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鸵鸟式的不折腾——最近听说的影帝一件小事 -- 冷逸

共:💬266 🌺572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的高校是“血汗工厂”!

我们高校对教师的“管理”政策,基本上是血汗工厂的管理方式。我们的工资待遇体系逼迫教师必须拼命争取提职称。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方式很是可笑,比如清华,每个事业编制的教师,一年要上缴学校大概18000的编制费,如果工作量满足1人的工作量,可以抵扣编制费。教师的工作量由教学+科研+社会工作构成(科研经费不能抵扣工作量),看起来很合理,但是要是细察工作量的算法,能把你雷死。如果要以教学工作量满足1个人的编制,按课时算大概需要700-1000个学时,按带研究生算,大概需要带70多个研究生,可是如果当个系主任却是1个人的工作量。这种算法使每个教师都不可能满足1个人的工作量,只有当官能满足。所以我们都“不是人”。

国外的高校,不同职称的教师的收入系列是有重叠的,也就是高年资副教授的收入要高于低年资教授,“终身副教授”不见得比教授的工资低,这个有利于稳定队伍,对于竞争失败者也多少有所安慰,也使那些一心向学的人在生活上有所保证。

我们高校的收入和待遇是完全和职称挂钩的,副教授再高的年资,收入和待遇也完全无法和小年轻教授比,所以我们的提职称之战,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而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命运之战,是“全有”和“全无”的“负和”游戏,从这一点上,我是理解那些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来造假的人的心理的。看起来这只是一个收入问题,但是却深刻的影响着我们高校的学术生态和人文环境。淡泊名利、专心学问是死路一条!是不孝、不亲、不养的人间罪人!进得高校的门,就是华山一条路,要么提职称,要么去当官,至于手段吗?就看你的良心对你有多少约束了。

高校的考核、评价、工资体系不改,所谓的一流大学、一流学问是不可能在中国产生的,只可能把好好的青年培养成蝇营狗苟、投机钻营之徒。

通宝推:然后20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