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光武亦不杀功臣 -- aokrayd

共:💬185 🌺444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也有道理

孟森的历史观当然是传统的历史观。

只是在我看来传统的历史观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了。无非是对历史事件的解读阐述罢了。古人说“得国最正”也就是所谓的正统论,和我们今天说得政权合法性,名相或许有所不同,而实质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即政权的意识形态问题。国家说到底无非是种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利益,即一国之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二是指向想象,即一国之民,存在一个最大范围的想象共同体,也就是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中国”,“民族”等等观念从来都不是“不言自明”的,都是被“发明”出来的观念,而国家秉持的某种观念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政权就越稳定。当然利益和想象之间的关系又是如此的错综复杂,出现某种现代人无法理解,或者是无法接受的观念,是很正常的。如果对一种意识形态做出价值判断,比如说你说孟森的说法是“胡说八道”。应该可以视为是种价值判断。或许你评价孟森的理论出发点在今人看来是千好万好,但偏不能行于彼时,又为之奈何。

正所谓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我个人觉得阅读历史,当抱理解之同情。比如说正统观吧,其实在中国前现代史学也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先谈谈三代吧,三代之事,虚无缥缈。从国家形态,人物原型,事件真相无一有确证,论者谈三代之美,所依据的不过是故老相传得一言半语。而现代人认为三代或许没有传说中那么美好,请问,又存在什么确实的依据吗?说到底,信自己所信罢了。

而三代之美,在古人无非是种超越性的道德标准罢了。而正统观的起源,现代史家一般认为有二,一是源于战国邹衍的五德始终说,邹衍的五德始终是五德相胜说,至刘歆改为五德相生说;二是《公羊》的“大一统”学说。这些历史观从来都不是超越红尘,而是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明的正统观是宋正统观的延续。至宋,虽然延续了魏晋隋唐以来的五德学说,但这种充满神学色彩的学说渐渐被时人

放弃,明华夷之辨的大一统学说成了主流。明人驱元而得天下,更是将华夷之辨的历史观进一步发扬光大。而清实际上对华夷史观也无力置喙,不过满族统治者巧妙借用道统化解治统得尴尬。

下班了 赶着接老婆 下次再说吧.

其实我的意思就说想说,历史观本来就是种功利性很强的学说,没必要进行言辞激烈的批评,价值判断的两端站着的都是为同一个目的存在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