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信息产业向何处去 [1-3] -- 邓侃

共:💬97 🌺49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8】为什么要研究日本模式

【8】为什么要研究日本模式

“通产省与日本奇迹” 一书的序言,开宗明义,直奔主题。Chalmers Johnson说到,政治经济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主题,就是研究政府与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定位,是现代政治分析的所有不同派别的根本分水岭,譬如自由贸易与重商主义,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与明确的社会目标,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还有,也是最重要的,强调过程的自由,还是强调为了实现目标而忍受过程的不自由。在这个争论中,无论作为一种模式,还是作为一个案例,日本具有显著的地位。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胜利,也就是,日本经历的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二强大的高效的开放的经济体,使日本成为研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系统的最好范例。

这本书的重心,在于研究日本的经济官僚体系,尤其是通产省,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领导角色。虽然通产省并不是影响日本经济的唯一政府机构,而且日本政府机构对于经济的运作也不是一直具有乾坤独断的影响力,但是日本政府机构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低估的。忽略了通产省的贡献,任何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奢谈,无论是速度,还是形式,以及后果,都是不明智的。日本政府机构与各大企业的密切协作的关系,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日本经济的显著特点,但是,在这个协作中,政府机构的角色,不是被指责为过度专断,就是被贬低为仅仅具有辅助作用的配角。这两种判断,都是有失公允的。

通产省的历史,是现代日本经济史和政治史的核心。同样重要的是,日本政府经济机构的举措以及成就,是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的拥护者,与西方市场经济的拥护者,两个阵营辩论的焦点。完全的官僚体制下的计划指令经济,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衡,会遏制创新的驱动力。为了维持这种经济体制,政府必须把国民禁锢在铁幕后面,或者其它不可穿越的壁垒后面,不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市场经济的困境在于,很难贯彻明确的发展战略,从而患上英国病,或者纠缠于美国式的喋喋不休的议会辩论。考虑到二十世纪末期,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等,这些问题无一离得开政府的干预,日本的做法具有非常有益的参考价值。当然,不能视而不见的是,日本的成就必然伴随着代价。

作为经济发展模式,日本模式不仅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共产主义专制体制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有别于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模式。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在经济活动中日本政府机构扮演的角色,其权威并不表现在专制,而是接纳了私营企业共同参与决策,分享权威。政府机构与私营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寻求并完善一种机制。市场经济的通病是各个私营企业各自为政,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缺乏整体目标。而日本这个机制力图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明确国家发展的目标,促进政府机构与私营企业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日本模式是有史以来,为了实现明确的发展目标而实践过的最成功的战略。这个战略不仅在日本成功了,而且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南韩,台湾,新加坡,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它们复制了日本的战略,同样也取得了成功。在追赶英法等老牌工业化国家的诸多发展战略中,对比共产主义阵营那种纯粹政府专制的计划经济,日本模式被实践证明,更行之有效。毛去世以后的中国,不敢说全面仿效,但至少在参考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注:此书写于1982。中国30年的改革,印证了Chalmers Johnson当年的判断。)

“日本奇迹”一词,最早出现于1962年9月1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看一看日本(Consider Japan)”。但是滑稽的是,在那个年代大多数日本人并不看好他们自己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尤其是他们不相信当时日本经济增长的速度,认为这个速度表明日本经济过热虚高,因为这个速度在日本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日本人对自己的成功缺乏心理准备。日本国内的学者和经济学家在撰文鼓吹,日本经济泡沫即将破灭,经济危机即将到来,日本政府的政策缺乏理性等等。他们认为,政府的预算过于庞大,不负责任,银根太松,贷款过度,国内市场需求虚高,等等。但是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眼里,同样的事实被读解为需求扩张,生产力高,劳资关系融洽,储蓄率高,一句话,日本经济不是过热,是该热,形势一片大好。

“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迅速影响了舆论导向,国际社会,以及先前自我唱衰的日本国内,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成长,普遍开始称赞。研究“日本奇迹”的奥秘,成为显学。

关键词(Tags): #硅谷评论#产业政策通宝推:范进中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