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路在何方 -- apm43

共:💬58 🌺1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 中国的动漫产业

中国的动漫产业是一个让人很伤感的话题。中国动漫的历史非常长,1925年就制作出了一部动画广告片,不比美国人慢几年。一个常常被我们提起的事情就是手冢治虫年轻的时候看了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因为受这部作品的影响而下决心从事动画片的制作。

但是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拍出一部触及灵魂的动漫电影,中国绝大部分动漫爱好者和创作者都是通过日本动漫的启蒙才重新认识动漫艺术的,中国自己的动漫产业已经被本国的成年观众彻底抛弃,所以现在他们只能依靠政府对外国动漫的禁播令,在电视频道的黄金时间强制向还不具备审美能力的低龄观众灌输其动画片。

为什么会这样?经历了80多年发展历程的中国动漫产业何以沦落到这步田地?毫无疑问,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出了严重的问题。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衰败的产业背后也必然有其走向衰败的根由。

其实,严格来说动漫产业在中国的历史还是非常短的。从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以前,从事动画工作的人数,制作的作品数量都很少,很难称得上是一个“产业”。那时的漫画和我们今天理解的漫画也有非常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单幅的,由简单线条勾勒的图片,发表在报纸上。连环画则类似今天的四格漫画,像《三毛流浪记》,《父与子》等可以看作那个时候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叫做《丁丁历险记》的连环画。这部漫画最早发表于29年,有点类似凡尔纳那种写实科幻加冒险的小说,不过情节很诙谐。

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引进很多欧美日的动漫作品,一方面外包和原创企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个时候中国动漫产业才算是有了点雏形。

80年代动漫产业有一个小小的春天,当时拍了不少至今仍让人回忆的动画片,漫画也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当时出版了非常多的俗称小人书的连环画。漫画杂志也相当繁荣,有图文混编的益智类杂志;也有纯粹刊登连环画的杂志,我记得当时把很多国外著名短篇小说改编成连环画,具有浓郁的文艺气息;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国内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漫画杂志,挖掘了一大批中国漫画人才,如果当时能够顺利的发展的话,说不定今天中国动漫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不过可惜的是,这个萌芽被我们自己断送了。这个事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对今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后面会详细展开。

再后来中国动漫就完全垮了。观众渐渐的不再喜欢它,创作者也被一个又一个失败折磨的举手投降。

跨入21世纪以后,先是在互联网上掀起一个flash动画热潮,非常多的人通过这个手段制作了不少作品,本人印象比较深的有思妙动画制作的恶搞片以及中华轩制作的校园爱情片。不过这种在互联网上传播的flash动画并没能进化出特别优秀的作品以及特别优秀的团队,所以没几年也衰落了,观众也都投奔各大视频网站去了。

这个时候国家突然改变了对动漫的态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国内动漫产业发展,宏观上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除掉了外部的竞争,微观上针对动漫企业推出了各种补贴政策,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区也都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短短几年,中国年产动画达到13万分钟,据说是世界第一,产值据计算高达几百亿元。

中国政府态度的转变以及坚决的执行力度让人印象深刻,伟大的事业需要上下一心,国家层面的支持是文化产业工作者坚强的后盾。

但是,我不得不说,中国动漫产业危机的状况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善,反而被统计数字掩盖起来了。实际上,目前中国动漫产业政策有严重的缺陷!

首先,让我们看一条新闻吧。

这个是沈阳一个动画片,投资2100万元,结果做出来了这么个货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读者们可能对3D动画不太了解,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3D动画和传统的2D动画有很大的区别。大家可以把3D制作理解成雕塑艺术,制作3D人物就是在电脑里把人物模型“雕刻”出来,然后再给他“涂上”颜色,最后用电脑虚拟光源照射这个人物,形成立体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幅图片是韩国人做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雷锋截图和这幅画的差距。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网络教程,看看一个规范的制作流程应该达到的品质高度。

所以说,仅仅从这张截图就可以看出,雷锋的制作方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制作过程中疯狂的偷工减料。

另外,新闻中还提到其大量使用动作捕捉技术。动作捕捉是一种通过拍摄真人动作自动形成模型的技术。这个东西在日本曾被大肆批判过,认为使用这个东西做出来的动画片往往表情动作呆板机械,而且成本很高,但是人就会轻松许多。笔者对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并不了解太多,不过我觉得工具是无罪的,关键是人如何使用工具。很明显,雷锋制作团队就是反面典型,他们不仅后期工作基本没做,前期工作也靠机器应付,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但就是这样的作品,获得了巨额投资,在国家权威媒体上宣传,在央视播放给全国观众。

再看一个例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网友截取的央视播放动画片大嘴巴嘟嘟和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的对比截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嘴巴嘟嘟对蜡笔小新的抄袭达到了一丝不苟的境界。

抄袭或者说模仿,是中国这些年来常常遭遇的指责。但是有些模仿是可以被人理解的。比方说消费者就是喜欢小巧的流线型手机,你就不能去生产砖头型手机,你必须去“抄袭”小巧的流线型。而且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在经历了一个模仿阶段之后,完全具备了改进超越创新的能力。对模仿和创新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我们国家这几年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和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大嘴巴嘟嘟的这种抄袭我就无法理解。你可以想不出发人深省的句子,可以想不出诙谐俏皮的台词,可以想不出打动人心的情节,可以画不出美轮美奂的画面,你没有才华但是却搞起了艺术但这不是你的错。可是难道哪个科学家证明了人类只喜欢看画面四分之三处有个小屁孩儿的动画片?大嘴巴嘟嘟把日本人的镜头不带走样的抄下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其创作团队根本无意于艺术规律的探索,没有兴趣或者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浑浑噩噩的把日本人的东西改头换面。

我一想到我们将来要依靠这种人去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我就觉得很滑稽。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遏制,恐怕不出几年,动漫产业就会变成中国经济不停流血的伤口,就像越战之于美国一样。

我们这两年动漫产业在统计数字上有了非常大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不代表动漫产业本身的提高。作为地方政府,他搞个动漫产业园区,不仅能挂个发展文化产业的招牌,还可以管理大笔资金,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土地政策日益严格的今天,可以获得土地审批的操作空间。于是乎各地一拥而上,8个月办了40多个动漫节,怎么看怎么繁荣。但是如果灯就在眼前,那么人就很难看清楚灯光后面的东西,现在的情况就是有油水的活儿都抢着干,真正决定成败的工作一拖再拖。而且这种一哄而上的做法引来了不少被金钱狂热冲昏头脑的投机分子,他们挤占了那些踏踏实实做动漫的老实人的资源和机会,拉低行业道德底线,破坏中国动漫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们缺乏对动漫产品优劣的辨别机制,也缺乏对动漫企业的淘汰机制。流水不腐的道理不用我多说,但是在中国当前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市场条件下很简单,判别的权力交给观众,没有被观众认可的企业自然被淘汰。但是中国动漫整体水平确实太低,而且中国动漫主要针对的观众都是不具备判别能力的低龄观众,再加上政府的强力干预,市场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但这个问题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根本问题,中国动漫只有建立起流畅有效的人才进入机制和不合格者的退出机制,整个动漫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说了些负面的消息,再说个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的文化监管部门有一项工作做得不错,那就是对国外动漫企业的封杀决不手软。我有一次去上海某动漫峰会去捧个人场,结果遇见一个韩国人在那里搞外交抗议。原来一些心存侥幸的韩国人想绕过禁播令,于是在中国弄了几个壳公司,以合资的名义做了几部动画片,结果广电一个没让播。那个韩国人就在会场阿尼啊阿尼啊的抗议,非常有喜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