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写到那儿算那儿—说说白毛女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在这一节前,本来打算写白毛女的“集体创作”过程。稍微具体展开谈一谈,权力话语/知识分子话语/农民话语这三者是如何互动的,比如说“枪毙黄世仁”的改动就直接来自中国中央的指示,这多少反映了当时中共的角色转变,从解救者转而变成反抗者。但考虑到篇幅可能会较长,《白毛女》大的修改就进行了七次,而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又进行了相当多的修改,因为精力原因,细致的分析很难做到,而过于粗疏,又总觉心有不甘,索性将整节略过。
===========================================================
要讨论中共的政治,当然离不开讨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之前的政治批判大多数是基于道德立场。这种道德立场以超越的抽象的人性做为基石,以完美的政治生活为终极目标的政治思维和道德主义原
则。虽然古今中外的一些思想家对道德主义立场从各自的角度表示质疑,比如说马基利维亚,韩非子等,但都无法撼动这种强有力的传统。
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观念无疑源于康德,但在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看来,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道德先验原则”的解构,从而超越了康德。具体来说,道德伦理的发展是和人类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做为社会意识的道德,其产生和内容都取决于人的物质活动和交换的需要。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中。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做为社会意识,是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利益调节的必要性。
同时,就政治来说,利益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认为“诸种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学总不能把它看做证据,而只能看做象征”,“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该到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的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归根到底可以看成是政治学说。他指导人们不仅寻求批判的武器,而更是要用武器来批判。政治从根本来说就是“权力斗争”,马克思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政治斗争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人与一切人的斗争”但这种自然状态无法形成人类社会。而走出最初的无秩序状态后,政治则表现为“群体与群体的斗争”。在群体的斗争中产生了权力,权力表现形式是:权力主体(统治阶级)对权力客体(被统治阶级)拥有控制权和行动权。而权力又根据它在具体运作的形式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它只存在一个划分标准,就是敌与非敌。从同一性的认识出发,每个群体存在一个自我认同,敌人的存在就是群体认同的否定。变成了“他者”,政治的划分标准和其它范畴的划分标准是不能混淆的,而道德的划分标准是善恶。但道德上的善,或许是政治上的敌人;道德的恶,则有可能是自己人。在政治的理想状态中,一切斗争都围绕着权力展开,没有是非,真假,对错,善恶。常见到一些言论攻击毛泽东爱搞权力斗争,但毛泽东作为一个职业政治家,不搞权力斗争,搞什么呢?
不过,政治在具体实践过程也是离不开道德的。作为一个合理的政治体制运作应该说更依赖法律,社会领域的矛盾冲突依赖于某种社会规则进行调整和控制,法律赋予这些规则一种强制性的力量,而法律本身具有一般性,公开性,平等性和不溯既往性。它必然的具有某种社会正义性,使得整个社会不至于限于混乱。但法律有个问题,法律的制定和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德呢,既存在统治阶级的道德,同时也存在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对两种道德观念的调和有利于统治阶级权力的延伸。西方有个“自然法”的观念,兼具有道德理论和法学理论。而“自然法”不同于
“实在法”,更接近一种价值观念。而在中国,中华法系的法在现代法律观念中是“刑”,本身不具备本体价值。所以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更加依赖“德”。
先告一段落,下午再接着写。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续八:政治与道德(中)—火车继续往郑州开 27 烤面包的胖大叔 字2401 2009-10-29 01:43:09
🙂封建宗法制度曾经是非常成功的治理方式 2 高朋满座 字270 2009-10-29 04:56:53
🙂哈哈哈哈。最后那是问题源于我跟贴主开了个玩笑。。 1 起于青萍之末 字182 2009-10-29 09:47:52
🙂续七:政治与道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