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 洪枫
俺在河里晃荡了几年了,一直是忠实的潜水者,在河里吸收各种知识,受益匪浅。今天算是第一次做一点回报。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手生,难免错误不断。因此希冀大家在扔砖的同时,好歹也扔点花。俺在此谢谢大家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老父亲投身革命八十周年。父亲对淮南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他最值得留恋回味的青春岁月和奋斗生涯就是在淮南渡过的。这也使我从小就对淮南的很多地名耳熟能详,充满向往。虽然至今自己因为种种原因仍未踏上过那片热土,但每每在地图上读到淮南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地名,山名,每每在书中和文章里看到有关淮南的风土人情,感人故事,都不由得在心中泛起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淮南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开辟的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曾被誉为华中最稳固的根据地。在当时当地,曾经演绎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现在那段历史离我们已渐渐远去,我的父辈们也一个个乘鹤西去,这在我的心中渐渐产生了一种沉重感和紧迫感,也使我终于提起这支笨拙的笔,试图去描述父辈们当年的奋斗,情感和困惑,让历史记住他们的奋斗历程。
自1939年从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父亲一直战斗在淮南根据地,直到1946年底淮南根据地在解放战争初期暂时失守。在这个时期里,他曾经历过淮南根据地初创时的艰苦播种,也经历过淮南根据地发展时期与日伪顽的苦斗。但最令他难以忘怀的,还是解放战争初期淮南战场的敌后游击坚持阶段的那段艰难岁月。
由于种种原因,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在各种书籍文章中的介绍相对较少而简单,而对其中的游击坚持阶段的介绍更是少见,这使我对解放战争初期淮南游击坚持阶段的那段艰苦岁月产生了特别的关注,也由此萌发了对这段历史作一个比较深入的介绍的想法。
当我开始投入精力去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却发现关于介绍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方面的资料大都十分简要,而不同资料之间又存在着不少矛盾之处,这使我不得不尽力去寻找更多的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努力从中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自己能够得到的资料仍十分有限,这就造成了这篇文章在不少细节上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不管怎样,自己决定还是让此拙文与读者见面,即使它不甚理想。若能让读者从中对淮南那段历史有个比较概括的了解,便是我小小的一点期望。
淮南根据地是新四军二师在抗战时期创建的,是中共在抗战时期建立的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抗战后期更是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所在地,成为当时中共在华中地区的指挥中枢。
淮南根据地东临京杭大运河,西至淮南铁路;南抵长江,北枕淮河,东西长近3百公里,南北宽约1百公里。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淮南根据地拥有人口约3百万,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淮南根据地又被南北走向的津浦铁路分割成东西两块。东边的一块被称为淮南路东根据地,在抗战后期为路东分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称华中三分区;西边的一块被称为淮南路西根据地,在抗战后期为路西分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称华中四分区。
中共中央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是“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共在1946年5月以前陆续放弃了在长江以南的所有大块根据地,并且还放弃了在长江北岸的皖江根据地。在山东、晋察冀、晋冀鲁豫、陕北等根据地,大批的部队和干部北调,向东北挺进;而华中根据地的新四军北调部队,则除了新四军三师直接北调东北外,其余全部北上山东。北上山东的部队包括来自苏中的一旅和二旅,来自浙东的三旅,来自淮南的四旅和五旅,来自淮北的九旅,以及来自皖江的十九旅,二十旅和二十一旅。华中根据地北调的部队及地方干部全部加起来,有12万之多。
到了1946年5月内战爆发前夕,华中根据地还保有四块地区,即苏北地区(人口约600万,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苏中地区(人口825万,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淮北地区(人口约600万,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和淮南地区。
在华中这四块根据地中,淮南根据地的地域最小,人口最少,武装力量最弱,而面对的敌军却是最精锐的。
从全国态势来看,华中根据地处于整个国共对峙战线的最南端,在即将到来的国共交锋中必然首当其冲。而淮南根据地更像一根直指国民党政府的“心脏”南京的利刺,它与南京隔江相望,近若咫尺,“威胁京畿”, 是南京国民党政府势在必夺之地。国民党自从抗战胜利“还都” 南京后,就在淮南根据地周围布下重兵向前挤压:东面有驻防扬州仪征一线的整编二十五师;南面有驻防六合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编七十四师五十八旅,整编七十四师其余部队则驻防南京,随时可以跨江而至;西面有桂系主力之整编四十八师和七十三军七十七师。在内战爆发前夕,更调来了另一个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对淮南形成了志在必得的态势。
在中共中央“向北发展”战略方针安排下,华中军区由于大量部队被抽出北上支援其它战场,其向南防御体系已是颇为捉襟见肘,加上华中军区的防御重点又是放在较为富饶的苏中根据地上,这样就造成了对淮南根据地的防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让淮南军区部队自己尽力而为。
这时在淮南根据地负责的中共淮南区党委主要成员是:区党委书记肖望东,副书记黄岩(兼路西地委书记) ,副书记李世农(兼路东地委书记) 。淮南军区的主要成员有:军区司令员周骏鸣,政委肖望东,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从学,政治部主任余立金,政治部副主任徐海珊,副参谋长朱云谦。手上掌握的部队是六旅和独立旅。
六旅是45年初才重建的,开始有十七团和十八团两个团,旅长兼路西分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兼路西地委书记黄岩,参谋长胡定千,政治部主任汪少川,主要用于保卫路西根据地,是路西军分区(即华中军区四分区)的支柱,所以六旅又兼路西军分区。到了1946年4月,十七团又被拆散用以加强路西根据地的各县地方武装,即定合支队,定凤怀支队,定滁全支队和定凤嘉支队,于是六旅就只剩下了十八团这根独苗。十八团团长李木生,政委廖成美,政治处主任王胜凯。
独立旅是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8月17日才成立的,旅机关由路东军分区机关组成。罗占云任旅长,李世焱任政委,谭知耕任副旅长兼参谋长,王敬群任政治部主任(后刘述叙),熊挺任副主任,下辖独三、独四、独五三个团:独三团由甘泉支队和六合支队编成,团长黄仁廷,政委梅少卿,副团长田贤成;独四团由原来的独四团加天高支队一个大队编成,团长彭思忠,政委赵荣;独五团由来六支队加上盱嘉支队一个营及部分区队编成,团长唐元田,政委谢曙光。独立旅是路东军分区(即华中军区三分区)的支柱。
此时的路东军分区司令员是朱云谦,政委是李世农。
除了六旅和独立旅外,淮南军区还有三千人左右的各县区地方武装。
在抗日战争时期,淮南路东根据地要比路西根据地巩固,这主要是因为路西根据地不仅长期面临日伪的扫荡,而且还一直受到西面国民党桂系的压迫和蚕食,而路东根据地主要对付的只是日伪。路东根据地东连新四军一师,北接新四军四师,相互呼应,在抗战后期形成了相当稳固的根据地,再加上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新四军军部曾在此地长期安营扎寨,这对路东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路东根据地的核心地区是盱眙,来安,嘉山和天长四个县。
和全国的总体形势一样,淮南的局势在1946年上半年一直在战与和之间摇摆,国军的蚕食行动一直小规模地进行着。1946年1月,国军整编七十四师一部占领属于淮南根据地的六合县城。1946年5月下旬,驻滁县之国军七十三军一部侵占来安县城。
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就在淮南根据地各县正依照中共中央5月土地问题的指示,积极部署和进行土地改革,安排土地改革试点工作的时候,战争的暴风雨来了!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坚持淮南的游击坚持部分刚刚鸣锣开张。。。 洪枫 字104 2009-08-24 10:02:52
🙂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6) 31 洪枫 字6168 2009-08-20 08:39:50
🙂淮南和苏中比起来,确实打的不好 1 老石头 字731 2009-08-23 11:23:55
🙂苏中之所以打得好。。。 洪枫 字792 2009-08-24 07:54:16
🙂淮南的确打的不好 史节 字34 2009-08-24 19:19:38
🙂苏中第一捷的宣泰战役,李天霞 禅人 字68 2009-08-24 08:35:36
🙂那么44旅是何时投入苏中战场的呢? 洪枫 字0 2009-08-24 08: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