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上海付出特高F1赛车主办费 -- leeuk

共:💬3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郁知非:我要打造中国自己的F1。注:今天看到星岛日报上的一些内容

讲的是郁知非如何“资本”经营这次上海赛场。大致也讲到了谈判、广告、以及门票收入方面的内容。具体的记不得了。是最近几天的星岛日报。

网上找了篇文章来。

郁知非:我要打造中国自己的F1

  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F1带入中国的人。

  从足球到F1,从申花到上海赛道,在成为中国职业足球的标志性人物之后,郁知非又在自己一手推广的中国F1比赛里,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跳跃

  文/田凌凌 朱斌(发自上海)

  在上海市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的29楼,可以看见2公里外的现申花俱乐部所在地华盛大厦,那是郁知非工作过的地方。

  在8年经营甲A俱乐部的过程中,他把申花俱乐部做成了一个品牌,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保持赢利的俱乐部之一,可是现在,他很少谈及足球,他说,离开后他才开始“真正懂得足球”。

  2002年5月,郁知非出任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牵手F1――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烧钱运动”。从此,这个52岁的男人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奔走于世界各地,谈判、推广、巡展、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

  2004年4月5日,郁知非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他说,“F1给了我更大的空间让我去做,以前我做厂长的时候为了几百万的利润从早忙到晚,现在一切都是资本运营,一个理念就能挣到过去的几倍、几十倍。”坐在记者面前的郁知非很兴奋。在整个采访期间,语速很快,神采飞扬。

  “市场在亚洲,车手在欧洲”

  新闻周刊:不久前,你刚从英国回来,去那里主要是做什么?

  郁知非:这次去了英国还有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主要是商讨F1中国站比赛的转播问题,对中国F1进行推介,同时在英国拜会了威廉姆斯车队。在法国,社会各个层面对中国的F1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电影界、文化界,都很关注中国的F1情况。

  新闻周刊:这次去和伯尼(F1的掌门人)谈转播、经营和分成,听说你们总在争吵?

  郁知非:有什么不可以吵的?他又不是我的领导。我理解我们是客户与买家的关系,

  我还是那句话,生意场上就是这样,我不能在谈判桌上还说“领导,你好”,那就没办法谈了。我尊重他的方式,但在尊重他的利益的同时,满足自己的利益,让他看到我们的实力。

  新闻周刊:你觉得能吸引F1来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郁知非:F1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F1。F1运动在欧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需要拓展空间,F1的赞助商们都非常看好中国,没有哪一个赞助商愿意忽视中国这个市场。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F1来说是十分有诱惑力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文化鉴赏力的提高,为F1来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F1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比赛之一,它的举办对中国和上海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闻周刊:据我们所知,国内还有一些城市一直在致力于申办F1比赛,上海靠什么打败他们?

  郁知非:上海的优势在于它比较国际化。我们申办以后我们一直强调是“中国站”,一方面上海申办成功离不开国内其他城市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的赛事成功以后,推广做好以后,对全国的赛车运动和汽车工业发展都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新闻周刊:F1的掌门人伯尼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F1发展的重点在亚洲。可遗憾的是车队、车手都出自欧洲。

  郁知非: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它的市场很难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他说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亚洲是突出市场这个角度。亚洲是一张白纸,还需要时间。

  亚洲有很多的人口,而且经济在不断的上升,市场潜力巨大。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决定的。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培养车手,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五年,只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亚洲的赛车运动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新闻周刊:上海赛场公司和国际汽联之间角色如何分工,又如何进行收益分成?

  郁知非:F1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模式,任何赛车场都是这样,技术方面是FIA(国际汽联)的,经营方面是FOA(国际一级方程式赛车委员会)的。赛车场做的事情就是赛事的准备工作。

  至于收益分成,暂时保密。

  “我定义自己为‘中国F1的推广人’”

  新闻周刊: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体育经理人,你觉得什么样的素质是最重要的?

  郁知非: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勤奋,还要有激情。激情是动力的源泉,没有激情很难做下去,很难有创新。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是做不好的。

  我就是凭着满腔热情在从事这项事业,要学会和时间赛跑。

  新闻周刊:你当年作为上海申花俱乐部的总经理,玩的是足球市场化运作的游戏规则;F1却是完全不同于足球的另一种商业操作模式,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你经历了一种什么样的学习过程?

  郁知非:在十年的足球生涯里,我曾经承办过(中国队和)曼联的比赛、AC米兰的比赛,我觉得体育运动之间还是融会贯通的,足球经历让我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从产业上来说,让我更加审时度势,知道举办一个比赛应该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人HAPPY。

  新闻周刊:在F1和中国之间,你怎样定义自己的角色?

  郁知非:我定义自己为“中国F1的推广人”。我以前对F1也知之甚少,但从我做这个工作之后,就把全身心投入进去,我对中国F1运动的发展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全国场地锦标赛是我创立的,包括车队的概念,包括联赛的概念,宣传媒体的概念等等。我会不断致力于F1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工作。

  在F1的推广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独特的创意和理念。比如,我们不满足于上赛场作为场地出租的功能,我们组建自己的联赛自己的车队;我们首创“资源置换”方式――乔丹车队合作,和威廉姆斯合作,让我们的“上”字标志及我们的合作伙伴CCTV的英文标识登上F1赛车的车身。中国的主流媒体从来没有上过三大赛事,我们首先上去了。

  还有我们引导F1的娱乐化发展。以F1运动和赛车场为平台,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6月的锦标赛,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赛事,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F1。我们的定位和创意绝对不会差于世界上的其他赛事,将会有一流的视觉冲击力。

  新闻周刊:你一直在说,F1会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想知道,F1是怎样具体反作用于中国的汽车工业?

  郁知非:世界上一些好的汽车品牌,像丰田、宝马、奔驰、奥迪等,都有自己的赛车。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要掌握和提高关键技术的话就要有试验和创新。全世界所有的汽车技术创新都来自F1。

  目前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很热,到了一定的程度,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会想到F1,因为F1运动是汽车新技术发展的嫁接和桥梁。当他们有这个需求的时候,F1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新闻周刊:你说要在五年内建立自己的车队和车手,这五年期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郁知非:第一,我们把全国场地锦标赛的赛事经营权买断了5年;第二,我们已有一支亚洲最好的方程式车队――上赛FRD佳通轮胎车队,我们想通过5年的时间做起来。目前我们的品牌车都是国外的,要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车,我想通过F1来实现。

  郁知非简介

  □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

  □1991年以20万元人民币将上海足球队从广东顺德神州热水器厂购回。

  □1994年正式进入职业足球,就任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总经理。

  □2001年底郁知非在申花的最后一个主场,洒泪谢幕。

  □2002年5月就任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3年12月当选中国汽车联合会副主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