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伊朗猜想(八卦) -- 泉畔人家

共:💬1001 🌺1801 🌵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显然不可能,你不能拿这个用来证伪我的猜想。

证伪很简单,侯君集功灭高昌是公元638年以后。而高昌实际上是西汉当初在西域吐鲁番地区的屯田兵的后代们建立的国家。而当时的高昌王在投靠西突厥后说的话更能反映出638年以前唐在西域的影响力很有限。

公元638年,西突厥王室内战结束,亲唐朝势力被新任可汗欲谷设绞杀怠尽。欲谷设属于典型的守旧派,极端敌视唐朝。而且此人将“收复故土”即漠北地区作为毕生志向。在他的指挥下,西突厥铁骑冲如西域,大肆进攻唐朝控制下的地区,沟通内地和西域战略咽喉的高昌王国自然不会被放过。突厥兵刚到,作为唐朝册封的臣子的高昌国王麴文泰居然就主动送上门来了这显然是麴文泰的投机心理在作怪,实际上麴文泰的本身就是典型的投机份子。在他看来,远在万里之外的大唐远没有近在咫尺的西突厥来得实在。反正自己总要找个强硬的靠山,卖给谁不都一样吗?对于麴文泰主动投怀送抱,西突厥首领欲谷设大为惊喜。他首先“册封”麴文泰为“高昌王”,随后给于大批金银财宝,而且在高昌附近派驻一只强悍的骑兵部队进行保护,甚至直接将一支精锐的突厥铁骑军团送给麴文泰。得到西突厥的撑腰,麴文泰的腰杆子立即硬啦,大有一派“西域大国”的派头。到最后麴文泰居然嚣张到明目张胆的对唐朝亮出刀剑!在西突厥麴支持和怂恿下,亲自率领突厥骑兵军团和本国军队“御驾亲政”并相继拿下了伊吾、焉耆王国。焉耆王国是大唐在西域天山南部的重要战略据点,而位于今中国新疆哈密的伊吾则是从中原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麴文泰的行为直接威胁到了唐朝在天山南麓的战略利益。而最危险的是,麴文泰封锁边境,禁止唐朝商队和使节进入高昌境内。而高昌是当时沟通中原与西域的战略咽喉,这种行为彻底阻断了西域与唐朝的往来。加之他已经明确了勾结西突厥的态度,直接威胁到了唐朝在西域甚至是河西地区的主权和利益。

面对麴文泰前后截然不同的“大变活人”,唐太宗李世民一开始企图通过和平手段以劝导的方式解决。毕竟高昌在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属国,而且李世民对待小国向来以宽厚仁爱著称。唐朝派出特使到达高昌,了解对方态度并试图劝说麴文泰。唐朝使者到达高昌城后,表明中央政府宽大为怀,希望高昌悬崖勒马的良苦用心,其言辞之诚恳根本不象一个上邦大国对属国的态度。然而,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不仅是唐朝使者,还是一代天骄李世民做梦也绝对无法想到的:麴文泰在“宝座”上怒目横眉的瞪着唐朝特使,说到:“唐在中原,高昌于西域,万里之遥,互不相干;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这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唐朝和高昌是“平等”的,唐朝没资格管高昌,根本没把唐朝尤其是没把李世民当盘菜。这让唐朝特使瞠目结舌,要知道即便是当时的西突厥领袖欲谷设都没有敢于如此蔑视大唐帝国,更不敢用这种语言侮辱李世民。随后,麴文泰将唐朝特使一番羞辱,没收随身财务后驱逐出境。

高昌国王麴文泰的这番话可以充分说明,当时唐朝的军事力量还根本影响不到西域。这和b.c. 55- b.c. 53年之间的西汉时期的西域形势可是大大不同。实际上,如果堂主能证明b.c. 55- b.c. 53年间西域只有极少量西汉军力,那就可以否定我的假设。可是以汉书中的资料看,b.c. 55-53 之间, 西域地区,尤其乌孙国都赤谷都城地区很可能有大批西汉军力驻扎。尽管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郑吉,常惠等人的部队规模和驻地,但汉书里的这段“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 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 辛庆忌死于前12年,如果死时60-70岁,倒退42年,正是18-28岁,时间正好符合。

解忧刺杀狂王失败,乌孙分国。这些大事发生在b.c. 56- b.c 53z之间,而按很多研究汉书的人的说法。“关于解忧公主的文章每当叙述到这段历史时,无不困惑笔涩,或者闪烁其词,或者避开不谈,或是褒贬不一。千古是非,无有定论。” 这里实际上我们有理由怀疑,刺杀狂王很可能就是宣帝的旨意,只是事情搞砸了。本来的斩首行动被迫变成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武力干涉。而乌孙一分为二,更符合西汉的利益。只是这种帝国主义行径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史官们就想尽办法掩盖。

不合逻辑的地方很多,举个例子。 “狂王受伤后藏匿深山,不敢轻举妄动。解忧公主的子女们苦苦等待,杳无佳音。此时,翁归靡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当时也惊慌失措的纠集一些乌孙侯爵逃进深山,四处扬言他外婆家匈奴的大军就要开来了,导致很多乌孙人都纷纷归附于他,势力渐渐做大。” 这是翻译过来的了, 乌就屠扬言匈奴大军就要来了。 问题b.c 57-54 ,正是匈奴5单于争位期间。呼韩邪单于率众南迁,派自己的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朝向汉朝俯首称臣,郅支单于也不甘落后,派儿子右大将驹于利入朝,表示臣服汉朝。显然,这个时候的汉匈力量对比早已大大不平衡。b.c. 60年郑吉在西域已经完成了大规模受降,匈奴力量在b.c 57-53 实力很弱。2个单于争着把儿子送到汉朝来当人质。在这种情况下,乌孙亲匈奴势力围攻赤谷都城,对抗解忧公主和她的儿子,合逻辑吗?这好比49年加入国民党,乌孙的贵族和统治者也不应该是傻子,在匈奴内战,争相讨好汉朝,把儿子派去汉朝当人质的情况下主动对抗汉朝,岂不是自取灭国之祸?

解忧b.c 51年回汉, 汉书的意思是解忧刺杀狂王,乌孙分国不是好事。但是看段会宗前11年 30个弩手就敢跑到赤谷都城去把人家国王杀了,等国王大爷带几千人来了不但不害怕,还恐吓人家几千人马。结果这几千人马都跪下求饶,国王杀了也就杀了。所以b.c. 57-b.c. 53年间乌孙发生的事情, 汉书上写的未必就是实情。本来没想到刺杀狂王的斩首行动居然会失败,但军事准备还是有的。乌孙分国,一分为二,应该也是有汉军兵临城下促成的。而且打过仗,辛庆忌还因此立了功。

堂主是大拿,请堂主给我们好好分析一下b.c. 57-53 的乌孙事变的历史吧。反正如果看结果,b.c. 53是西汉的大丰收年。 呼韩邪投诚, 郅支西逃, 乌孙分国。这几年没有匈奴压力的西汉,在西域大规模用兵是合理的。只是刺杀狂王,干涉乌孙内政这种手段上不了台面。武力推翻自己已经认可的统治者面子更过不去,所以史书上就搞了很多掩饰。而这中间穿插一个1-2万人规模的西征,在西汉决心利用匈奴全面内战期间彻底解决西域问题的情况下,貌似合乎逻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