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三
另外吴国大量运用航运技术,利用长江、淮河和汉水之便,把自己的产品运往全国,一个大船的运量,人家其他地方要数十辆马车才抵得上,就仿佛今天的集装箱货轮与小皮卡的对阵。
最后的结果,就是吴国富得流油,人家吴大王一高兴,全吴国不收税,而且以前为国家免费服的徭役,在人家吴国,变成了国家给你出工资。这样一比,当然就比出了两个制度的优劣来了。一边是新制度下的穷,一边是旧体制下的富。整个国家应该走哪条道路,是要郡县制度的草(穷汉朝),还是要封建制度的苗(富吴国),最后就变成一个道路和制度之争。
文帝的中央政府在这个竞争中,是占逆势的,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靠的是微薄的赋税。没有国营企业来提高收入,还要把仅有的国家财政,分出一部分向北方的强权匈奴进贡,来维护边境的安宁。而人家吴国,则免除了所有的国民税收,靠的是自己地方国有企业,拥有铸币这个印钞票的能力,把自己的货币发行到了全国。在盐业上,虽然不是垄断,因为其他的封国,在山东和江苏北部的海滨地区也有制盐,但吴国的国有企业,在这个产业体系里确实占了大头,控制了极大的利润。
这个体制冲突,首先就在两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那里爆发了。
当时富甲天下的吴国太子到京都长安去玩儿,就去了皇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那里去应酬。一个是位尊权重,但囊中羞涩的储君,一个是封王之子,腰缠万贯,可以想象冲突之不可避免。到底两位年轻人因为什么而大打出手,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吴太子的老师是楚人,言下之意文化修养差,蛮子气息太重,因此对吴太子这个学生没有好好施教。结果就是吴太子轻悍和傲慢,骄横跋扈,对皇太子不恭,而导致冲突。
这次打斗的结果,就是皇太子用棋盘把吴太子打死了。汉文帝非常的不好意思,就把吴太子遗体专车装殓,送回家乡。吴王见了爱子的尸体,自然是勃然大怒,骂道:“不是说天下同宗吗?死在京城,就葬在京城算了,送回来干嘛?”汉文帝这个做皇帝的面子也不给,就一车把儿子的遗体原路送回给皇帝处理。
这一句大骂,又引出了双方之前的一个心病。原来,在汉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后,他封了自己的兄长刘仲做代王,辖地是今天的山西太原,那算是汉朝北方防线的重镇。刘邦的意图,是希望自己老哥好好防住北方强敌匈奴,保住老刘家的江山。
结果是当匈奴铁骑出现时,人家刘老哥不是肝脑涂地,在那里死守城池,而是拔腿就跑。刘邦自然恼火,但碍于兄弟情深,没有按法处斩。但死罪逃过,活罪难免,这个代王就被削了职位,贬成了鸽阳候,与少年的儿子封沛候呆在老家的刘濞,享受同样的厅局级待遇。
后来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叛乱被平定后,刘邦封了第四子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为代王,算是抢了人家刘濞的位子。在下一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当时二十岁的刘濞跟着高祖平叛。当时高祖认为,东南的吴郡和会稽郡地方民风彪悍,必须派得力人士来节制。可是他的堂弟荆王刘贾被英布所杀,没有成年的刘姓王来压阵。而自己的儿子们年纪尚幼,于是就封了刘濞为吴王。
刘邦封了侄儿后,请人来看相,结果人家相士说新科吴王有反叛之相。汉高祖自然非常后悔,不过也无可奈何,木已成舟,只好摸着侄儿的背,告诫说:“俺大汉朝建国50年后,东南方必出大乱子,不会是贤侄你吧?请记住,天下同宗,千万不要造反啊!”
新科吴王自然只有死命对叔叔磕头,连声说:“小侄不敢,小侄不敢。”这一下子,你这个天下同宗,居然把俺的宝贝儿子给打死了。不要怪你不仁,俺不义。结果吴王和汉文帝彻底翻脸,算是老死不相往来,不再进京见皇帝。当然朝廷少不了给吴国使臣some color see see,但鉴于吴王受到民意支持太强,也不敢造次,拿他怎么样。
这在国家的所有明眼人的心里,都知道两个制度的交锋是迟早的事情。
在朝廷里,第一个对这个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的是贾谊。老贾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说到底,就是要把大藩削小,用分而治之的方法,来解决藩王势力太大的问题。当时他的建议是以新藩克制旧藩,要求文帝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却克制旧藩王。
当时因为实力不逮,自然文帝不敢大张旗鼓地的削藩,而是用了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先是分封了自己的儿子,太子的同母弟刘武为梁王,镇守战略要地雎阳(现河南商丘)。然后在齐国搞了一个分封,将齐悼惠王的儿子们分成了7个国家为济南、济北、胶东、胶西、城阳、淄川和齐。
要了解这个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斗争,就必须对中国的地形有所了解,然后才可以谈地缘政治下诸侯的形成。
图一 中原地形和地缘政治图
中国古代兵书《司马法》在谈到诸侯一事上,曾言道“以土地形诸侯”,其实就是说诸侯的形成,其实就是远古的城邦国家形成,是和山川地理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华文明早期的形成之中,黄河流域是整个文明的摇篮。如果看黄河的地形图,在北部中条山和南部崤山形成的三门峡,是黄河经历过高山峡谷之后,由小浪底走入平原。而在黄河的下游中,唯一的支流是大汶河经东平湖入黄河,从这里到济南一段为低山丘陵外,其他地方全是平原,靠堤坝来防止洪水泛滥。因此这些由于河水灌溉而成的富沃之地,就成了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化的起源。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多谢,改过来了。 井底望天 字0 2009-10-18 10:21:12
🙂井兄科普国史,功德无量 文化体制 字0 2009-10-18 00:41:30
🙂看来又要去博客看图了 白杨 字18 2009-10-17 20:50:20
🙂【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三)
😄今天第二宝 jungleford 字120 2009-11-01 08:57:29
😄如此说来 什刹海良民 字240 2009-10-18 22:00:20
🙂哈哈,兄台可以弄个七国老师授徒的段子了 花错 字0 2009-10-19 09:42:33
🙂景帝年轻也是个彪悍的主啊 红烧鱼头 字324 2009-10-19 09: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