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反面教材之中南海的“葛朗台” -- 史文恭
正经的文章要慢慢来,这里先糊弄一篇搞笑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题目里的“葛朗台”是指TG巨头勤俭节约的事儿,并非贬义。
看书看多了,一般有经验的同学都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挑出版社了。---像看党史类的书,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等等这些都比较靠谱,而有些出版社的东西就比较可疑,如新疆人民出版社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之类,而俺当初拿到这本《中南海纪事》时,居然是一个叫“西苑出版社”的产品,----当时很是纳闷了一下,不知道“西苑”是什么来历,----后来才了解,这个西苑是地名,坐落在中南海之内,这个出版社是隶属于“大内”中共中央办公厅的。
所以说,俺下面引自该书的内容,不仅事实准确,恐怕还能加上政治正确吧。
好,这本《中南海纪事》的内容恰如该书副题所言:《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里面都是东哥生前的司机,管理员,警卫员等等对东哥的回忆文章,俺曾经说过,东哥有一副继承于他母亲的柔肠,在个人交往方面,尤其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东哥是非常considerate,也是非常古道热肠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里面说了很多东哥如何平易近人,如何关心照顾身边工作人员的故事,读了很感人的。----不过这些且按下不表,俺先说说这书里提到的东哥是如何“葛朗台”的。
话说有一年,东哥驾临江西,迎驾的一位当地的处长来东哥下榻的招待所检查工作,迎面看到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大打满补丁的短裤,--该处长很有责任心,认为这样一面旗帜是不应该在领袖的住地飘扬的,于是顺手拿下,-----在那个时代,这位处长还是相当节俭的,他并没有把这条短裤扔掉,而是回头给了司机,因为那司机恰好差一块擦车布。----然而,不久,东哥工作人员汇报,主席的游泳裤不见了!大家找来找去找不到,等到问及这位处长,才从司机那儿抢回了这条泳裤(还好,司机还没来得及用。)---拿回后,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这可是主席游泳时穿的,已经穿了很长时间了。”
东哥还有一双皮拖鞋,建国初买的,已经穿了多年,打了多个补丁,工作人员劝他换一换,东哥就是不肯,到江西的时候,鞋跟磨破了,工作人员拿去街上找人补,修鞋师傅端详片刻,干脆地说:“这鞋没法补。”,到了长沙,花了两天时间找了一个又一个修鞋师傅,还是摇摇头,于是工作人员之后自己简单修补一下,东哥就穿着这补丁累累的拖鞋,一过又是好几年。
还有一次,东哥看到工作人员收拾屋子的时候随手扔掉一个空的火柴盒,他很可惜,语重心长地对工作人员讲:“制造一个小火柴盒,就要建设一个工厂,工人师傅要花费很多的劳动,经过好几道工序才能制造出来,多不容易啊!”
“制造火柴盒用的木材,都是好木材,俺们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一年要用多少好木材啊!我们节省一点是一点。在旧社会,我们用的火柴是外国的,中国不会造,后来能生产了,还要从外国进口优质木材做原料。现在,我们生产的多了,也要注意节约啊!”
从此以后,东哥的工作人员都把用过的空火柴盒收集起来,装上买来的散火柴继续使用。在该书附带的图片里,俺足足看到了10个空火柴盒。。
(以上来自东哥身边的警卫干部王宇清的回忆。)
由此可见,东哥的个人生活的确节俭啊。
但是,恰如我们知道的,生活是复杂的,历史当然也是复杂的。如此节俭的东哥,实际上在个人财务状况上,却是入不敷出的。----请看东哥的“管家”,吴连登的回忆。
吴连登,是被东哥称为“你是俺身边那盏不灭的灯啊!”的管理员。负责管理东哥的伙食,以及家务和其他杂事。东哥的工资就是他管理的。
那时候,东哥的工资是404.80元,(江青的工资先是120元,后来涨到了300多元。)以级别而论,东哥的工资应该是当时中国最高的了。(虽然他是死工资,和有些企业的工资比还不一定高),但还是不够花。吴连登的回忆里这么算的:
“毛主席的帐是很好算的,他的408.80,交党费10元,房租、水电费80多元,吃饭一百元左右,还有三个人要毛主席负担---李敏,李讷还有江青的姐姐。他们每个人的生活费15元,后来涨到30元。除此以外,孩子们的车费和葡萄糖一类营养药费也都要从主席的工资里出。
主席还有两项花费:吸烟和喝茶,这都要从主席的工资里面出。这样下来,毛主席一个月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过一段时间,我给主席写个报告,要从他的稿费里提出一万元来补贴家用。主席画了圈,我们才用了一阵子“
按照上面的计算,东哥每个月起码要支出近300多元的固定费用,剩下了一百来块,应该就是吸烟和喝茶了。那么东哥吸烟要多少钱呢?---吴连登回忆到:
“毛主席的烟的确吸得比较厉害,有时一天要吸两包多。他吸得烟就是那时一种特制的熊猫牌烟,他每个月的烟钱,要一百多块,这在当时的确是一项不低的消费。”
而东哥的喝茶费用是:
“主席喝茶是很厉害的。他每个月要喝一斤多茶,当然都是好的茶叶了。我记得最多的时候,主席一个月喝过三斤,你说吓人不吓人。”
“他最喜欢喝的还是杭州西湖的龙井。有一阵子,我给他老人家试过许多种茶,有杭州的炒青,也有江苏的碧螺春,还有江西的云雾茶等等,试来试去,他还是喜欢龙井。”
俺不知道那个年代的西湖龙井多少钱一斤。不过从东哥的烟钱看,比照上面的空火柴盒故事,就有一点问题了。----很明显的,假如东哥吸得烟差一点的话,那一个月,就不知道能省出多少盒火柴了。
当然,说到这儿,有同学可能说,吸烟是有害健康的。既然毛主席需要吸烟,那么吸贵一点的烟也是应该的啊。他这样的大人物,吸好一点的烟,身体毛病能少一点啊。那么,请看下面: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东哥和胡服同志在一起的时候,两人是各抽各的烟的。为哈捏?因为东哥抽的是“熊猫”,而胡服抽的是“大前门”。-----虽然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刘主席,但刘主席家里比毛主席家还要葛朗台:
“当时刘少奇夫妇的工资,加在一起总共有500多元。但家里人多,各项开支多,把必要的花销一刨除,手头不能不说是有点儿紧。
他们夫妇每月交党费25元,刘少奇买烟、茶和其他生活用品100元,全家人的伙食费150元,给保育员的工资40元,每月的房租、水电等费用起先是40多元。再除掉孩子们的生活费,住在中南海家中的外婆的零用钱,就所剩无几了。可刘少奇还要用之接济帮助有困难的亲朋好友。”
“那是1960年的春天,一位警卫员领回少奇同志的工资后,就和大家议论起少奇同志的生活问题,“别看他是国家主席,生活也够紧张的,他们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尽管有500多元,可是扣除房租、水电和保育员的工资后,剩余部分既要支出8口人(应该是9口,笔者注)的全部生活费,5个孩子的学杂费,还要支援亲友,少奇同志抽烟喝茶每月要花几十元,即便是精打细算,也难以分配。”
引自王凡,东平著《我家住在中南海》
由于囊中羞涩,胡服同志没法子,只好抽“大前门”了。所以比起来,东哥的“葛朗台”的功力还不够啊。。
而且,这本书里还提到,东哥当年抽烟也不是那么娇气的。延安的时候,他烟瘾上了,熬不住,甚至发生了和时任TG中宣部代部长凯丰间接接吻的事故。----事情是这样地:
“在延安时,有一次在杨家岭中央礼堂上面的小会议室里开会,人数不多,大家边讨论问题边抽烟。毛主席也想抽烟,可一摸口袋----忘了带烟。警卫员也不在身边,只好忍着了。这时候宣传部长凯丰却一支接一支的抽烟,而且把剩下很长一截烟蒂掷到地上。---不必担心,那时水泥地上没有地毯,只摆了些土制沙发。不知是毛主席难耐烟瘾的蛊惑,还是对凯丰同志抽烟浪费的不满,他竟欠了欠身子,伸手把凯丰同志扔掉的半截还在燃烧的烟蒂捡起来,吹了吹上面的灰尘就抽起来。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凯丰同志脸涨红了。会后,一些老同志常就这件事与凯丰同志取笑。”
-----张思德战友,东哥警卫李凤华的回忆。
综合以上案例可以得出,东哥的“葛朗台”是片面的,虽说他当年烟瘾犯了时候,连凯丰扔掉的烟蒂都抽,但进了城后,就只抽“熊猫”了,---为啥不和刘主席学习一下,也抽抽“大前门”节省一下捏?-----光从火柴盒里能省出多少钱啊?
---------批评反面教材的分割线---------
上面的故事可以算是八卦类党史帖子的一个典型了。通篇虽然举得例子看起来比较八卦,但实际都是有出处的,并非小道消息。-----然而,这么长的文章看下来,得出的结论是非常肤浅的。-----而且,压根算不上是有养分的帖子。
因为首先,对一个政治家的评论体系里面,个人生活里是否节俭是一个极端微弱的部分。拿这个部分说事儿,对于读者而言,看到的,不是政治家个人印象的损害,而是评论者本人的鸡婆。------或者,进一步说,这样的评论者连如何“评论”本身都还没入门,更谈不上有价值的评论了。
其次,在选材方面,这样帖子明显是在组织材料。----比如东哥吸凯丰烟蒂一事,完全是一个意外事件,除非东哥每天没事跟在延安就是跟在凯丰后面捡烟头,----否则,把这样的例证来说事,本身就是毫无力量的例证。(当然,这件轶事后面的确能够折射很多其他方面有意思的推论,---然而,显然和勤俭节约这个主题关系不大。)------相比之下,拿东哥和胡服同志比,这个类比的力量要大一点,然而,-----这同样是无聊的。-----因为这两位的抽烟并不能完全反映两位的个人消费情况。------比如桃园大队的事儿,在四清的时候自然是很有名了。然而实际上,胡服同志一家在大跃进期间就去桃园大队视察了,当时他们也提出要加入桃园大队所在的公社,----听说这个公社里农民不能看电影,刘夫人给他们带去了一台电影放映机,算是他们家入社的股份。------您看,一台电影放映机可是很贵重的哦。
当然,俺这里不是在玩什么春秋笔法,而是说,这样的比较,由于这个主题本身就很无聊,所以这样把毛刘之间的“葛朗台”比较深入下去,只能是更加的扯皮。----而这,也是八卦帖子的一个主要特征。所谓“言不及义”是也。
那么,对于上面的题材,比较好的切入点应该在哪儿呢?
俺觉得,上面的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东哥时代,中国的NO.1和NO.2居然家里的经济情况都是如此拮据,------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是,为啥东哥时代的工资制度无法满足甚至是最高领袖的生活需要呢?-----或者进一步的推论,如果这样的工资制度连最高领袖们的家庭生活都无法满足,----那么对于基层普通的民众而言,这样工资制度下的物质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标准呢?
俺认为,这个切入点,是比较有现实意义的。
当然,上面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个温暖的答案,----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东哥时代虽然大家工资拿的低,可是领袖们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啊。----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啊,----不过就这一点而言,俺只能说,这要看这个“不均”是在多大的统计样本之上了。----以后有时间再展开谈一谈吧。
总之,找到材料是一个基础,而对材料的运用采取渲染噱头还是仔细思考的不同方法,可以看出运用者的水平和思路所在。------不用说了,前者的方法自然是八卦党史帖子的又一表征了。
最后,说到底,这个教材还是俺自个搞地,所以把这个贴在这里,也是想让大家看过以后,笑过以后,也留点橄榄的涩味吧。八卦这种东西,就是一种习气,看得多了,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不自觉的退步啊。。。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反面教材之中南海的“葛朗台”
🙂请教一个问题,国外高级官员离开政府以后有什么待遇 yg1993 字334 2010-04-08 16:39:03
🙂国家领导人做事要分轻重 11 yg1993 字656 2010-04-04 01:17:28
🙂朴素那是生活习惯,不是必要不必要的问题,老干部家大多如此 littles 字0 2010-04-04 23:11:20
🙂这个问题争论多了。 17 cheer 字1557 2010-04-04 22:21:56
🙂我的意思是国家领导人的心思应该用在大事上面 yg1993 字918 2010-04-06 03:57:30
🙂破绽太多也就没有了破绽 火隹 字0 2010-04-08 18:19:14
🙂总理会见外宾穿补丁衣服? 何止八九 字222 2010-04-06 18: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