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史文恭”谈起,(3)数字问题 -- 史文恭

共:💬189 🌺786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炼钢的因素不应高估

毛泽东自己说是9千万人齐上阵,当时中国6亿多人口,农村人口大概有5亿,而炼钢的9千万人中间还包含了相当部分城市人口,所以炼钢对农村劳动力的占用不应过高估计。

我认为,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高估产和高征购,当时统购统销,城市人口的粮食也是在征购粮里面,而征购指标是由估产来定。对于农村来说,留下的粮食就是口粮、饲料和种子粮。照正常年景,征购比也不过20-30%左右,基本上是合理的,甚至会稍有余粮,但如果估产一浮夸那就不得了。

比如水稻实际亩产500斤,而上报估产1000斤,那么上级下达的征购任务就会达到200至300斤。如果上报估产2000斤,那么征购就是400至600斤。农民不饿死才怪。

59年明明是个灾年,可是一些地方在估产时候就放卫星,由此而制定的征购指标不仅是在杀人,实际上也完不成。

毛泽东在看到地方送上的征购指标完不成的消息后,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赵紫阳有个报告,说征购指标完不成的原因在于“瞒产”。毛泽东接受了这种看法,于是又发起“反瞒产运动”,基层干部翻箱倒柜搜余粮,更加重了灾难。

当时的情况就是,哪里估产时放卫星,哪里就饿死人。河南信阳、安徽、四川,无不如此。

所以,紫阳真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罪孽,实在是很大的(58年农业放卫星,始作俑者也是紫阳真人呐)。

通宝推:秋末冬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