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摘】罗马史故事(作者 小蚂蚁):罗马的诞生 -- AleaJactaEst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可能单纯依靠其武力,更重要的
是有一个合适国情和现状的制度,有一个能使他人赞
同的理念,好象当今的民主理念那样。
第一节 罗马的复兴
经历了高卢人七个月的占领和破坏,支付了大笔黄金后,罗马又
回到了罗马人的手中。面对几乎成为废墟的罗马城,罗马人没有丧失
作为一个罗马人的骨气和意志。他们没有遗弃断壁残恒的罗马城,而
去条件更好的魏城另立新都。他们放弃了早已有的另立新都的想法,
回到废墟的罗马城,立即就开始了重建罗马城的事业。
罗马能够一统地中海世界,称雄千年,绝非偶然,这民族意志早
在这时就已经体现无遗了。
包含七个山丘的罗马城墙全部翻修重建,往日旧墙的影子几乎毫
无存留。全长八公里的城墙,用从魏的采石场运来的边长一米左右的
巨石筑成,城墙四周遍设了望塔,塔上常住士兵警戒。蛮族的高卢人
出没无常,行踪不定,常时的警戒对防备不知何时会突然出现的敌人
是非常有效的。
重建城墙的同时,市内的下水道的整备和新建工程也在全面展开
。下水道上用长条石板加盖,自然形成了铺装道路。当然神殿的建设
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一种向心力,就像
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那样。
不过,罗马将国家的财力全部投入了公共设施的重建,对于私用
设施的重建便只好依靠市民个人的能力和意欲了。不过,市民们重建
罗马的意欲之高,超过了最初的想象,结果在短期内,在毫无计划的
情况下修建了大量的街区,公共设施区域和住宅区完全混在一起,使
得罗马市街显得杂乱无章。这时罗马市的重建只是一种安居式的。要
到公元前四世纪后半,罗马市才开始进行了不仅从行政角度,而且从
战略角度出发的各种建设。
现在,罗马市完成了坚固的城墙,不过,罗马人深知最好的防御
是进攻。罗马人又在这个恰当的时候合适的地点采用了最适当的人-
卡米勒斯。
卡米勒斯(Marcus Furius Camillus),在公元前396年攻打魏城
时立下了显赫的战功。面对高卢人占领破坏后的困难局面,这个卡米
勒斯承担了罗马的防卫重任。
罗马史至此还没有像卡米勒斯这样长期担任军队首脑、而且还立
下无数辉煌战功的人。他先后五次被指名出任独裁官、四次凯旋式、
被罗马人称为继罗马城创始人罗莫路之后的第二建国者。但他却从未
担任过执政官。
这个事实反映了罗马当时的情况。与罗马元老院一直处于争执状
态的罗马平民,这期间反对每年选两个执政官的制度,而支持每年选
六人将军集体执政。六人将军也好执政官也好,他们的职责都是一样
的,只是人数增多了会给人以更加民主的印像。
结果,卡米勒斯一次都没能出任执政官。当罗马再次恢复执政官
制度时,已是卡米勒斯死前一年的事了。
卡米勒斯出身于一普通的贵族。待人接物公正而又有信义,有敏
锐的认识现实的能力和先见之明,有出类拔粹的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
。同时,对屈服于罗马武力的败将宽宏大量,毫无狂热倾向。这种性
格对于促使叛离罗马的前同盟部族重新回到罗马阵营十分有效。他对
待这些吃了败仗的前同盟部族,就像他们从没有叛变过一样。当然这
不是靠对话而得来的结果,而是用无法抗拒的罗马军队将之击败,向
他们展示出罗马的实力之后才开始的,和平地对待败者的态度。
卡米勒斯的缺点是充满自信,豪爽直言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情绪
和反映。这种堂堂直言地将自己的想法公布于众的人,从古至今多不
为众人所喜。卡米勒斯也不例外,他肯定不是那种在市民集会上轻易
当选的人物。
不过,对于无论罗马还是卡米勒斯来讲都十分幸运的是,公元前
410年到公元前360年卡米勒斯的活跃期间,正是罗马采用六人将军
集体执政期间。三个和尚还会没水喝,六人掌权,哪会那样简单的统
一意见?结果是常常争执不休,谁都不让步。和平时也就算了,要是
有外敌入侵,A说要集中全力正面反击;B讲侧面迂回断敌后路;C
要设十面八面的埋伏杀他个片甲不回;再来一个不战而屈敌之策;或
主张晚上到敌军营地唱敌国流行歌曲来个四面楚歌,乱敌军心而无劳
抵抗之类,是人都会给急死。每到这时罗马就只好任命独裁官来打开
局面。而且这独裁官每每都是由卡米勒斯来承担。
说起卡米勒斯的功绩,当首推他的战功,因为他几乎没有吃过败
仗。卡米勒斯接连不断的胜利,使得罗马人渐渐恢复了因高卢人入侵
而几乎失尽的自信,同时罗马周围各族也渐渐失去了想吞没罗马的野
心。
为了取得胜利,卡米勒斯吸收了高卢人的战术。以前的罗马军以
大长方形密集阵形对敌军实行突击战,而卡米勒斯则将这种机动性极
差的阵形改为小型方阵,各自出击,使罗马军具有了与高卢人相当的
机动性。作为一个出色的将领,卡米勒斯从不拘泥战法,总是依对手
和战况不断变化对策。同时他也从未忘记对武器装备的改良。
就这样,卡米勒斯取得了举行四次凯旋式的殊荣。在罗马,打几
个小胜仗是没有资格举行凯旋式的,对罗马人来讲,能够举行一次凯
旋式就已经是终身的荣幸了,能举行四次凯旋式意味着显赫的战绩。
被称为罗马的第二建国者的卡米勒斯,这时用四匹白马来牵引战车凯
旋入城,已不再会有人表示不满了。
如果只讲军事的话,卡米勒斯的战功已经使罗马恢复到了高卢人
入侵之前的水准。但是对于军事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往往需要超越
传统的洞察力才能解决,这个任务便落到了卡米勒斯的下一世代人的
肩头。
彻底的改革,往往需要世代更新后才能有更完美的结果,当时的
罗马是这样,现在台湾的民主化也是这样,大陆的改革又何尝不是如
此呢?
第二节 政治改革
将罗马所实施的政治制度看作是罗马强大的首要原因的希腊历史
家Polybius这样写到:
「我们已经知道的政体有三种,那就是王政、贵族政和民主政。
如果有人问罗马人,你们国家的政体是什么?恐怕没有罗马人能够回
答吧。
只看执政官的话,有点像王政;要是看看元老院的机能,那就一
个撤头撤尾的贵族制。如果你重视市民集会的作用的话,你大概会说
罗马是民主政。……不过,罗马的制度正是这三种制度的混合体。」
不少人认为这样的混合体制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罗马在公元前390年遭受高卢人的劫掠后,大约过了20年才渐渐恢
复了常态。废墟般的罗马又像人可以居住的样子了,乘人之危的外敌
也被一次次的击败,国境也基本上平静了。有卡米勒斯这样的能人率
领仍然用了20年,可见高卢人给罗马人带来的损害有多大。不过罗
马又终于回到了20年前的水准了。
但是,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机而暂时停止
的贵族与平民的纷争,现在危机过去,一切又重新燃起。这样的循环
状态,已经是罗马进入共和后的常态了,看来,罗马是真的摆脱了危
机了。
可是,经过了这场高卢入侵之难的罗马人知道,面对敌人的入侵
而无法抵抗的原因正是罗马人的不团结不统一。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求同存异啦留给下一代人去办啦之类的说辞是绝对不会被这时的罗
马人所接受的了,对此,罗马人比谁都清楚。
同时,相比起80年前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的时代,这时的罗马
已经有了进行全面改革的条件。
首先,希腊的城邦社会的衰落。这个事件对于那些要与平民正面
对抗的保守贵族来讲,无法不正视斯巴达式的封闭社会的危害,醒悟
到了开放的重要性,老是和平民对着干总有垮台的时候。同时对于一
味只强调自己的权力的急进平民势力来说,雅典的过度的民主所带来
的混乱也是一个警钟,他们意识到了民主与秩序的协调的重要,整天
上街游行也不会使国家和自己好起来。双方都认识到,一味的对抗终
会使大家同归于尽。
其次,平民阶层的实力的增强。这里指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公
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的法律,这个决定的成
果到这时开始显示出来,平民阶层中不断有出色的人材涌现。这里当
然还有卡米勒斯的功劳。做为独裁官,卡米勒斯有权任命自己的副官
,通常被称为骑兵队长。卡米勒斯提拔了许多平民出身的武将,他们
在战场上的表现出类拔萃。当时统兵打仗和治理国政被看成同等的事
情,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会很自然地转向在治国上的能力。所以罗
马每逢烽火一起,国家的首脑执政官便要统兵出战,战略就是政略。
公元前367年,平民保民官李锡尼(C. Licinius Stolo)和绥克
斯图(L. Sextius Lateranus)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在罗马通过了
一项划时代的法律:李锡尼法(Licino-Sextian Law)。这个法律
的通过揭开了结束罗马贵族平民纷争的序幕。
这个法律首先废除了六人将军集体执政制,恢复两人执政官制度
。这实际上是表明了此後的罗马将采取寡头政体,就是说废除了集体
领导而采用少数人执政的体制。
然后这个法律将罗马政府的所有官职向全体市民开放,就是说无
论平民贵族都可以出任罗马的任何官职,同时规定两人执政官中要有
一人是平民。在此之前的公元前444年到公元前367年的尽80年间,
罗马试用过两人执政官、三人执政官还有或4人或6人,最多9人的集
体领导制,但在当选的三百多人次当中,只有21人是平民出身。
除执政官之外向全体市民开放所有官职这一法律实际上创造了贵
族与平民的公平竟争的环境,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奠定了消除贵族与
平民的差别的基础。
数年后,另一项法律的通过更加完善了李锡尼法,这个法律规定
凡出任过重要公职的人,无论贵族平民一律有权在元老院取得议席。
罗马贵族的最后阵地在这时敞开了门户,虽然还是很狭窄。以后
进入元老院的人渐渐地与本人的出身关系越来越淡,而只取决于经验
和才能。元老院也渐渐变成一个有丰富经验和出色能力的人的集团。
当然,这并不是说罗马比以往更民主了,此时罗马的所有官职都
是没有报酬的,这对于那些生活不富裕的中下层平民来讲,远远谈不
上公平二字。实际上,能够出任重要官职的平民都是家境富有,与贵
族阶层的关系相当亲密的少数上层人物。不过李锡尼法的确打开了融
合的大门。
为消除贵族平民的纷争,李锡尼法还做了一些救贫抑富的规定:
免除负债人的利息,已交的利息抵作本金;任何人不得占有500犹格
以上的土地(相当于125公顷)。在罗马,有一定财产的平民提供罗
马军的相当部分的重装步兵,这些救贫抑富的措施无疑对罗马维持一
定的兵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李锡尼法的提出和通过的动机,还有争议,但它的实际效果
立刻就展示出来了:
公元前367年---通过李锡尼法
公元前366年---第一位平民执政官诞生
公元前356年---第一位平民独裁官诞生
公元前351年---第一位平民财务官上任
公元前332年---第一位平民法务官当选
公元前322年---通过禁止剥夺无力还债的债务人的人身自由
平民渐渐进入政界,同时这也是既存势力将新生力量吸收融合的
过程。罗马的政权与雅典的一样,是两极构造的。但在雅典,民主派
和寡头派这两极是交替掌权的,每次交换都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
既使没有动用陶片放逐法将政敌驱逐出境,往往也使许多人才随着政
权的交替而被赶出权力的中枢。这无疑是人才的浪费。
而罗马的包容方式就不会有这样的缺点,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哪一
派的都会渐渐被吸收到中心,就是说,罗马的体制有利于充分有效地
使用人才资源。这一点很是值得我们这些看惯了权力斗争的中国人深
思的。
当然,罗马的制度也有缺点。首先,由贵族和一部分的上层平民
掌权的罗马体制仍然是寡头政治,平民在重要官职的任期后有可能进
入元老院,使得平民官员的平民色彩大为降低,其监督的机能也会有
一定程度的消弱。
其次,由贵族和一部分的上层平民掌权的罗马体制仍然是寡头政
治,这样被统治的大多数中又会有新的反对势力诞生。对此罗马需要
时刻注意,丝毫不能放松对新势力的吸收包容。不过,至少此后?
?00年间,这种吸瞻?容的方式一直有效的发挥着作用】
做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不会否认国
家利益的重要性,都愿意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过,如何才能达到这
个目标,那意见可就从来没有一致过。历史不就是一部记载了为了同
样的目的却总是无法在方法上取得一致的人类活动的记录吗!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因为相同目的实现手段而年复一年的产生对
立呢?手段,粗分一下大概有两种吧。
第一种不妨称之为「民意优先」派。这一派的人强调主权在民,
主张应该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利益。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代
,虽然还没有主权在民这种讲法,但都具有一般市民是共同体的主要
支柱的特性,所以,如何看待尊重民意,对当时的人们来讲,是一个
十分重要的命题。
另一种可称之为「公益致上」派。这一派的人认为国家利益应该
是第一优先事项,而尊重民意不一定会导致国家利益的向上。
有人说如果说前者的人属于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话,那后者的人
则是相信性恶的了。
美国的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就继承了这两种传统,民主
党可以叫做「民意优先党」,而共和党则可叫做「公益致上党」。罗
马的共和制的共和二字,其实拉丁文原意便是重视公益的意思。这和
我们现在所讲的共和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
在当时的罗马,「民意优先」派被称为民众派,「公益致上」派
被称为贵族派。贵族一词在最初指的是血缘上的,后来渐渐的演变成
优秀的人,也就是精英的意思了。因此,民众派认为民主政是进步的
优秀的体制,而贵族派则认为寡头政更适合国家的发展。
话是这样简单的讲了,但现实却远没有这样简单明快。
人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人,他们准确地预见未来,
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不过仅仅可以预见未来,最多也只是有远见的
学者。想要将自己所预见的所理解的付诸行动,那得有权。不是好象
有谁讲过「没有武器的预言者自灭」吗。以前,特洛伊的一位公主卡
桑德拉就曾预言特洛伊会被希腊灭亡,并劝特洛伊人采取预防对策,
但没人将她的话当回事。现在在欧洲,对于那些相信只要耐心劝说便
会使别人接受的人,便称之为卡桑德拉。
既然取得权力成了先决条件,如何取得权力便要求当事人有敏锐
的洞察时代潮流的能力。时代的潮流向着民众派,便去成为民众派的
领袖;若是在民众派四下碰壁的时代,那就去做寡头派的领袖。对于
那些目光短浅的政客来讲,权力是追求的目的。对于有先见之明的人
来讲,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公元前四世纪中页以后,随着希腊民主制的崩溃,历史潮流渐渐
远离民主,转向了由少数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执政的寡头体制,或是像
马其顿那样的王制。不过,罗马人不喜欢王制。这就决定了罗马体制
的内涵了。
第三节 罗马的体制
罗马的共和之初,将王制时代的王换成了两人执政官,而元老院
和市民集会则完全没有改变。随着罗马的发展,罗马按需要渐渐增设
了一些官职。无论是法律还是官职,罗马人比较喜欢到需要时便增设
的方式,而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制定,这样,会更有灵活性。实际上,
罗马从公元前509年进入共和制以后,直到公元前367年的漫长的岁
月里,一直在摸索之中。
希腊的史学家认为罗马的共和制到了高卢人入侵后的公元前390年
前后,其机能才渐渐发挥出来。
比起重视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希腊人,罗马人相当现实。他们只是
现实地判断每个事物的优劣,而不会先将之分类,分成贵族制定的或
是平民制定的,是民主的还是独裁的。这种分类法我们见的着实不少
,左派右派,造反派保皇派,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民主资本
主义民主……
作为政治制度的根本的选举制度,共和制罗马全面继承了王制时
期的制度。这个选举制度决定了罗马的性质不会是民主制而是寡头制
。因为第一等级所拥有的票数已经超过了半数。(参见<罗马的故事
>第一章1-5)
作为罗马人的仕途,大概是以当选会计官为进入政界的龙门的吧:
会计官(Quaester)
共和制初期的定员是两人,到了共和制末期增加到四十人。任期
一年,产生方式不明,有的说是选举产生,有人讲是由执政官指名。
年龄的下限是三十岁。
会计官的任务是监视军事财政,制止浪费军事开支的情况发生。
按常理来说,这是要让一个没有军权的人去对统兵作战的人进行财政
的限制,非德高望重的人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不过罗马有点不合常理
地将年龄的下限定在三十岁,这对希望从政的罗马青年来说,无疑是
进入政界的门坎。另外,让人年轻时就去批评别人、去学习如何批评
别人也是件有趣的事。
能够圆满的完成这一工作的人便可以向上爬了,下个目标是营造
官:
营造官(aedile)
任期一年,定员四人,贵族两人,平民两人。
负责粮食供给、道路和上下水道的修建和维修、公安警察,同时
负责招开各种竞技比赛大会、庆祝式典。
看上去这是一个权威不高,琐碎事不少,吃力不讨好的职位。不
过,因为所管辖的都是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所以很容易争取
民众的支持。有些有从政志向的人有时甚至会自己掏腰包来举行一些
可以博得市民欢心的活动。
如果能够令人满意地完成这些工作的话,便可以去竞选国务官:
国务官(Praetor)
任期一年,最初只设一人,年龄下限为40岁。后来,随着罗马的
不断扩张,增加到16人。这种增员的现象不仅是国务官,其他官职
也一样。
国务官最初是当执政官都去了战场时,留在罗马代理执政官的其
他日常事务的,后来成为司法的负责人。当然执政官不在时仍要代理
国家事务和防守任务的。
仕途如能顺利到此,可以考虑坐坐监察官的交椅了:
监察官(censor)
这原来是负责人口调查的官职,所以在共和制初期是每五年选举
一次,因为人口调查是五年进行一次的。任期为五年,定员两人。
罗马的人口调查不是调查人口总数,而是调查户主的财政状态,
根据这项调查结果来决定各市民今后五年的纳税额和兵役期限。
监察官的实际权力相当大,有权起诉任何没有如实申报自己财政
状态的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同时对国家的财政运作起监察作用,
街道、上下水道的建设也由监察官决定。等于是执掌国家的经济命脉
的人,就像财政部长一样,有钱就有权,什么时代都一样。所以当监
察官由本来就德高望众的人来担当时,其权威有时甚至不差于执政官
,因为监察官除了监察国家财政以外,还有权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进
行人身调查,还有女人的贞操、子弟的教育等等,都有权调查,隐私
权对监察官来讲几乎是废话。监察官甚至有权将不合适的元老院议员
除名。
共和罗马权力的顶峰当然是执政官了:
执政官(Consul)
共和制罗马的最高官职,定员两人,由市民集会(全体市民参加
)选举产生,经元老院批准后上任。这点与王制时代的王的产生完全
一样的,不同的是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不像王那样是终身制,不
过,可以连选连任。年龄上的限制是大于四十岁。
执政官通常都是贵族当选的多,因为,执政官要面对复杂困难的
政局和战争,没有相当的教养和历经长期的锻炼无法胜任,一般的平
民因自身环境和生活的原因,很难有很多人能达到出任执政官的要求
。另外,选举的过程也有利于贵族,除了上面讲的,罗马的第一等级
拥有过半数的票数之外,在选举的前夜通常还要算上一卦,看看有没
有“神不喜爱的”候选人。而算卦的是常常是元老院的议员,对那些
实在无法忍受的候选人,便以神的意志为由取消其候选资格。
当一切都准备停当后,候选人身着的纯白的衣袍出现在选举会场
。纯白的衣袍象征候选人的生活朴素严谨。有时会有候选人撸起衣袖
,露出战争中留下的疤痕,以争取选民的支持。当选的两人将在每年
的三月十五日开始行使正式的职权。
两人执政官的地位相同,如果对于同僚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意见
,可以行使否决权。也就是说,不经两人的同时认可,任何政策都无
法得以实施。
执政官的主要任务有三:像王制时的王一样要主持各种宗教仪式
,相当于国家大主教;二是招集市民集会和元老院会议并担任议长,
并依会议的结果签发执行各种法令;这相当于现在的人大委员长兼国
家主席;有战事时要负起全面指挥和统兵作战的责任,这是现在的国
防部长兼三军总司令兼前敌总司令。可见执政官的职责之重。
执政官像王一样有十二人的先导卫队,这个卫队也像王的卫队一
样手持象征权威的法西斯。看见这阵势的人难免会恍惚地以为见到了
罗马王了,这也是为什么罗马历史家波里比阿(Polybius,BC200-
BC118)会讲罗马有王制的特点的原因之了。
两人执政官通常各统罗马军的一半,如果对手不厉害,就只有一
人的执政官带兵出战,另一位则带另一半的兵力防守罗马兼理内政。
如果敌人人多势众,两人便分统全军迎敌。这时罗马的内政和防守任
务便由国务官(Praetor)来代行。
战争总有伤亡,当一个执政官阵亡或被俘时,另一个便接管全军
。两人全部阵亡或被俘时元老院宣布五天的空位期,并任命“临时王
”来收拾残局,准备选举。临时王的制度也是全面继承了王制罗马时
代的制度。“临时王”原文是interrex,意思是“两王之间”,原
来是在旧王死后新王继位前临时代理执掌国政的人。从这点上看,执
政官与王也是同性质的官职。
战争也是不定期开始不定期结束的,战争不保证绝对会在罗马的
执政官任期内结束。但作战中临时更换指挥官也是十分不聪明的办法
。每当这时,罗马人便会临时任命旧执政官为「前执政官」,并继续
执行作战任务。同时新的选举也会毫无阻碍地进行,选出新执政官接
替旧执政官的其他权力。到了共和制后期,罗马的势力扩张到了意大
利之外,「前执政官」渐渐变成专指派往海外各省做总督的人了。
罗马共和时代说起执政官,那是指这样很有权力和权威的人,不
过,这个词现在变成了住外使馆的领事的词源,真是沧海桑田了。
当两人执政官无法共同解决难题时,罗马便会任命独裁官:
独裁官(dictactor)
比起变成领事的执政官一词,独裁官一词的下场可不太公平,如
今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贬意词,变成大家都厌恶的“独裁者”了。不过
在当时的罗马,独裁官是指国家处于危急情况下临时就任的全权执政
官,而普通的执政官因有两人分担,每人实际上只有半权。罗马的其
他官职都是选举产生的,只有这独裁官是有两人执政官的一人指名,
由元老院认可产生。这是罗马解决危机和难题的法宝。任期六个月,
独裁嘛,定员当然是一人。
独裁官有权随意任命自己的副官-骑兵队长。另外,两位执政官
在指名独裁官的瞬间开始便归于独裁官的命令之下。指名独裁官通常
是在战事危急之时,但也有例外。
罗马虽然是寡头政,不像民主政那样众说纷云,难以达成共识,
但也是管家婆婆多,你看单是执政官就有两人,现在的多民主的国家
也没有俩大总统俩国家主席什么的。这样的体制的最大缺点便是,当
紧急情况发生时,难于迅速果断地做出适当的决定。而独裁官制度便
是罗马的危机管理系统。要想维护一个体制,就要有勇气在必要的时
候采取与这个体制的理念完全相反的行动。如果怠慢了这个问题,那
只会招来这个体制的崩溃。
既然是危机管理系统,罗马是不轻易指任独裁官的。元老院也从
未利用这个手段来滥用权力。事实上,从罗马建立共和制的公元前
509年到高卢人入侵时的公元前390年的119年间,虽然或有缺漏,后
人只知道罗马仅有过七个独裁官。连续五次当选独裁官的卡米勒斯是
高卢人入侵后,罗马陷入深刻的危机和迷混状态时的事,这也说明当
时罗马的状况是何等之恶劣,可以说是到了亡国的边缘了。
独裁官与执政官一样有卫队跟随,不过人数为两个执政官卫队之
和,二十四人。
到了共和制末期,独裁官的内容渐渐发生了变化,凯撒就曾担任
终身独裁官,这样的独裁官便是彻头彻尾的独裁者了。
以上的官职基本上都是贵族当选的多,特别是共初期。后来在平
民们的不断争取下,罗马又设立了只能由平民担任的保民官:
保民官(The Tribune of the plebs)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保民官的产生和职责,这里从简。
保民官定员最初是两人,后来增加到十人。由平民会选举产生,
任期一年。年龄的下限不明,似乎没有特别归定。
保民官有人身不可侵犯权,这是为了防止贵族里的哪个愣头青一
口气不顺,趁月黑风高时将这平民的代言人给捅了。
保民官最主要的职责是保护平民的权益。为此,保民官对政府的
决定有否决权。当然这否决权在战争时期不能使用。
不过保民官既然是罗马公认的国家干部,而且退职后还可以进入
元老院,实际上就不会一味采用过激的对抗手段,往往成为贵族和平
民间的调和人。所以,罗马并不是贵族党和平民党的两党执政制,实
际上更接近于一党独裁,党内各派轮流执政的体制。
罗马的市民有三种集会,库里亚会议,市民集会和平民集会。
库里亚会议
库里亚会议是罗莫路建罗马城的时候开始的最老的集会,只由贵
族参加。到了共和制初期,曾经起过选举执政官的重要作用,但其机
能渐渐地转给了市民集会,而自身则变成了一种家谱学会,只有研究
决定各个市民应该属于那个家族的功能了。
市民集会
市民集会,有叫做百人队集会,是罗马的武装市民的集会,凡罗
马市民便可参加这个集会。罗马市民有不受拷打和向集会上诉的权力
。这个罗马市民权有效地保护了罗马人的权力。后来耶稣的弟子使徒
保罗在传道时被尤太人迫害,因为保罗有罗马市民权而受到当地罗马
住军的保护而免受鞭打。同时保罗拒绝了就地开庭审判,而提出到罗
马直接上诉。这个要求也被接受,因为这是罗马市民的合法权力。保
罗的罗马之行将基督教带到了罗马。而与保罗一样的传道使徒彼得因
没有罗马市民权,所受的待遇就远没这么幸运。后来两人都被判有罪
,保罗被斩首,而彼得则被倒钉十字架,痛苦而死。
市民集会会期不定,应执政官或保民官的一人的招集开会,没有
立法权,只有对政府的提案的表决权,投票方式是前面讲过的以百人
队为单位。当然这个市民集会基本上是第一等级操纵的。
平民的意志无法在市民集会上得以表达,他们在返复的斗争中争
取到了自己的合法组织,这就是平民集会。
平民集会
平民集会只由平民参加。与市民集会一样,平民集会也没有立法
权,只有表决权,但投票方式为一人一票,比起市民集会来要民主的
多。
除了这几个集会,在罗马更重要的组织当然是元老院了。
元老院
罗马在公元前508年成立共和制后,无论是建立纪念碑还是出安民
告示,都会以为SPQR落款,这SPQR的意思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
”
,有趣的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千五百年的今天,罗马依旧使用这
个落款来张贴安民告示之类的东西。如果你在罗马市内看到这样的告
示:
严禁随手丢拉圾
SPQR
再想想这SPQR的原意,或许会感到有点滑稽,都什么年头了,还元
老院呢。不过这也说明了当年这元老院在罗马是一个多么有权威的机
构了。
罗马的元老院议员不是经选举产生的,任期是终身的,却不是世
袭。只要有能力,有见识有责任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元老院,当然审核
是极为严格的。
说到终身制,也许会觉得元老院议员都是些老顽固,这倒是不必
担心的事。那时的医疗条件不会让一个老人成为老不死的老顽固,而
罗马的亚奴斯神殿的门也是常开不关,元老院议员战死沙场的事也好
象是家常便饭,如真有老朽不堪重任,罗马还有监察官
可以有权罢免不称职的议员,而这个监察官是选举产生的,当然会反
映民意。这是罗马的制约机制了。
一般重大的事务都是元老院决定的,当然元老院的决定要经过市
民集会或平民集会的表决任可才能生效。同时元老院要辅助执政官渡
过难关解决问题,也能对执政官和保民官起监督和抑制的作用。
罗马的元老院几乎不会滥用自己的权力。这并不是说罗马的元老
院总是道德和行为的典范,无暇可击。他们也会贪婪地搜夺被征服者
的土地财产,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也会无视正当的要求。他们不
是圣人,会失误、会动摇也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但是从全体看来,罗
马的元老院所表现出的政治智慧是空前绝后的,古今中外还没有对手
。
元老院的议员大多出身政治家的世家,从小耳闻目睹,积累了丰
富的军事、司法、行政的经验。和平顺利时,难免呈现出傲慢和贪婪
的缺点,但是遇到困境和国家危难之时,往往因他们的坚毅、忍耐和
过人的献身精神而赢得最后的胜利。“罗马没有国王,但元老院的数
百议员每个人都是罗马的国王”,罗马的敌人不无恐惧地这样评价罗
马的元老院。
第四节 同盟
罗马早在王制的时代便与邻近各族有同盟的关系,不过那时的同
盟都是在拉丁民族之间结成,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因此
当时的同盟也被称为「拉丁同盟」。
早期的「拉丁同盟」主要是宗教上的同盟,目的在于共同举行各
种宗教祭祀活动。另外每年也会举行像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的
体育活动。
到了第六代王塞尔维的时代,罗马经过多年的经营渐渐强大起来
,塞尔维在罗马城内修建了守猎女神黛安娜的神殿,更使罗马在「拉
丁同盟」中的地位大为提高。这守猎女神黛安娜本是罗马周围的拉丁
人所共同信奉的神,黛安娜的神殿建在罗马城内使得周围各部落的拉
丁人经常携儿带女地前往罗马参拜。也就是从这时起,「拉丁同盟」
开始有了共同的军事行动。
虽说罗马在「拉丁同盟」里占有主导地位,各同盟成员间的关系
基本上还是平等的,实力也还算是势均力敌,罗马的实力也并不是比
其他的同盟成员强出太多。因此有时同盟成员之间也会有战争发生。
罗马废除王制时,国内共和派和王党派发生内争,同时还要对伊
特鲁里亚作战,实力大为低下。俗话有道内乱不止,外辱必至,这时
「拉丁同盟」成员便趁人之危,试图吞并罗马。罗马历经苦战终于平
定了拉丁各族的反乱,但也失去了王制时代的实力,成为平凡的一个
小国。
公元前493年共和罗马与各拉丁部族达成了和约,重新签署「拉丁
同盟」条约。这是一个军事同盟,因共和罗马的实力仍然比其他同盟
国要强,所以罗马基本上还是盟主,。同盟条约规定每逢战争,罗马
出兵一半,另一半由其它同盟国派出,战胜后的战利品也以派出军队
的多少成比例,也就是说罗马占有百分之五十的战利品。军队的指挥
权也是由罗马人担当。同盟国间的地位完全平等,各成员国的市民有
平等的市民权、通商权、通婚权。可见罗马此时的所谓盟主地位并不
是完全凌架于其他成员国之上的。
这个「拉丁同盟」条约的第一句话是「只要天地不变,罗马与各
拉丁城市之间的和平永存。」这很有点像海枯石烂永不变心那样的誓
言。可是只不过百年之后,天地的位置丝毫没有任何改变,「拉丁同
盟」又一次分崩离析了。历史上也不知有多少和约是以这种一衣带水
、山水相连、与天地共存、万古长青之类的华丽词藻堆积而成,但总
会有一方对此深信不疑而遭受灭顶之灾,而人类依旧乐此不疲地用更
华丽的词藻堆积一个个新的条约来自欺欺人。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占领罗马城,「拉丁同盟」成员不仅又一次放
弃对罗马的同盟关系,而且纷纷向罗马发起进攻,试图趁机吞并罗马
。罗马在高卢人占领的创伤之上又花费了20年之久才将这场战争平定
了下去。这还幸亏罗马有卡米勒斯这样优秀的武将,不然说不定就亡
国了。可是刚过五十年,拉丁同盟又一次与罗马为敌,暴发了「大拉
丁战争」。看来,罗马是需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同盟政策了。老是
跟一帮落井下石的部落为盟友也太不是事。于是「罗马同盟」便应运
而生。
对罗马来说,如何防止同盟的再次反叛,是最关键的课题。以前
的「拉丁同盟」,各成员国基本上以平等的地位加入,他们与罗马结
盟的同时,各成员国之间也有同盟关系。当然,罗马强大时,他们会
与罗马结盟,但当罗马衰弱时,也会毫不犹豫的地取消同盟关系,反
目为敌。这样的关系不仅是对罗马,其他成员国如有衰弱时,同样的
也会被遗弃。
经过20年的奋战,罗马事实上将这些部落全部征服了,也就是说
,罗马现在不是一个普通的拉丁国,而是一个战胜国。罗马站在胜者
的地位上要开始推行自己的同盟计划了。
这次,罗马不再以大家平等的方式组成同盟了,而是采取了分离
分化的手段,自己以强者的姿态君临新的同盟。新的「罗马同盟」与
旧的「拉丁同盟」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各加盟国只能与罗马结盟,相
互之间不得有任何结盟关系,加盟国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一定要通过罗
马作中介来解决,当事者之间不可私下了断。这当然是个不平等的、
胜者对败者的同盟条约,不过,那年头,战胜国通常是要没收败者的
财产同时将败者当成奴隶,罗马的这种做法在当时还是相当的宽容的
。
罗马将「罗马同盟」的加盟国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类,旧「拉丁同盟」的成员国。这些国家的人与罗马人同样
都是拉丁人,与罗马人有共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他们趁高卢人占领
罗马城的时候背叛罗马。后来罗马平定了这些国家的反乱后,事实上
已经将他们看成是罗马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将他们合并了。当然这个
合并还是相当平等的。这些国家的人取得了完全罗马市民权,与罗马
市民享有同样的权力和义务,后来他们当中也有人当选为执政官的。
第二类,坎佩尼亚、伊托鲁里亚和萨宾人的城市。这些都市国家
的人只取得了罗马市民权的司法权,而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被
称为半罗马市民权。当然这只是一种过渡形态,后来这些地区的人也
都拥有了完全罗马市民权。
对以上两类的城市,罗马基本上实行让其自治的政策。让他们保
留原来的政治体系和官职,而不去改变各地原有的生活、传统、习惯
和文化。
第三类,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与近代的殖民地有些不同,近代的
殖民地是一种占领和掠夺。也不同于希腊人的殖民地,希腊人的殖民
地是真正的将本国容纳不下的人口疏散到各地。罗马则是在自己认为
有战略价值的要地建设新城,并派出市民去居守。这种殖民市其实是
一种要塞。罗马人建设的殖民市被称为「罗马殖民地」,其他拉丁人
建设的殖民市被称为「拉丁殖民地」。殖民地各城有其独立的全权政
府,政治体系也都是仿照罗马的。殖民地居民的地位相当高,他们有
起诉权和通婚权,如果想迁回罗马居住,只要在人口普查时到罗马登
记,便可取得完全市民权。
第四类,同盟者。这些国家与其他的拉丁同盟国一样是被罗马打
败的国家,所不同的是拉丁同盟国是在「大拉丁战争」中战败的,而
同盟者则是在后来败给罗马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50年之后。这
些国家拥有完全的国内自治,包括自己的信仰和语言。实际上,既使
是在完全征服了地中海世界之后,罗马依然允许别种语言特别是希腊
语言的共存。罗马对这些同盟并不要求每年进贡,而是要求他们提供
军队。那时的军队都是要自带武器和装备的,所以提供军队也就是意
味着提供军费。
这就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中页建立的「罗马同盟」的概况了。罗马
没有按照当时的惯例将战败者吞并、奴役,而是使他们成为同一战壕
的战友,罗马的共同经营者,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吧。罗马
之所以能够强大,之所以能够征服那么广大的区域,并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别人的宽容是一个不可乎视的原因之一。后
来也有许多强国在国际舞台上出现,像蒙古、荷兰、西班牙、英国、
日本,他们的霸业都无法持久,这里面有专制极权的国家,也有民主
议会制的国家,但他们的通病都在于对待异族的宽容心远远不及罗马
人。
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同盟」里的四类成员国的地理位置并不是
一定的,他们相互混在,这十分不利于利益相近的同盟国间结成统一
战线来对抗罗马,特别是散在各处要地的殖民市,更是对「罗马同盟
」的各个盟国起着监视和威慑作用,这就是罗马著名的分割分制政策
的实质了。
当然这样的分割分制方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在有事的时候罗马比
较难迅速地集结和移动军队,也难于迅速有效地将各种指令送往同盟
国。罗马这时开始着手建设的大道便是针对这个难题的。
第五节 条条道路通罗马
如果你乘飞机飞越美国上空,你会看到那纵横交织的高速公路网
。从高空上望下,这公路网如同血管一样,而化为黑点的车辆,就好
象血液般地流动。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象,就会令我联想到人的血脉。
国家如果是一个人的话,这道路网无疑就是血管了,这已是现代社会
的常识了。不过在两千多年前,明白道路重要性的国家不多。古往今
来,凡重视道路网建设的国家都曾雄居一方。秦朝、蒙古便是例子。
致于拆路断轨毁桥以求边防安定闭关自守的国家,无不积弱萎迷,终
难免蒙受外辱。
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便是认识到了交通的重要性的国家之一。有人
住的地方就会有道路,公元前8八世纪初,罗马在建城的时候就有道
路,不过那时的道路大概都是些没有铺装的小经,处于路是人走出来
的阶段。以后也修了路,往往以道路的用途或目的地命名,如盐之路
(via Salaria)、拉提纳道路(via latina,通往拉提纳地区的卡西
利努Casilinum)等。
公元前312年,阿匹亚道路(via Appia)的动工使罗马的道路状
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后罗马不仅仅是因行政上的需要而建设道路
,而是兼顾行政、军事和政治的需要而铺设道路了。
阿匹亚道路,由罗马通往加普亚(Capua)。动工时的公元前312
年,罗马正在处于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Samnite War)中,加普亚
刚刚被罗马攻占,而周围仍旧在激战之中。这时阿匹乌斯(Appius
Claudius Caecus)当选为监察官(censor),在他的推动下,酝酿
已久的阿匹亚道路开始动工,阿匹乌斯甚至动用自己的财产来支付一
部分的工程费用。当时,在萨姆尼特战争胜负未决的时候,阿匹乌斯
动员一切可动员的人力财力去修建一条通往激战地的大路,其远见灼
识实在令后人敬佩不已。
此后的罗马道路便不在以目的地命名了,而是以修建者来命名,
这样道路也可任意加长,不必因目的地的变更而不断更换道路的名称
。公元前244年,阿匹亚道路就一直修到了意大利半岛的西南端,长
筒靴后跟处的布林地西姆(Brundisium,现在的布林地西Brundisi
)。
随着罗马的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罗马的道路也像网络一些伸向
四面八方,公元前 100年左右,近二十条主要大道将意大利半岛连
为一体,到了帝国时期罗马的道路更是遍及欧洲、小亚细亚、中东、
和北非,被人称做“条条道路通罗马”了。
要说在罗马铺设这种道路之前,当地是不可能没有路的。不过罗
马人尽力将那人走出的路改成直线,并加以拓宽,表面用石板铺平,
下面则垫上碎石和砂,以增加路面的排水性能,逢山开洞,遇水架桥
,也就是说,罗马人建设的是当时的高速公路。
俗话有道,兵贵神速,罗马的军队便是通过这些高速公路网迅速
地移动到各地,所以后人常常称罗马的道路是军用道路。不过,这些
道路并不单是军用的,他也将罗马同盟紧密地连系在一起,是罗马的
极为重要的大动脉。
(图)罗马的主要道路
阿匹乌斯,出身于罗马名门贵族克劳迪乌斯家族,不仅是修建罗
马第一条“高速公路”的人,也是修建罗马第一个上水道--阿匹亚
水道--的人。面对罗马人口的不断增加,阿匹乌斯通过大力修建上
下水道,使罗马城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当时的希腊人正不遗余
力地兴建大型神殿,而罗马人却不遗余力地进行市政建设,其中的观
念差异是很令人玩味的。
上下水道也就罢了,可是那罗马的“高速公路”网却有正反两面
性:一方面罗马军队可以快速调遣,另一方面方面敌军同样可以沿路
侵入。事实上,几十年后皮鲁斯大王(King Pyrrhus)和百年后的
汉尼拔(Hannibal)便是沿着罗马人自己修建的大路长驱直入,令
罗马人毛骨耸然的。这也是为什么以防守至上的民族,无论他们有没
有能力修建道路,都对修建平坦方便的道路毫无热情,古代的伊托鲁
里亚民族、中世的欧洲便是一例。也正因为罗马人修建了这种敌我都
能使用的大道,命中注定罗马永远都要进行自卫战争。
无论从政治体系、还是宗教信仰以至对修建道路的观念来看,罗
马都是一个相当开放的民族。雅典也好斯巴达也好,还有伊托鲁里亚
都与罗马一样以城邦国家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可是,只有罗马以城
邦国家诞生,却最终超越了城邦国家,成为一大帝国。城邦国家的主
体是自由市民,罗马对自由市民的市民权也有着与他人不同的独特的
观念。
第六节 罗马市民权
什么是市民权?中文多有将这个词译成公民权的,大意与现在常
用的国籍有点相似。至于内含,既使查一下字典,大概也未必能搞的
透彻。
我们在前面已多次提到过罗马市民权,在这里不妨将罗马市民权
做一个归纳。
拥有罗马市民权的人,就好象拥有罗马“国”的国籍, 当时是城
邦国家,所以叫做市民,做为一个市民,有对国家的义务也有自己的
权力。所以“市民权”一词在当时是包括了权力和义务两方面的意思
。
罗马市民的权力
1.私有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受到保护,所有者有买卖的自
由;
2.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参与国政的权力;
3.有依照法律接受裁判的权力(既不得非法刑讯)。如果对裁判
结果不服有向市民集会上诉的权力;
我的天,这几条拿到现在都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得到的。
罗马市民的义务
十六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人有服兵役的义务,四十五岁以上六十
岁以下有参加预备役的义务。
兵役可真的不轻,不过,罗马人不用另外向国家纳税,这兵役实
际上便是罗马的税制,所以也被称为「血税」。
当然,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不可以用金钱来代替服兵役,不过,
这在罗马人中间被认为是很可耻的事情。用金钱代替兵役的做法,一
般说来只适用于没有罗马市民权而不用服兵役的人,或者没有儿子的
富裕的罗马女人。
既使在同盟国或者后来的外省的人中,大多都会认为提供兵役要
比交纳年贡来的有名誉,因为交纳年贡是俯首称臣的行为,而提供兵
役则是与罗马市民尽同样的义务,有良好的平等感觉。罗马人好象也
深知其中的道理,对征服地总是不要求进贡,而要求提供军队。
前面多次提到过,罗马人对市民权的态度十分开放,他们总是毫
不吝啬地将罗马市民权授与其它民族的人。这里面当然有罗马人理由
:当时的罗马人没有出钱雇庸兵的习惯,军队完全都是由自由罗马市
民所组成,所以拥有罗马市民权的人越多,罗马可动用的军队越多。
正是由于罗马人对市民权的开放态度,使这时的罗马已经可以出动十
万人以上的军队,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因为远比罗马势力
范围大的斯巴达和雅典城邦,其军队数量只停留在数以万计上。
更有对比性的是,既使是在全盛期的雅典,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
典人才有资格成为雅典市民,斯巴达的情况也一样。现在的美国对优
秀人材还是积极吸收的,你看看二战时期收容了多少优秀的学者,现
在的体育运动员中有多少异民族的面孔。可当时的雅典可没这么一说
了,任你有多大本事,没有雅典人的爹妈就别指望成为雅典市民。那
亚里斯多德的学问够大了吧,伟大的哲学家,对雅典的贡献也是没的
说,在雅典开办学校,普及教育。可是没折,爹妈不是雅典人,一辈
子也没能弄到雅典的市民权。
不仅是在对待市民权的态度上,就连对待奴隶的态度上罗马与雅
典也完全不同。
在雅典做奴隶是命中注定,没法变了,一辈子也就是奴隶了。对
雅典人来说奴隶就是牲口,你什么时候见过牲口可以做人的?连名人
亚里斯多德都说从利用价值上来看,牲口和奴隶没嘛区别。
可在亚里斯多德说这话的两百多年前,罗马的第六代王塞尔维却
说,奴隶与自由市民的差别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所遭遇的命运不同
。
在罗马当奴隶是运气不好,到了时来运转时,还可能有救,还可
能成为自由人。要是遇到个好主人,自己又很能为主人效力,或许有
一天主子开恩,奴隶便可恢复人身自由,成为解放奴隶。要是遇到个
能多给小钱的主人,自己又能省吃俭用,多少年后也可用存下的钱赎
身。
解放奴隶还是没有市民权的,不过解放奴隶的儿子便堂堂正正、
自然而然地是罗马市民了。要是在雅典或斯巴达,这可是做梦也办不
到的事了。
不过话得说清楚了,能混出头的罗马奴隶不会多,要不干嘛说那
时的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呢。实际上奴隶的生活也很不好,吃的是猪狗
食,干的是牛马活,你想啊,哪有多少对奴隶好的奴隶主呢?既使如
此,罗马人和雅典人对奴隶态度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罗马人对市民权的开放态度还表现在承认双重市民权上,用现在
的话来说就是承认双重国籍。「罗马同盟」的成员国市民,凡想得到
罗马市民权的都会被批准,而且并不需要放弃自己原来所属城市的市
民权。就是现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都不多,在当时可能是决无仅
有了吧。
正是因为罗马的这种开放精神,使罗马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就
像不断输入新的血液一样,使罗马总是冲满活力。也正是因为罗马的
这种活力,使罗马一次又一次地从危机中复活。罗马此後先是与中部
意大利民族萨姆尼特人进行了长达四十年的战争(萨姆尼特战争),
又与南意大利的大希腊殖民城邦打了十年,罗马人在不断地流着血。
之后又开始了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的漫长的争战(布匿战争),特别
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军事天才汉尼拔(Hannibal)攻入
意大利,在坎尼战役中,用奇谋大破罗马主力,罗马大军步兵八万骑
兵六千中,只有步兵三千骑兵三百七十侥幸生还。虽然如此,罗马还
是一次次地复活了,因为罗马人从没忘记过补充新的血液。中国有句
骂人的话叫杂种,可是一个时时处处战战兢兢试图维持民族纯血的、
时时处处不断清除内部异端份子的民族从来就不曾长久过。远的有雅
典斯巴达近的有蒙古,都是借鉴。从这个意义上,杂种并不是坏事,
连生物学上也有杂交优势一说。罗马人是杂种,中国的强盛期哪个不
是建立在人种上的和文化上的杂种之上的?相反,这种吸收新血液的
能力一但消失,一个民族也就很难有长久的活力;而像末期雅典那样
不断地清除内部异端份子的民族,就好象久病的人大放血,离死亡不
远了。
第七节 混乱的战局
高卢人退出罗马城后的50年里,罗马在各方面都稳扎稳打,不但多次击退了
高卢人的入侵,而且也通过无数次的大小战争再次恢复了罗马人在拉丁姆地
区的绝对优势,拉丁同盟也得以重新整建。同时国内政治改革的加速进行,也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一时间四下安定了许多,闲的发慌,
该找点事情做了。这次南方的萨姆尼特人为罗马人点燃了导火线。
萨姆尼特人(Samnite),分布在意大利中部的亚平宁山区,这一带被称为萨
姆尼姆(Samnium),环境十分恶劣,积雪的高山、荒凉的山谷,生活比较艰难,
因而萨姆尼特人生性好战。罗马人为了抵抗高卢人的入侵,与萨姆尼特人定有
同盟条约,无非还是那些友谊万古长青之类的废话。
萨姆尼特人早在罗马人建城之前就已经开始在这一带活动了。部落间的战争
渐渐使萨姆尼特人结成联盟,这时的萨姆尼特人主要有四大联盟,生活在不同
的地区。居住在内部高山的部落主要以畜牧业为生,而生活在相对低一点的部
落则有可能还同时经营一些谷物耕种和葡萄橄榄的种植。住在西部的萨姆尼特
人已经渗透到肥沃的沿海平原附近,拉丁姆地区和坎佩尼亚地区之间的河谷地
带,而南部更是拥有了相当的海岸线了。由于萨姆尼特人各部落间并无行政上
的联系,所以少数沿海萨姆尼特人先致了点富并不对大多数萨姆尼特人的贫困
有任何改变。
坎佩尼亚(Campania)地区则是一个相当开化的地方,那里有众多由希腊人和
伊托鲁里亚人建设的城邦,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大约称之为天府
之国也不过分。坎佩尼亚人与拉丁人有着相当密切的贸易来往,当然更重要的
还是通过拉丁姆地区与北方的伊托鲁里亚人进行贸易。面对山地民族萨姆尼特
人不断的骚扰和渗透,坎佩尼亚地区的城邦也结成了同盟,盟主就是卡普亚城
(Capua)。也有一些没有加盟的城邦。
地图:中部意大利各民族分布
公元前345到343年间,萨姆尼特人向西地西尼(Sidicini)地区发动了进攻,
如意算盘当然也是打的不错的。西地西尼位于拉丁姆地区和坎佩尼亚地区交界
地带,在liris河和Voltumus河之间,是南北交通要道,拿下了西地西尼便是
控制了南北交通,若是沿途设卡,过往行商一律留下买路钱,岂非一本万利?
西地西尼人哪里是膘悍的萨姆尼特人的对手,面对潮涌而来的敌军只有节节
退却的份。眼看着大事无可挽回,便向富有的邻居坎佩尼亚求援。
对坎佩尼亚来讲,被不懂行商的萨姆尼特人控制了南北交通,无异被别人掐
住了喉咙,那还了得?以卡普亚城为首的坎佩尼亚人接到求援请求,真是求之
不得,立刻就将西地西尼纳入了自己的保护圈内。不过,过惯了奢豪生活的坎
佩尼亚人给西地西尼人带来的只不过是名义上的保护,却不是实力上的保护。
萨姆尼特人一听这事,怎么着?想抢俺嘴里的肥肉?那哪儿成啊。立马丢下
西地西尼不管,全军挥师南下东进,一路烟尘地杀奔坎佩尼亚的卡普亚城而来。
卡普亚城东有一Tifata山,位于萨姆尼特和卡普亚城之间,是一道天然屏障。
山上有卡普亚守军据险而守,看似万无一失。不过萨姆尼特人根本没把这帮养
尊处优惯了的卡普亚士兵放在眼里,一窝蜂般地冲上山去,打破要塞,卡普亚
军全军覆灭,Tifata山落入萨姆尼特人手中。萨姆尼特人留下一精锐守备军后,
进军卡普亚。坎佩尼亚的救援部队在半道便和这帮萨姆尼特人遇上了,坎佩尼
亚精锐军一触既溃,残兵败将尽数退入城内,闭门不出。于是卡普亚城无险可
守,无兵可战。卡普亚城的陷落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卡普亚的头头们当时
吓的腿都软了。人一急便没了长远计谋,只想着如何能摆脱眼前的困境了。
公元前343年,卡普亚派出特使向罗马求援。特使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试图说
服罗马出兵保护坎佩尼亚,不过是些萨姆尼特人贪婪无度,滥杀无辜,望罗马
人以大义为重,拯救坎佩尼亚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之类的说辞,当然也忘不了保
证以后定会与罗马永远为盟友,海枯石烂不变心什么的。罗马元老院议员耐着
性子听卡普亚的特使声泪具下地述说了约莫一顿饭的工夫,然后恭恭敬敬地请
特使到外面等候。自己人交头接耳一商量,大概觉得这样答应了他们太便宜了,
于是派出执政官对使者说:我们都十分愿意帮助水深火热之中的坎佩尼亚人。
不过,您瞧,我们已经和萨姆尼特人定有同盟条约,总不能为了新朋友而跟老
盟友为敌呀,再说这种背信的事情是要遭天神惩罚的。这样吧,我们派个使者
到我们的盟友和朋友那里,去请求他们不要伤害坎佩尼亚的人民如何?
坎佩尼亚的特使一听就急了,那卡普亚随时都有可能陷落,你再悠闲地派使
者去跟萨姆尼特人磨牙,那哪来得及呀。特使饱含热泪,双手像乞丐求食般地
伸出,声嘶力竭地说道,既然你们不会为了我们的痛苦而与萨姆尼特人为敌,
至少你们不会拒绝保卫属于你们自己的东西吧?那好,我们这就宣布向罗马无
条件投降,我们所有坎佩尼亚的人民、卡普亚全城、我们所有的领地、财产、
我们信奉的诸神、世俗的权利全部归罗马元老院和罗马人所有。此後我们所受
的苦难就是罗马的苦难,我们所受的耻辱就是罗马的耻辱!坎佩尼亚的特使是
够能干的,土地人民投降了也就算了,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连他们信奉的诸
神也带着一块归顺了罗马,也不事先问一下诸神同不同意。不过听了这一席话,
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一个个面露深表同情的恻隐之情,心中大喜过望,当下接受
了这一投降,并向昔日的盟友宣了战,第一次萨姆尼特战争爆发,长达68年的
萨姆尼特战争就此拉开序幕。致于天神还会不会惩罚罗马人也没人过问了。
萨姆尼特人眼看着要吃到嘴里的另一块肥肉转眼间又成了别人的东西了,这
口气哪里咽得下去?于是加紧攻城。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们也放下所有日常工作,
全力投入战争。他们立即招集军队,由两位执政官各统一军,兵分两路,西路
沿平原南下驰援坎佩尼亚,东路经山路直扑萨姆尼姆,第三路拉丁同盟军更是
翻过亚平宁山脉去抄萨姆尼特人的后路。
罗马的西路军沿途没遇到抵抗,一路直达坎佩尼亚,受到卡普亚全城的热烈
欢迎。大概萨姆尼特人知道罗马军队的厉害,不愿在平原上与罗马军斗阵法,
全退入山里去了。而东路军在亚平宁山虽然遇到敌人,却也有惊无险,并摸掉
了萨姆尼特人的一个营寨,算是有了点战果。至于拉丁同盟军的行踪战果,罗
马的史学家没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无从猜测。
同年冬天,罗马人按惯例休战,但应当地住民的要求,留下了一些军队住防。
不想,罗马的士兵厌倦了为卡普亚人而长期住扎的生活,公元前342年,竟然
发生了军队哗变。罗马元老院的亲萨姆尼特议员以此为借口,在平定了兵变后,
宣布终止与萨姆尼特人的战争。公元前341年,第一次萨姆尼特战争便这样不
明不白的终了了,而罗马等于是放弃了坎佩尼亚和西地西尼。但是,拉丁同盟
国则依旧与坎佩尼亚人和西地西尼人一道继续抵抗萨姆尼特人的入侵,罗马人
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拉丁同盟国来讲,与西地西尼和坎佩尼亚的贸易是很重要的,这两处的居
民因生活富裕而缺乏进取心,这样的邻居是无害的。而萨姆尼特人则枭勇善战,
富于扩张精神,要是这样的邻居把守了交通要道,哪还会有安宁的日子?所以
拉丁同盟国对于萨姆尼特人势力的扩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等闲视之的。同样,
当罗马人与坎佩尼亚携手时,拉丁同盟国也深怀警戒之心,虽然罗马很快就放
弃了对坎佩尼亚的军事支援,但必竟留下了一个令拉丁同盟国担忧的先例,所
以当罗马在公元前341年重新与萨姆尼特人签订了同盟条约时,拉丁同盟国便
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联合坎佩尼亚人、西地西尼人一同向罗马开了战,敌我阵
营再次重新组合,拉开了拉丁战争的序幕。
第八节 大拉丁战争(The Great Latin War)
罗马从建城那天起,拉丁姆的各拉丁部落中便总有人和罗马为敌。王制后期
和共和制初期的时候,拉丁姆地区常受到厄魁人、伏尔西人、伊托鲁里亚人的
骚扰和入侵,为了共同抵御外敌,罗马与各拉丁部落组成了拉丁同盟,这期间
大家基本上还算是相安无事的。不过随著厄魁人、伏尔西人、伊托鲁里亚人的
相继衰退,拉丁同盟国间的关系也慢慢松散了下来,相互之间的磨擦冲突也多
了。
罗马势力的不断扩张,使得各拉丁部落提高了警戒心,而公元前342年罗马军
队的哗变更是使拉丁姆人觉得有了点自信,那其实是罗马第一次在外长期住军。
闹了半天,罗马军队也没什么了不起嘛,还哗变呢,自己的军队大概也不会比
他们差到哪儿去。这么一想,就觉得罗马在拉丁同盟中的主导地位有点不公平
了,他罗马人凭什么到处扩张?咱也得和他平坐天下了,不然,罗马和坎佩尼
亚人、西地西尼人或萨姆尼特人他们联了手哪里还有拉丁姆人说话的份?于是,
拉丁姆的各拉丁部落派了两个使者去了罗马。
这使者将拉丁姆人的要求带给了罗马人,内容有点像最后通牒。他们要求政
治平等,也就是说两个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要由拉丁人担任,同时,要由拉丁
人占有元老院议员席位的半数。当然,作为交换条件,拉丁人认可罗马为拉丁
姆的首都。或许在今天的人看来,拉丁人提的条件并非是要与罗马为敌,而只
是希望在罗马的支配下争取更多的权力而已,就像罗马平民们所争取到的一样。
不过,拉丁使者的要求的确极大地刺伤了罗马人的自尊心,他们极为忿怒,大
概将一个使者乱棒打死,将另一个赶出了元老院。当然,罗马人不会将打死使
者的事记入史册。在传说中,当拉丁使者口出狂言的时候,罗马的天神丘比特
发怒,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罗马元老院的大厅在雷声中颤动,拉丁使者
当时就吓坏了,抱头鼠窜地逃出了元老院,当他们匆忙地从元老院前的一百级
台阶往下走的时候,一声巨雷,将一个使者吓得脚下一滑,翻滚到台阶之下,
顿时摔死。得,罗马人不用背杀害来使的恶名。
不管罗马如何自我解脱,拉丁人却是不干的,公元前340年,拉丁同盟联合
坎佩尼亚和以往的旧敌人伏尔西共同起兵,对罗马宣了战,为期三年的大拉丁
战争暴发了。罗马处于拉丁各部落的围困之中,局势不妙。所幸,第一次萨姆
尼特战争的对手萨姆尼特人站在了罗马人一边,尽管不久前罗马人曾经无视有
好条约背叛过萨姆尼特人。同时,罗马还在拉丁姆各部落中找到为数不多的盟
友(Ostia, Laurentum, Ardea, Hernicans, Lanuvium),又用尽外交手段使一
些拉丁同盟国保持了中立(Fundi, Formiae)。
图 大拉丁战争
公元前340年春,罗马留下部分守城军队后,两位执政官带领大军悄悄地离
开了罗马,他们没有南下与敌人正面交战,而是一路向东,穿过厄魁、韦思提
尼(Vestini)、马尔西(Marsi)人的领地,进入中部亚平宁山脉,与萨姆尼特人
军合流后,出里里斯(Liris)河谷,直奔坎佩尼亚。拉丁-坎佩尼亚联军与罗
马-萨姆尼特联军在苏萨(Suessa)一带相遇,双方各自调兵遣将准备撕杀。这
时一个拉丁骑士耀武扬威地冲出阵前骂阵,“嘿!罗马人,够胆的就出来和老
子比划比划!让你们这帮笨蛋见识见识拉丁骑士的厉害。”两军兵士顿时齐声
叫喊起来。执政官曼里乌斯(Manlius)的儿子终于沉不住气,便纵马出阵。可笑
那拉丁骑士的武功远不及他的嘴巴过硬,没几个回合竟然输了。不过,当兴奋
的罗马士兵前呼后拥地将自己的英雄带到军营大帐来请赏的时候,执政官曼里
乌斯大怒,喝令推出去斩了!原因是没有军令擅自行动。对采用方阵战术的罗
马军队来讲,令行禁止是致关紧要的。“来来来,俺与你大战三百回合”的英
雄主义不但完全不适用,反而会动摇军队的纪律。所以,执政官曼里乌斯只好
大义灭亲了。
决战开始,中部意大利的几乎所有军队都集中在这里,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
不久,罗马军的左翼开始顶不住拉丁-坎佩尼亚联军的猛烈进攻,阵脚开始后
退。执政官德西乌斯(Decius)眼看著压不住阵脚便跪下向罗马的诸神祈祷说,
愿将自己的生命献上,请诸神保佑罗马军队的胜利。祈祷完毕,德西乌斯脱去
盔甲,只身上马冲入敌军之中奋力斩杀,不久力尽而亡。罗马士兵眼见这一情
形,深以自己的后退为耻,于是士气大振,又回头冲杀,终于挽回败势,大破
拉丁-坎佩尼亚联军,赢得此役的全胜。罗马军乘胜追击,又连胜两战,将拉
丁军队赶出了坎佩尼亚。
图 德西乌斯(http://lamar.colostate.edu/~hsiao)
在军事上连胜的同时,罗马人没有忘记外交的重要。对罗马人来说,当务之
急是拆散敌人的同盟关系。首先,罗马给予了坎佩尼亚地区各城邦以优惠的同
盟条件,部分西地西尼人得到了完全罗马市民权,坎佩尼亚则得到了半罗马市
民权。同时,罗马剥夺了扮演了背叛罗马的首领角色的卡普亚的相当一部分领
土作为逞惩罚。对于始终站在罗马阵营一边的约1600名坎佩尼亚人,罗马授予
了他们骑士称号,并给予终身俸禄,当然,这些俸禄是要卡普亚来支付的。这
样一来,坎佩尼亚喜于得到罗马市民权,其地位与拉丁姆各国相当,同时惧怕
罗马人的惩罚,于是拉丁-坎佩尼亚联盟便烟消云散了。
在拉丁姆地区,领头反对罗马的是安提乌姆(Antium)和培杜姆(Pedum)。沿海
重镇安提乌姆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以前的战斗中多次易手,后来被伏尔西人
占领。培杜姆位于内陆,与安提乌姆遥相呼应,使罗马人首尾难以两顾。公元
前339年,罗马军南下穿插于两城之间,切断了他们的联系后,兵分两路向两城
同时发动了总攻击。同年,罗马攻占安提乌姆城。公元前338年,培杜姆也被罗
马军攻克。从此拉丁的反抗便群龙无首,终于被罗马军各个击破了。到了公元
前337年,除一些零星的扫荡作战,战事基本上平定下来,大拉丁战争以罗马的
全面胜利而结束。
罗马是胜利了,却没有陶醉在胜利之中,不像有些民族可以把失败失策都说
成是伟大胜利,然后自我陶醉在谎言之中。历史学家们所公认的罗马的特性之
一,就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胜利,扩大战果。罗马人从对高卢人的失败中,理
解了平民贵族和解的重要,并吸收改进了高卢人的战术。 从这次的大拉丁战
争中,罗马则找到了联盟的新形式。
大拉丁战争的硝烟还没落定,罗马人已经开始进行著手建设未来了。他们依
以往拉丁人不断会有反罗马的势力出现这一事实,决定强行解散拉丁同盟,成
立以罗马为绝对权威的罗马同盟。并严禁各国间私定同盟条约,一切关系都只
能通过罗马。同时,各拉丁国在罗马同盟中的地位也不一样,使得他们之间不
易因产生共同的利益而私下拉帮结派。有5个城市被罗马完全合并;有10个拉丁
城市得以保持相对的独立,但必须服罗马兵役和与罗马人通婚,也就是说他们
处于罗马的同化政策下。而沿海的重要地点,则由罗马人建立殖民市并住兵镇
守,这样便封住了拉丁人通过海上与其它民族联手反对罗马的可能性。坎佩尼
亚地区则接受了罗马半市民权和罗马的军事保护。罗马同盟的细节已在前面的
《同盟》一节讲过了。
大拉丁战争和战后处理,是罗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后,罗马
便没有了盟约反乱的后顾之忧,开始了迅速扩张的时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this is very very good article ppw 字52 2004-09-16 12:59:41
共和制罗马 1 AleaJactaEst 字44499 2004-09-16 06:02:09
共和制罗马II 1 AleaJactaEst 字48251 2004-09-16 06:08:56
征服意大利
征服意大利II 1 AleaJactaEst 字40286 2004-09-16 05:50:58
第二卷 争霸地中海:前言后语 1 AleaJactaEst 字3679 2004-09-16 10:31:39
第一章 走向大海 1 AleaJactaEst 字42298 2004-09-16 13:48:10
看小蚂蚁(黎德安)的罗马史后感。 思考得人 字166 2004-09-18 22: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