位没什么异议,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或目的。

最后请教一下知晓度量衡知识的朋友,我见有朋友考证:“东汉的重量衡与现代是不同的。当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222.72克,以此推算,青龙偃月刀也合和现在的36斤。”当然这是指传说的青龙偃月刀的分量,而非关羽确实能用这么重的兵器。据记载,杨露禅到肃王府时候,见到王府保存着吴三桂的大铁枪,重六十二斤,不知道以清朝的度量衡换算到现在是多重?有记载明末的靖南侯黄得功在未从军前做过仆人,一次随主人外出遇到强盗,随手举起驴子就砸了过去,以此类推,吴三桂或许能在战阵上而非是演武场使用那杆铁枪?另外,宋史记载岳云上阵时候用的两柄大铁椎确实重八十斤,换算成今天的重量该是多少?按照现在有的武术人士的观点,一般人使用一斤多到两斤的剑正好,再重些就怕在实战或长时间的舞弄中挥舞困难了,不知道有没有根据?

另外,我在看手边的三国的资料时候,没见史料上说关羽被曹操擒获投降时候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不知道哪位朋友知道相关资料?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