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一)?D?D林毅夫 -- 大可

共:💬62 🌺3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三)?D?D黄季?j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三)?D?D黄季?j

老黄是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不过估计大家对老黄比较陌生。这并不奇怪,因为老黄的特点是拒绝和新闻媒体打交道,除非需要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我就至少两次亲耳听到他拒绝过著名媒体的采访。他不仅自己不接受,如果下属或同事过于沉迷于和新闻媒体打交道(比如有位朋友昏昏然想要在《经济观察报》开个专栏什么的),他也会颇有微辞。最后几乎整个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风格就是拒绝新闻媒体。从目前中国现状来看,此举对研究机构的学术水平还是起到了保障作用的。

虽然在大众眼里老黄知名度不高,但圈子里的人绝对承认老黄至少在农业、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相关政策分析领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我们还是按硬指标来说话吧。老黄是中国经济学界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英文《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人(当然是合著),正因为他们那篇讨论生物科技对农业影响的文章影响较大,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还为此专门撰文进行讨论。外国人就中国经济学家的文章举行专门讨论的,除黄季?j外,据我所知也就是林毅夫了。老黄还在《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粮食政策》等英文刊物上发表了近一百篇文章。我一个学弟对我说,凡他和教授一起写论文,教授开的参考文献必有老黄曾发表的论文。老黄学术之高产和成就,的确令人感慨万分。至于他在中文期刊上发的论文数量,那就更多了。

老黄在国际农业经济学界取得至少可以和老林相比肩的成绩,并非偶然。老黄并不是出身世界名校的人物(毕业于菲律宾大学,怎么样,我们大多数中国人要留学择校时根本不会正眼看一下吧),他也常常自嘲说和其它留学派人员相比,自己“出身不好”。但老黄有两点长处:一是专。除了和自己领域相关的问题外,从来心无旁骛。这点尤其可贵。因为大多数所谓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不管自己对问题懂不懂,都要跑出来宏论一番的。二是勤。从早到晚都在工作,笔耕不断,带动身边的人也没日没夜地工作。因此老黄能这么高产,绝对不是偶然的。一枪一地,没有半点虚货。有一次我和老黄去密云利用度假机会共同写点东西,晚上12点过后我不习惯熬夜先睡了,老黄接着干。结果凌晨3点多钟老黄老婆大来电话,问老黄为什么还不回房休息。我只好把电话交给老黄,让他自己回答去。老黄很听话,没多久回去了,我也解脱了。

但老黄这么干也不是没有代价。一是自己的身体消耗较大。老林也这么玩命地干(所以能干出一点成绩出来的人共同点是很多的)。但老黄不比老林,老林的身体绝对是天生异禀,消耗得起。而老黄一进入40岁,就明显出现劳累过度的迹象,各种病症也开始显现。联系中国知识分子享年不高的特点,我真有点为他担心。另一个就是专家痕迹过于明显。Scott Rozelle曾说,老林是优秀的经济学家,老黄是优秀的政策分析家。这一评语并不非常确切,但老黄的工作过于专业也是事实。他的工作很难产生出原创性的思想。这是他比不上老林的地方。

老黄为人也很有意思,工作上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律人,来不得一点马虎,否则就要发脾气。他的许多研究助理被他骂哭过。但工作之外却十分平和可爱。比如他会突然向你要求:“你的烟不错,来一根我抽一下”,等等。再加上他家乡口音很重,所以许多话让人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要发笑。但他也不以为忤,还和大家继续开玩笑。这使很多人在和他打交道时,并不会有多少压力感。并且和老余一样,十分主义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这几点,又是老林所比不上的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