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一) -- 陈经
消费品不通胀,企业利润来源也可以提升。可以走量,把更多人拉进消费圈子里。可以创新,开发出新的消费品,新的消费概念不能算通胀,汽车不能算比自行车通胀几百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前用铜贵,现在用便宜的铝性能更好。没有压力,上量、创新、提高效率、降成本,这些事企业会主动去做?要相信市场经济,结果确实大大化解了通胀疑虑。真的办法不太多的是输入性通胀,说来话长。
先花一个“投资正循环”的论证,非常精彩。不过我这里继续提反面意见(不是否定,只是提意见)。上面这一段政委说的已经不是投资拉动,而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这才是治本之道,如果真的那么轻松能实现产业升级,当然一切都没有问题,搞不搞投资拉动都会有一个良性发展,类似于美国从70年代的滞胀和80年代的衰退中走出,归根结底是靠了IT技术革命,这是新诞生的一大块市场,且提高了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率。
问题就在于你这个投资正循环,对产业升级是有利还是有害呢?你自己的答案其实已经有了: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头过冷一头过热现象。由于投资所需要的资源,带来不能再生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至少是不随着制成品价格等比例下降),以及你这个“正循环”需要的金融资源,从需求侧抽钱,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比方说你举的卖土地还高铁的债的例子,买单的是城镇消费者,削减他们的存款总量。这样,企业成本上升,消费的总量却会下降,如果产能不变,必然引起供需曲线的移动,制成品价格下降,这样企业利润越来越薄,能投入技改和开发新产品的资金当然也就更少,未来的利润更没戏。企业没有利润了,给员工发不起钱,高铁谁坐,房子(土地)谁买?土地的价值归根结底来源于他上面商业企业能够产生的收益。消费侧要是出现了向下负循环,投资侧的正循环也就转不下去了。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日本,持续多年的资产价格下降。
今天的形势,和2007年已经不同,那时候核心问题是通胀,弱美元引起外资流入,以及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到民生,因此决策层坚决搞紧缩,把通胀预期打下去。而现在呢?我看今年这个“适度宽松”下去,真要能把通胀拉起来还好,那政委这个“投资正循环”就可以成立。怕就怕这百分之二十几的M2增量投下去,明年制成品价格仍然起不来,那就要出大问题了。一个中国家庭,多少年买一辆汽车?外资投行招人烦,咱这里引段首席红色经济学家的观点——林毅夫:全球可能陷入通缩漩涡。
总结一下:政府直接投资搞项目,会加剧消费端企业出现资产负债表式衰退的危险,因为一头抗住了原材料价格,一头损害消费能力,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政府更合理的干预措施,是降低税赋,减轻企业负担,增加社会保障,让大家放心大胆地花钱,调整经济结构,真正拉动内需 (呵呵,怎么跟念文件似的)
P.S.以上是说财政政策的,下面说说货币政策。我以前有个非常不中听的观点,说所有人都可以埋怨美国的注水政策,中国却不能。因为中国市场上这些年旺盛的流动性,有多少来源于海外资金的流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一目了然。美联储注水,使中国得以在2008年已经有可能陷入资产负债表式衰退的局面下,外部资金得以持续流入,并且保证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空间。你看看美元经济圈里另一个小弟韩国,去年和今年是怎样一个冰火两重天。当然这是中美两国背后商量好的,共进退,没有什么雷锋行为。目前美元压力已经很大,美联储对弱美元的容忍到头之后,开始加息和退出量化宽松,中国若不随之提高基准利率,则海外投资流出就会替你紧缩,而且在资产价格仍高的时候退出,让你买单。无论加息还是海外投资流出,结果都会影响资本定价。温总理所谓的“信心”,岂止是针对国内的平头百姓的?那讲的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中国财政的信心,这才能撑住“正循环”不让它变成“负循环”。玩的是全球化,岂有个管你鸟投行说啥跟我无关的道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政委这个“投资正循环”的命门就在这里
🙂你已经明白多了,但总是把投资与消费对立起来,说消费下降 3 陈经 字1285 2009-10-31 05:50:13
🙂我的观点一直没什么变化啊,看来还需要总结一下 5 SkyWalkerJ 字3576 2009-10-31 08:39:10
🙂你没理解“钱”是啥东西 加东 字55 2009-10-31 12:33:39
🙂不是货币扩张,那是什么? redapp 字85 2009-10-31 20: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