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河风吹老少年人——沅江河上的排古佬(前言) -- 大叶茶

共:💬97 🌺4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河风吹老少年人——沅江河上的排古佬(三)

三、上游放排

下面要讲的是,沅水河里的第二种“排古佬”。

这第二种排古佬,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上河佬”。这些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排客,也就是排古佬。他们大多是职业者,是以做排,放排为生的人。

我曾在洪江萝卜湾的岩山脚工区做过半年的上河排。因此,对于上河木排的制作过程知道一些底细。

洪江历史上便是有名的木材集散地。

从前,西部地区没有铁路,即便有几条公路,也少得可怜。自古以来,湘西与外面的物流通道,主要依靠水运。连结川,黔,鄂西和湘西的沅江,便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黄金水道”。

沅江纵贯湘黔。贵州的锦屏,玉屏,松桃,镇远,凯里,铜仁,四川的秀山,酉阳,鄂西靠近川,黔的各县,以及湘西的会同,靖州,新晃,城步,绥宁,通道等等县份的木材,都要经过各自的支流,七弯八绕,汇集至洪江。在此地集中后,经过重新编扎,然后顺水漂放到下游桃源的陬市,常德的河洑,再次集中编扎后,做成大排筏,再浩浩荡荡地穿过洞庭湖,进入长江,运到汉口,南京,乃至上海各地,这木材才算是派上了用场。

因为是木材的集散地,从前的岁月里,下江的南京,扬州,镇江,汉口,上海等等地方的木材大老板,为利所驱,如蝇逐臭,纷纷来到洪江这弹丸之地淘金。

大批有钱人的到来,驱动了吃喝玩乐各行各业的发展。洪江从此繁荣起来,久日久之,夹在高山狭峰里头,本来就闭塞,地方也不宽绰的洪江,便有了“小南京”的美誉。

洪江以木材兴市,木材依洪江出名。

各地溪河漂放来的“挂子”,汇集到此地后,便由“上河排古佬佬”按照挂子的长短大小,基本上按照原样子,进行配合相拼,重新进行编扎。

沅江从洪江开始,河道宽敞了许多,水位也深了许多。木排继续往下运送,必得讲究效率。首要的一条,就是这木排的装载量要多。装载量要多,木排的长宽面积就得加大。因此,从洪江开始,每块排筏的宽度升展为三丈六尺的大排,至于长度,基本上依照原有小挂子的尺寸,尽量保持长短的一致,只把太短的木头剔出来,进行拼合。

挂子拼联后,便在木材的蔸部上面增加二根横梁。

横梁的头尾交错要搭配好,横梁的蔸头要朝上翘起。蔸头向上翘起为的是排筏的四个边角吃水浅,行江中间发生碰触多是这些地方。再者,四角翘起的话,排筏转弯抹角也方便快捷。然后,工人们用人工编制成的篾缆,一根或二根地从水底下蔸住木头穿两道圆箍,再从横梁上面绕过,打好结,再插上根杂木棒。这棒,行话叫作“撬子”。撬子插好了,便拿把木榔槌进行槌打,一边槌,一边把撬子棒使劲地往下按。

因为竹篾缆有伸缩性,边槌边按便把这木头加固得紧紧的了。接下来,用根软软的篾缆把撬子棒绑在木头上。这种加固的方法,行话叫“捣梁”。

随后,将两块捣了梁的半截木排,尾巴对着尾巴,交错拼合,进行“捡捞”。

所谓“捡捞”,就是把木材的稍尾部分,用篾缆一根一根地,上下交错起来进行编织,使木材的尾部紧凑稳固,有承载能力。完成这些,一块木排的雏形就出来了。

接下来是丈量排筏的尺寸。如果木排的长短尺寸不一致,形状达不到方正的话,便用一根结实的篾缆斜拉成对角线,然后,组织一群人,朝一个方向用力地扯动,扯动的目的,是要保证木排的方正形状。

排筏的形状合乎要求后,便可以装载木材了。装载之前,必须在木排的两头,铺上竹片,有时是用废旧的篾缆代替。这是保证装载的木材不落入排筏的空档处,避免运输的中途木头浮动出问题。

上河木排的形式基本上一致。宽度统一为三丈六尺,长度依照木材本身,制作标准是最短的两根尾部能够连接起来为度。两块排筏相接,行话称为“一联。”

两块排筏相连接的地方称为“渡”。

“渡”的连接也是用的竹缆。这是上河排筏中常用的,也是比较结实的一种篾缆。它用清一色的青篾制成。因为编制时是三股绞合,每股又是三疋青篾,所以,排古佬称其为“三青”,俗称“金条儿”。

连接渡的三青篾缆,要从最底层的木头下面穿过去,蔸底包住约六,七根,或十来根木头后,再从横梁上面穿出来,罩住梁木。这样的作法,不仅是把两块排筏紧紧连接起来,同时,也使木排转弯时可任意摆动,显得比较灵活。这种联接方法,叫作“磨盘渡”。因为它像石磨一样,可磨来磨去,伸缩自如。

每块排靠渡的那一头,木材堆的较多,一般是码放三层。涨水的季节,要多放一至二层,不光是因为水大,可以提高效率,多装一些,同时,也是为了压载要重。压载一重,排筏吃水就深,一者稳重,二者“压流”,排筏在水上的流速也快得多。

秋天与冬天,是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排筏上的木头堆码也相应减少,排筏吃水不深,浮在江面上,轻漂漂地,行江遇上大风,也能借助风力,增加流速。另外,秋冬季节装载量少,也是尽量减轻荷载,使木排不搁浅。

木排搁浅也是件大麻烦事。排筏搁在人烟稠密处还好一点,买菜买米不愁。倘若是搁在荒无人烟之处,那就是筒大麻烦!要是搁浅在河中间,排筏像副磨子,来回不停地打转转。四面都是水,上又不得上,下也不敢下,买米买菜隔个十里八里的,才有集镇。搁个十天半月,粒米无存,真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更为恼火的是,到了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乌七抹黑的,当地人成群结队,划着小船靠近排筏偷木头,斧头剁得嘭嘭直响,简直就是明火执仗地开抢,排古佬也奈之莫何,只能荫在棚子里头,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在排筏上放肆。

所以,为了防备搁浅,排古佬便挖空心思,把排筏做得如船儿一般,两头翘起来。

上河木排两头做得轻巧,每码一层木头,便往内缩五尺,这叫“缩头”。

做成后的木排,形状像只船,中间沉,两头翘。两头的木头大多浮出水面,吃水一般只有几寸。

木排做好后,便是搭棚子了。

棚子的中间,用一根直单的大杉木作棚梁。选的这根木头,蔸部有个眼。搭棚子的人在眼中间穿根木棒,扎得紧绑绑的。木棒用篾缆如捣梁般固定好,便把另一头竖起,搁在一个人字架的叉叉上。再在人字架一人多高的中间,横上一根长约丈余的小木头,捆扎好。然后,在横架的两边,另搁上一根杉木。围着这几根杉木,再安上些支架绑牢起。棚子的皱形就成了。最后,在棚子的四周和顶上,盖上一层松,杉木板,像鲶鱼咬尾地,一块,一块地搭接吻合,并用篾缆或竹片夹紧,省得大风揭动。

棚子的尾部比较低矮,这是放排人睡觉的地方。棚子的前部宽敞高大,这是做饭的地方。因为四周的木头都是易燃物资,排古佬便用竹缆或竹片挽成一个圈圈,一层层叠起,中间插上些竹片,使其稳固,然后,捆扎严实,搁在木板上面,圈子里面再搁上些泥土,支上三块砖,把泥土捶紧后,就是做饭炒菜的灶。

因为排在水上漂动,用水自然方便,故而,排上从来是没有水桶的。万一需要,也不要紧,每联排筏上配备有一个锅盖。这锅盖叫作“坎盖”,周围有好几寸高,形如盆子。盖在锅上是锅盖,取下翻转便是个盆子。

上河排古佬从不用菜刀的。每人都配得有一把斧头。

斧头在排古佬的手里,称之为“开山子”。“开山子”的称呼来源于业内。因为排古佬中间多“青红帮”兄弟,帮内把斧头呼为“开山子”。故而。排古佬直呼之为“开山子”。

斧头在排古佬手中,既是工具,又是菜刀,还是防身的武器。既可削,也可砍,既可剁,也可切。更何况,上河的“开山子”,是用炭火打制而成,做工极其考究精细,刃口十分锋利了得,用磨石荡几下,便可吹毛断发,握在手中,显得小巧玲珑,可心可意。

业内把未搭棚子的木排称之为“头排”。搭了棚子的木排称为“稍排”。行江也是如此,头排朝下,始终在前,稍排朝上,永远在后。

头排上最重要的设施是“擂”(读四声)。擂是木排停泊时必不可少的设施。

擂的制作:用三根或五根直径尺余的园木,成“金”字形或“品”字形搁在腰梁上,中间用“金条儿”从做排时事先预留的“眼”中,穿过排底,将园木蔸底捆扎紧,形成后高前低,非常牢固之势。

余下工作是安装“划水招”和“拨招”。“招”是木排上划水与拨水的专用工具,用比较直单的杉木制成。

制招的第一步,是在杉木的稍尾部钉上一排竹制的钉子,然后用竹篾绕着钉子,交错编织成五寸宽的片,长约两米,这是拨水用的“招”。也有用竹钉夹木板制成的。这钉上去的东西,名称叫“撇”;其作用类似于船上的桨和舵。

招木钉好后,搁放在固定好的招架上。招架是用硬木钉在木排的木头上,然后用类似捣梁的方法,牢牢把搁木固定,再用一块招把子将招木捆扎起来固定好。

“招把子”是将一节杉木锯成两尺来长,再用斧头一打两开,中间的那部分用斧头砍成一个弧形,外面稍作修饰,然后把招把子与招木合上,再将编制好的篾箍套上去,搁放时招木平衡后,再将篾箍催紧便行。这样,工人扳起招来既轻巧嘛又省力。

招的安装有规定的制式。

木排的两头各安有三把招。这三把招叫作“拨招”。拨招是木排上的舵;它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木排前进的方向和木排的运行姿式,使排筏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姿态。

每节排的两边各安有两把招。这两把招叫作“划水招”。它的作用主要是,当木排进入回水中或者漩涡后,老是在原地打圈子。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将木排划出回水窝或者漩涡。有时,木排进入慢水里头,流速不快,也需要用划水招,将木排带到流水上。

招的使用其实是用双手扳,即用双手抓住招把,双脚抵紧脚下的木头,人朝后仰,死力地朝胸前扳;也有用肩头扛着招把,用力往前顶的。

无论用哪一种姿式,都叫扳招。力气大的伙计,只要三,五招,便能拨正木排的航向,使之转危为安。

通宝推:过失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