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1)——起源 -- 花大熊

共:💬453 🌺1912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话中药发展史(17)下——中医界的郎朗

陈存仁(1908年-1990年9月9日),原名承沅,上海老城厢人。陈前辈的名字对稍微年龄大点的人来说显得十分陌生。的确,即使俺们这样搞中药的,他的名字和著作也是一带而过,从不细说。他混迹于上海滩,给戴笠、杜月笙这样的标准反动派看过病,当过国大代表,抗战期间躲在租界里不敢出来。49年后又毫不犹豫的去了香港。怎么说都是“十恶不赦”。早些年的真理部怎么着也不会拿他做典型。

近两年随着民国热的兴起,大大小小的出版物为我们描绘出的图景,仿佛那是我们曾经离民主自由和林语堂式的雅致生活最近的年代。诸如《银元时代生活史》成了年轻小资的必修科目。陈存仁渐渐从故纸堆中被翻了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出生于家道中落的绸缎商人之家,八岁丧父。此公小时候想来很是领略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在祖上曾经阔过,家里无论是见识还是积蓄还是有一点滴,于是把他送去学医。

想起谁了?——鲁树人大叔!对头,他俩怎么看早年的经历都有些相似。鲁大叔因为看了场电影,觉得学医没意义,遂改行码字。而这位陈名医,却是因为一次伤寒,西医的束手无策,才改投了中医门下。此后他顺风顺水,成为了上海滩的名流之一。

陈名医的医学水平,老熊不敢妄下断言。但此公的自我包装之能力,堪称天下独步。和当今那位红的发紫的朗姓钢琴师有的一拼。报纸出过,如果是关于医学与健康的,倒也不算离谱,虽然不是学术刊物,科普还算是正业。离谱的是此公还干过惊悚悬疑类小报《福尔摩斯》的专栏作者。颇有点西西河萨大的风采。曾经拜章太炎为师,捎带手当过章太炎经纪人。章公对中医的态度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拜章公为师,到底是学章公的学识还是别有所图,列位看官自己去想吧。为中医请过愿,竞选过国大代表。就连逃亡到香港,在香港重操中医旧业,都走的是低俗炒作路线——招聘粤籍美少女两名当护士,看来美少女、制服诱惑还是中国人先玩起来的。

这样的医生,想不出名都难。成打的民国时期名人找他看病,显然得益于他的炒作。炒到了这个境界,无怪乎周润发版的上海滩,都要在字幕上打出特别顾问——陈存仁博士。天晓得他是哪门子的博士。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医根本没有博士学位一说。实际是韩国的庆熙大学,以及台湾的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博士。显然,他连自己的学位都不忘记炒作一下。

爱炒作的学人当然不会放过写专著的机会。只是他会写什么样的专著,猜也能猜的出来了。很多材料上说他著作等身,此言不虚。现在哪个申请院士的,著作不都长长的一串么?从这个角度上说,钱学森、袁隆平这样的学者,业务水平好像比起当代的牛教授们,似乎差了不是一点两点。

主编《中国药学大辞典》、《皇汉医学丛书》、《中国药学大典》,著有《中国医学史图鉴》、《红楼梦人物医事考》《津津有味谭》、《伤寒手册》、《食物疗病方》、《胃病验方》、《小儿百病验方》、《抗战时代生活史》、《银元时代生活史》。

陈名医对中药的贡献在于1935年,组织很多同仁一起编撰了二百三十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这本书共载药物4260种,附方万余首,书内印有插图1400余幅;大多数药物除中文药名外,还标明了拉丁文或英文、日文的学名。平心而论,这本书应当算进入近代社会后中药辞书的开山力作。它开始采用现代生物学体系,对数量众多的树皮草根加以分类。尤其是把化学成分作为药物性质的一个方面加以论述,虽然由于当时化学研究的粗浅,仅仅记载了142种中药的成分。但陈名医所做的这一切,已经足以让中药买到了现代科技快车一张站票。

这部书,总共再版了27次。

不过如同现在的学者,无论学问大小,都要把自己忙的团团转一样。陈名医笔耕之勤奋,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据说在写《中国药学大辞典》期间,他规定自己每天白天出诊,晚上只睡5个小时,一定要完成两千字的码字量。看看老熊码字的速度。再看看人家萨大,陈存仁……。无怪乎老熊只能窝在西西河一个角落里长吁短叹呢。

炒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象陈存仁,萨苏这样没后台的。算算每年各类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和最后成名人数之间的比例,就知道——俺们不冤。

整个民国期间,虽然废除中医的呼声和行动都是如此的高亢。却好像也没把中医怎么地。国民政府的效率可见一斑。不过很快……

老熊就要扛着铁牛到处乱跑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