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丹法二十四·第六诀“黄婆调和”·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2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丹法二十四·第六诀“黄婆调和”·注解·点评》

真意不散 阴阳自和

可知真意是黄婆,一信能调四象和。

攒簇五行皆借力,全角造命不离它。

【题名解】

此章又一再强调“无形法身道体”归一的景象为黄婆。

四象和合说

四象和合得内容颇多,各有所指所论内容不同而定之。如:根本理法者: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之四象也;大环境说者,域中四大:道、天、地、人(王)之四象也;自身小天地法说者:精、神、气、血之四象和神、意、气、形之四象;修炼内功养生之道之四象法说乃:“象、物、精、信”之四象和合,这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虚心》中,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又有内功养生之道修炼中的:“金、水、火、木”四象和合的意思,必须有黄婆为媒方能和合矣。

【注解】

①、可知真意是黄婆,一信能调四象和:

可知真意是黄婆,一信能调“象、物、精、信”四象和合致使“神、意、气、形” 四象和合而归于身体如同九重天的“肌肉若一”之真人艺境。

黄婆:《元始得道了身经》云:“中宫胎息为黄婆,”脾主意、有信,故曰真意为黄婆。

②、攒簇五行皆借力,全角造命不离它:

攒簇五行皆借无形法身道体的能力,全真法身形体、造命之身心健康、长寿都不能离开它的功能、作用。

攒簇五行:就是内功修炼“攒簇五行颠倒用”的意思。其详细内容在:

《金丹四百字自序》中说:

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上,是之攒簇五行。

攒簇五行是开启玄关之门的功夫,无论在第一重还是第二重玄关,都要攒簇五行。

在《悟真篇》中有言:

第一重玄关攒簇五行是: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

祸发总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第二重玄关攒簇五行是:

调和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

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

【译文】

可知真意是黄婆,一信能调“象、物、精、信”四象和合致使“神、意、气、形” 四象和合而归于身体如同九重天的“肌肉若一”之真人艺境。

攒簇五行皆借无形法身道体的能力,全真法身形体、造命之身心健康、长寿都不能离开它的功能、作用。

【点评】

有关“攒簇五行颠倒用”的阴阳合和的内容,历代前贤多有妙论!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四性归元歌

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知人之性?

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

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

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

【题名解】

所谓四性:四者,天地、物、人、己;性者,热涨、冷缩、轻升、沉降。归元者:元者,四物之原始也;归道体之本元也。天地、物、人、己,归道体之本元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具备热涨、冷缩、轻升、沉降的特性。每个人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都要正本清源,都是本此法身道体之特性而练用的。这就是“四性归元歌”所欲阐述的精义。

【注解】

①、世人不知己之性:

性者,法身道体也,纯阳之体。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的最初法身道体的本性,是完善圆满无损的。而世间之人多为名利之欲妄所迷,致使反而不知自己法身道体的本性为何物,不能认识自己法身道体的本性之应物自然的神通之功能了。

②、何能得知人之性:

不知己之性体及其应物自然的神通之功能,又何能以己之法身道体的性能而能揣度他人之性体的功能动态呢?

③、物性亦如人之性:

万物的热涨、冷缩、轻升、沉降的道理之性状,就是人的法身道体之性体的基本之功能性状。

④、至如天地亦此性:

就是天地,亦是具备热涨、冷缩、轻升、沉降,应物自然之性状功能的。这就是万物一理,天人合一之理法的根本源头。

⑤、我赖天地以存身:

我之身体,内气为天,阳刚之性,健运不息,万拳资始的君主;外形如地,阴柔顺随,镇静厚载,万拳资成的臣民。天地合德以生人,我依赖自身的天地合德以保存我的身体健康之存在,在较技攻防中以制胜。

⑥、天地赖我以致局:

自身的内气、外形之天地,皆依赖我的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成天地之撰的局面;才是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之通往神明艺境、境界的道路。这就体现出“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种种之益处了。

⑦、若能先求知我性:

假如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能够在内外功修炼的过程中,先能够在内功修炼的明心见性,再知道运用自己的法身道体之柔化刚发,是谓“知我性”了。即练拳先炼己之性的精义了。

⑧、天地授我偏独灵:

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法身道体之性能,便能够自然的做到应物自然了。以攻防技击的应物自然而言,就是“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自动化能力。”具体方法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的一点子黏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的法式。只有如此而行之,才能做到:左重则左虚右已去,右重则右杳左已去。仰之则弥高高不可攀,俯之则弥深深不可测。进之则愈长长不可及,退之则愈促促不可解。此法具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不受人之力之灵通;故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独明高照之明。故才有“英雄所向无敌”之说法的成立。

无极歌

无形无象无纷拏,一片神行至道夸。

参透虚无根蒂固,浑浑沌沌乐无涯。

【题名解】

此歌诀充分的肯定了自己无形无象的法身道体之存在,之功能的神妙!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只有修炼到无形无象的无极之无上艺境,才能体会到浑浑沌沌乐无涯的无穷之乐趣。为说明无形无象的无极艺境,而具体的作了阐释一文,附于后。

【注解】

①、无形无象无纷拏:

纷拏,语见史记“汉、匈奴相纷拏”。拏,音拿,牵制的意思。纷拏,犹言纷争牵制的意思。如果太极拳修炼到“毛发松弹守三阳”以上的“无形无象”的法身道体的艺境,也就无所谓存在与对手纷争牵制的现象了。攻防功夫艺境显示的是“来无影、去无踪,一阵清风疏忽”的景象。正如前贤所说:“至于中气,能令敌人进不敢进、退不敢退,浑身无力,及其危难。足下如在圆石上站着不敢乱动,几乎足不动即欲跌倒。此时虽不打敌,敌自心服”。又“犹难者,以柔软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用之应敌,以柔软接坚刚,使坚刚化为无有。神明艺境,化境之极也”。这两段论述都是说明“无形无象”的法身道体之攻防功夫艺境的,只有到此功夫艺境,才能不被对手所牵制。都是因为懂劲时所执守的顺随为法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的一点子黏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法式,而达到神明的功夫艺境之所致。

②、一片神行至道夸:

诀言:“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功到以无形无象的“天心为体,元神为用”,法身道体的一片神行无影无踪,以至道至极。故而,与人交手较技,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有谁不交手称赞呢!

③、参透虚无根蒂固:

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不在于拳术套路招式的外在形式,关键在于参透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之存在,及其具备的攻防功夫能力。只有体认到自己虚无之法身道体之存在,及其具备的攻防功夫能力,才能获得战无不胜的攻防之真实功夫。而法身道体之存在,及其具备的攻防功夫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参透虚无根蒂固”句的精义。正如诀言所说:“固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之精义!

④、浑浑沌沌乐无涯:

至于自己的法身道体之性状,是如何的情景?慧能法师悟道后有段论述可以为证: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段论述所说的就是自己的法身道体所具备的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自动化的功能。因其所动生万法并非识神的功能,是在识神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故而曰为“浑浑沌沌”。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功臻神明的神化艺境,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实现了“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当然享乐其中的妙趣无穷无尽了。这就是“浑浑沌沌乐无涯”句的精义。

阐释:

无极者,虚空静笃的意思,虚则无形无象之境界,虚则至灵;空则非空,不空而空。虽无形无象无质但“有”;静则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之境,笃乃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忽有不测之事,虽不闻不见,而能觉而避之。此境界乃传统拳术功臻练虚合道之真境,即无中妙有的道境。而无极的虚空之意境于拳术攻防变化相当重要,这要与无极功夫境界分开认识,无极境界是功夫达到练虚合道的大成艺境而说的。虚空的无极艺境是运用的方法,即虚则无形无象,空则非空之妙有,乃是传统拳术攻防招法变化莫测的根本所在。拳谚说:“松的乾净,发的乾脆”。其中松的乾净,就是无极意境,好的拳手功夫,在攻防变化过程中无极意境的无极态势的时间相对长;太极意境运用微明时间相对短。正因为此点“处在无极虚空的态势”可随机势任意变化攻防招法,自身无牵扯吊挂之弊病,内有八面玲珑之变化,外具八面之威风。此即“无生有,有化无”的“无极.太极.无极”的攻防转化过程,也证明了“虚胜实”的法则,能完全明白此功夫含义者,多已达到巧手以上技击功夫水平了。正因为在较技中处在无极虚空的态势,即无极意境,造成对手无处可击,无法可击,无时可击的无可借用的态势。自己则随处可击,法法可击,时时可击的有利态势,这就是传统拳术功夫中虚无的无极艺境的无极态势的重要性,乃太极拳术上乘功夫之用法,即“无形如大气”之真功夫艺境。

太极歌

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

先天逆转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

【题名解】

此歌诀清楚的点明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要想达到全体透空的彼此呼吸成一体的太极攻防功夫艺境,必须修炼内功,只有获得浑元一气的功夫,才是通往大成艺境的道路。而又同时说明,尽管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需要法分三修,游历三境,历经九个阶段,才能成功一也。太极拳术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的升华之内容虽然繁杂,但是,万千景象都在《易经》的天人合一之理法中已被阐发的明明白白的了。由此证明太极拳之理法来源于《易经》之理法,《易经》乃太极拳术攻防之道修炼之经典著作之一。亦附阐释一文于后。

【注解】

①、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

无极道体无形无象,就其所用乃有一气流行。此乃说明,自己的法身道体如以体言,则无形无象;如以用言,乃有一气流行。而此一气流行的法式,具备知来藏往的功能,则见阴阳两种现象。就是动者为阳,静者为阴。这就知道,无极、太极,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的认识。从太极来看无极,是无形无象的虚无之景象;从无极来看太极,乃虚无中之妙有的景象。这就是“太极原生无极中”句的精义。并非是:太极由无极而生出来的。道体这种有无的存在,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的论述中,就将此道理阐发明白了。

但是,如何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而能达到全体透空的太极艺境和无形无象的无极艺境呢?只有如法的修炼内功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才能够逐步的升华而最终达到道体法身的完善,而依次达到全体透空的太极艺境和无形无象的无极艺境。这就是“浑元一气感斯通”句所欲揭示的精义。正如前贤所言:“炼拳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拳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壁者。工夫贵勿刚勿缓,和平得中,且存且养,内外兼济。直外便能和中,炼形亦可长生。活动筋骨身轻灵,周身气血力加增”。此论点明了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必须先要修炼内功,否则,自然不会成功的。

至于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基本上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内容?简单的回答就是:“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成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名虽杂,而不越也”!遵此而修,方能功成艺就。这就是遵从“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几近道矣”的基本修炼法则。

②、先天逆转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

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不在于外形的所作所为,而在于法身道体的功夫成就。这就是本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逆修法则来修炼,才能将后天外形的攻防功能反回到先天一气的攻防功能上来。正如老子所说:“执古之始,以御今之有,是为道纪”。只有达到自法身己道体圆满无亏的德普三光的艺境,才能在攻防较技时自如的做到应物自然的随机变化的制胜之能力。

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功成一也的始致终,虽然是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躬身自厚的成“文兼武全将相身”之才的事业,其中的种种练、体、用及艺境升华的内容,貌视、思之虽然繁杂,但都包罗在《易经》所阐述的天人合一的理法之中。这一点就说明了《易经》乃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经典之一。

阐释:

歌诀中阐明:太极拳法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之万象变化,皆包罗在《易经》的天人合一之理法之中,那学习《易经》乃学拳练艺的必修之事,自在情理之中了。故一时即兴,做太极功夫境界歌录之于下:

全体透空太极境,

灵通一点及神明。

劲形逆从知盈虚,

万拳变化法身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 🙂【原创】《丹法二十四·第六诀“黄婆调和”·注解·点评》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