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光耀言论风波之我见(基本定型篇) -- 万维
李光耀不过是把只能做不能说的那层纸捅破了,这家伙根本就是老糊涂了,但我同情楼主,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民族情绪,岂是能轻易挑起来的?西西河这种地方,比ZXB还和谐,还是别捅马蜂窝吧。
也谈李光耀对中美关系“平衡论”的阐述和中国的脆弱大国心理
最近几天来,由李光耀在华盛顿发表的“美国需要在东亚平衡中国”的论点经过《环球时报》的渲染,在中国民间和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然而,令我惊讶的不是李光耀对中国的所谓“不友好”评论,而是一些中国网民对这些评论的过度反应所折射出来的一种脆弱的大国心理 (a fragile middle-kingdom mentality)。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是由中国复杂的国情所决定的,因此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但是作为一个要“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需要的不仅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更需要一个与中国国力相称的大国心理,来理性地看待他国对中国的看法。换句话说,中国的综合实力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不仅取决于硬实力 (hard power),更需要软实力 (soft power) 予以支撑。
首先,《环球时报》对李光耀的解读有断章取义之处,甚至扭曲事实之嫌。对于美国在东亚的作用,《环球时报》翻译的是“制衡中国” (to contain China),但李光耀原句却是“平衡中国”(to balance China)。我们没有理由质疑《环球时报》编辑们的英语水平,但如此错误解读不仅煽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对胡锦涛下周对新加坡的访问蒙上了一层阴影。说到底,《环球时报》多少还存有些冷战思维,将平衡与制衡相等同。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中美关系用“唇亡齿寒”来形容并不为过,因此《环球时报》大肆渲染冷战时期的“制衡主义”不知用意何在?
第二,一些中国网民的过激反应体现出他们对东南亚地缘政治生态的不了解。李光耀的“平衡论”在东南亚的地缘政治中具有普遍代表性—— 作为小国,东南亚国家对待两个大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冲”(to hedge),在大国的战略竞争中将本国的利益最大化。“对冲”手段在东南亚是公开的秘密(连我们China Studies 都学过),李光耀只是巧妙地用一个更中性的“平衡”来代替“对冲”罢了。况且中国也是对冲的受益者,当布什执政的美国霸权主义横行时,东南亚邀请中国在本区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来平衡美国。所以我们看到东盟10+1、东盟10+3、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形成。因此,中国大可不必对这种手段过于敏感。
第三,一些中国网民的过激反应体现出中国崛起途中的脆弱的大国心态。这种脆弱性体现在一些人将他国对中国崛起的合理担心等同于对中国发展的遏制和围堵。这恰恰是一种不自信、不安全的表现。当然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百年的屈辱历史与过去30年来的飞速发展的强烈对比、东部的富裕省市与西部的落后农村的强烈对比、巨大经济总量与微小人均分量的强烈对比——都导致了弱者心理与强者心理的强烈碰撞。碰撞的结果便是脆弱的大国心态,由此催生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情绪在短期内可能有利于国家凝聚力的增强和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情绪与“和平发展观”背道而驰。他不但不会达到震慑外敌的目的,反而会为“中国威胁论”增加新的口实。这只能使世界更难接受中国崛起这个现实。因此脆弱的大国心态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既不应该盲目乐观,因为我们还有无数内部矛盾急需解决;但也不能盲目悲观,因为中国复兴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中国需要的不仅是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第二大经济体的入场券和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更需要的是对世界各国的一种理性、包容的态度。
下周胡主席将访问新加坡并出席APEC会议,接着奥巴马会访问中国。这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互动将展现出中美关系、中新关系和微妙之处。到时新加坡怎样平衡中美,中国怎样平衡美俄,美国怎样平衡中日都是值得期待的看点。同时,中国民众也要展现出大国气度来,以软实力来赢得各国的理解与支持,为和平崛起创造外部条件。
李一豪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大陆网民素质没问题,关键是政治 1 易巧 字271 2009-11-07 06:58:35
🙂简直一傻蛋,大陆越吵新加坡越安全,美军很邪恶 易巧 字0 2009-11-07 04:55:29
🙂没人指望发贴跟别人吵的。 万维 字0 2009-11-07 05:01:35
🙂万维兄何至于可以卖茶叶蛋了呢?
🙂del 易巧 字0 2009-11-07 05:05:52
🙂这么多蛋也是始料未及的。 万维 字116 2009-11-07 04:51:38
🙂主要是老李这句话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2 skyeagle 字392 2009-11-07 07:01:31
🙂亲中国?南洋大学这所中文大学咋关闭的? 夜月空山 字98 2009-11-14 01: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