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次教育部主导的汉字字形调整是不是最后一次 -- frnkl

共:💬102 🌺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字形调整的一个背景:简繁之争

中国使用简体字,本来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最近有被炒作起来。其中,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天津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向大会提交了“用10年时间废除简体字”的建议,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郑州晚报》以《“废除简体字”再起论战 王立群力驳“废简派”》为题报道了此事。

汉字简化进程简介

“拥简派”代表人物、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对于简化字的争议,从1955年开始实行简化字时就开始了,这方面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王立群说,中国的简化字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甲骨文中就有简化字。中国的文字演变总体上也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但这些俗体字在当时并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

  据了解,历史上首次给予简体字以合法地位的,是从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政府的印玺和所印发的公告、书籍等,大量采用了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同时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简体字。这些字并不完全依照六书,笔画比原来汉字减省。这些简体字大多数已被《汉字简化方案》采用。1909年,鼓吹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自此以后中国汉字的简化工作就没有停止过。

  王立群说,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一致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就是那时候制定的。

王立群逐条批驳潘庆林“废除简体字”提案

  “在今年两会上,潘庆林委员建议废除简体字,并列出了三条理由,我认为这三条理由没有一条成立。”王立群说,首先,上个世纪50年代的简化字并不能斥之为“太粗糙”、“违背汉字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汉字简化工作是负责任的,一大批顶尖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项十分严肃的汉字简化工作,是众多汉语研究专家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广泛流传的简化字成果的体现,这绝对不能说成是“粗糙”!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力主废简用繁的第二个理由是:“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已经渐渐不存在。”

  王立群说,这个理由也是不成立的。“我们现行的小学中的识字教育是从一年级开始的,据笔者所知,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小学识字是手写而非电脑输入。即使是用电脑输入,手写也是不能废弃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在外国,所有签名都必须是手写。所以,电脑无论如何发达,手写汉字永远不可能废止不用。因此,提案者的前提就不存在。”

  “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这条理由更不靠谱。”王立群认为,潘庆林委员片面夸大了繁体字在实现海峡统一问题上的作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实现两岸统一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国内地自身的繁荣强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关于简体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的观点

针对“汉字简化后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负面影响”的质疑,苏教授认为,“汉字简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造成什么消极影响。认识繁体字的人也不一定就能读懂古书。因为大多数古书用的是文言文,认识繁体字的人还要经过长时间的专门学习,才有可能读懂文言文。有能力直接读懂文言文,从来就是少数专家的事,而不是普通民众要具备的本领。普通民众要通过专家的研究、翻译、讲解间接地继承传统文化。”

  但苏教授同时表示,汉字是个十分复杂的大字符集,它本身有许多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而不是汉字简化才造成的。汉字简化只是把字形上的多余信息去掉一些,并没有改变汉字的本质,也不可能把汉字本身不合理的东西都改正过来。“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用简化字记录现代汉语,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有严重的问题,就不会一直用到现在。从学理上说,有些简化字可以改得好一点,但是文字有很强的社会性,要保持稳定,不宜轻易改动。”苏教授补充说。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