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在文革和改革中的心理感受:改革比文革更文革。 -- 万兹
在你想像中农民工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农忙在家务农,农闲在外打工,我想恐怕是有这样的人,但数量应该是不多的。
许多民工是常年在外的。这里要分几种情况,一种是已经成家的,有许多是丈夫出去打工,地留给妻子做,妻子在家带孩子,家庭割裂,从人道主义角度是比较悲惨的,但是他们为了给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等等也只好如此了。还有夫妻都出去,孩子留给老人了。也有把孩子带出去的,所有就有了所谓民工子弟学校等等。
还有一种是未成家的,年轻人,这种人除了校门就走向社会到大城市打工去了,许多人一天农活也没有做过的。
还有其他的,比如从年轻时候就在外面打工,在外面结识对象结婚,到现在家庭都在城市。
情况很多啦,但是很多都是常年在外的,春节才回老家(所以才有春运问题)。还有许多人春节也不回去的,省几个交通费,也许还能多挣点加班费。
只要是在厂里干的,一般都不允许你一年之中一刻儿来一刻儿走的。那叫临时工,打短工,农民工一般都是“长工“。
你说的是那些是在家乡周边地区打打短工的,走不远,恐怕不是农民工的主流。
农闲出去打工,农忙回去种地——听起来也挺美的啊,呵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可能是包产到户的农民想出来帮助来华投资的资本家先富起来 1 左旋 字80 2009-08-27 06:43:02
🙂这么说来,“包产到户”失败了? 1 太极掌 字34 2009-08-25 20:24:26
🙂包产到户后 3 大秦猛士 字146 2009-08-25 21:39:50
🙂这个常识恐怕有点问题
🙂您说得很对,谢谢指教,花 大秦猛士 字0 2009-08-30 18:06:17
🙂在改革早期应该是主流 史节 字32 2009-08-28 18:47:11
🙂你这个说法可能也是想当然, 九霄环珮 字170 2009-08-28 19:21:43
🙂我觉得史节说的并没有 小匪盗 字196 2009-08-30 18: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