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总理逸事 -- 一直在看

共:💬112 🌺492 🌵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总理逸事

父亲空中历险系列写了几篇,眼看着我爸精神了起来,跟我说这类似的空中险情大概有二十次。我说你再跟我讲一个吧,他如此这般的讲完之后我就傻了,他说的都是中国话,但我就是不明白,主要是过程我糊涂。明明就是又出事故了,安全飞回来了,怎么过程细节那么复杂。飞了三十多年遇见二十次险情,这不就得让我糊涂20次吗?!再加上我爸不屑于对我进行飞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再加上这两天我使劲问他关于飞机安全带问题,再加上我最近一段经常问这一类问题。他终于烦了:“你怎么净问这种外行问题呀?”我心说我本来就是外行呀!但还得耐下心来,虚心求教。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我就问我爸还有没有类似衡阳迫降的那种,我们老百姓都特爱看。我爸说瞎扯,哪能成天往公路上落飞机呀!我说那你再跟我说说其他几次立功的英雄事迹吧。我爸登时来了精神头,听他讲了一会我说打住,您还是录音吧,到时候我整理录音得了。因为这情节实在枯燥,技术术语又多,咱们老百姓看着不热闹,我准备当家史写了,以后给我孩子们看看,他们有个命大的爷爷。

写了这么多,中心意思就是我想暂停父亲空中历险系列了。原因是这亲历的险事反而会让人感觉不真实,而且技术含量高使我写的饱受折磨,不如写一些不含技术的逸事杂闻有趣的多。例如说飞行员的生活呀,自卫反击战的经历呀什么的,好玩又热闹,大家就当故事听,疑问可以少一些。新的系列想叫《父亲的空军生涯》只谈风月,不谈业务,都是亲历,图个乐呵,好吗?

这次我写飞行的事,勾起了不少朋友的空军情结,贴了不少好文,让我大饱眼福,大长见识,尤其是有朋友提到空勤灶好吃,更是引起我不少回忆。

说起空勤灶,我可是“仰慕已久,无缘一吃”。不光是我,我们全家都是如此,眼看着别的飞行员子女满嘴油汪汪的冲我吹空勤灶多好吃,我这口水只能独自往肚子里流了,心里也不禁埋怨我爸太正统,你就以权谋点私嘛!大不了交点饭费!

空勤灶没吃过,可我吃过干部灶和地勤灶(也就是战士灶),原因是小时侯我爸带我到机场玩,到吃饭时他去吃空勤灶,我就干部灶地勤灶的干活。好在我那时没什么等级观念,而且吃嘛嘛香,跟战士们吃的挺高兴。要搁现在,我非跟我爸急了不可:有你这么招待客人的吗?!到吃饭点你就溜,一个人去吃好吃的,吃完你碘着肚子接茬跟我吹飞行的事,看几架飞机算什么,还不如鸡腿对我的吸引力大呢!

这飞行员的生活待遇是不错,举个例子:50年代一个普通士兵一天的伙食费是4角钱,但飞行员的生活费是一天4元多,此外还有专门的营养师,每天为他们准备菜谱,算营养成分,把他们喂的壮壮的。他们部队空勤灶从厨子到全套餐、厨、炊具设备,整套班子都是如假包换的全盘西化,全是从前美国大使馆接收来的(估计刷下些政审不合格的),所以他们是工作的时候开苏联飞机,吃饭的时候用美国炊具,每天都跟两个超级列强发生亲密接触。

这位问了,你扯这么多跟总理有什么关系?这太有关系了!大家想想,总理在建国初期一直到文革主要抓的工作是什么?是外交呀!这外交中除了谈判友谊援助针锋相对,最多的是什么?是国宴呀!那时侯经常看电影新闻简报,外宾来都要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撮几顿,发表个联合公报什么的,大家还有印象吗?

记得那时侯来访的外国友人,十个有九个是非洲兄弟。带着友谊而来,载满热情和援助离去,来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后,照例要见见毛主席,此外就是周总理了。

这是一九六五年的一天,非洲某国元首携夫人到访我国,由周总理陪同检阅我人民空军,来到我爸他们部队。我爸他们部队五、六十年代经常有这种任务,很有经验,接待起来也有固定模式,无非是飞行表演,接见飞行员,之后照例是――撮一顿。地点嘛,就是空勤灶,厨师呢,还是那帮人,也就是说,我爸他们空勤灶的厨师是国宴级的。

检阅一切正常,飞行表演得到了元首、夫人及随员们的一致称赞。表演后照例是总理带着外宾接见飞行员,说实话,我爸他们见的中央首长不少,有威风凛凛的,有文质彬彬的,也有爱理不理的。但这些飞行员们最喜欢的就是周总理了,套句我爸的话说就是:“没压力,不紧张,舒服。”大概有点如沐春风的感觉吧。这一点从各种回忆文献中能够得到证实,总理这人的个人特质套句大俗话来形容,就是平易近人。不论是邢台地震慰问灾民,还是到大庆跟工人吃高粱米,他都表现的那么自然质朴,这决不是可以装出来的,那是一种本色的流露。对这帮飞行员来说,见到毛主席是心潮澎湃,激动失眠;见到周总理,应该是象来了个德高望重的亲戚。

接见完之后就进了食堂,有七、八桌饭。我爸光荣的坐在总理隔壁桌。宴会开始,总理致辞,来宾致辞,之后就开动。毕竟不是正式国宴,没那么多繁文琐节,大伙吃的都挺高兴。这元首和元首夫人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了,都是老熟人,宾主气氛非常融洽。这元首夫人为了对伟大的中国人民表示尊敬,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用筷子,虽然谈不上熟练,但还可以对付。据说这使筷子可以锻炼大脑和身体协调能力。现在经常在中餐馆看到老外把一双筷子用的是上下翻飞,指哪打哪,使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自豪不已。

这天有一道我国著名的餐前菜――油炸花生米。外宾们爱吃,纷纷品尝。这元首夫人夹了一粒送到嘴里,刚吃出滋味,想再接着吃,这筷子就不听使唤了,这花生米怎么也送不到她的嘴里,这三夹两夹吃不到口,夫人就急了,没顾的上多想,欠起身伸手就抓了一把。花生米抓到手,夫人也想起这是个什么场合了,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就在这左右不是的关口,只见总理也伸手抓了一把花生米,一边说:“这个方法好呀!方便!”之后若无其事的跟旁边的人接着聊起来,一场尴尬就这样化于无形之中。

我爸现场目睹此事,事后提起,总是说:“人家总理的那个反应呀!咱们比不了。”

时光如梭,父亲讲的这件小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年龄越大对总理越是佩服,这种急智,没有长期的外交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沉淀是涌现不出来的。而这一切我们的总理做的是那么自然,真可谓:大道无形。

类似的事情,总理遇见的不知有多少,在建国前、新中国成立后、文革中,无处不见到他这种处事的睿智,够我们这些后生学一辈子的。

正是:千古风流,任人评说,记忆永在人心!

关键词(Tags): #一直在飞(朴石)#空军生涯(朴石)#总理(landlord)通宝推:繁华事散,桥上,廖石,老芒,逍遥探花,煮酒正熟,大溪水,landlord,唐家山,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