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可笑的所谓“09最牛满分作文”及批判 -- 江城孤舟

共:💬423 🌺473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的所谓水平就只有这种程度吗?

先解释一下“彼”这个字吧,许多专家倾向于认为在上古汉语中是没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彼”与“我”、“吾”等第一人称代词并用的现象,在上古诗歌中多极了,最著名的如伯夷、叔齐的遗作: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在诗经中,也大量出现这类现象。如: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涉彼高岗, 我马玄黄”

“悼彼昊天, 宁不我矜?”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诗经》里的“彼”大多没有很明显的表示第三人称的特征,许多时候是当作衬字的,再看看这两个例子:

“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礼记·乡饮酒义第四五》)

“彼国错者,非封焉之谓也,何法之道,谁子之与也。”(《荀子·王霸篇第十一)

这种现象在现代口语中也不少见,如:“我们那可爱的家乡”,“我们那伟大的祖国”。

抛开上古的例子不谈,如果真认为用“彼”表示故乡地名,与第一人称不能并用的话,那么就看下面这个例子,选自陶渊明的《游斜川并序》:

“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陶渊明是寻阳县,也就是今日的九江人,可他形容家乡的南阜(庐山)时,一样用“彼”指代,没显得有什么不妥。

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其中说到他本人的时候,一会用“彼”,如“其时彼士兀然坐,澄心摄虑游窅茫。正住华严法界第三观,帝网深处无数镜影涵其旁”;一会用“我”,如“我有同胞兮四万五千万,岂其束手兮待僵”;一会又提到“吾曹生此岂非福,饱看世界一度两度兮沧桑”。梁启超是怎么前后呼应的?难道他也错了?看来梁启超自己扇自己耳光很过瘾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