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节语文课:中国的高速铁路 -- 路边

共:💬90 🌺87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在不怕没机会

现在出现好文章会被网络迅速传阅, 有体会的人自然会被感动。另外,就算长大成人后没机会读到《背影》,那和中学时听了考了再忘了,有什么区别?

尽管我自己小学、中学语文成绩都还不错,但就亲身体会,我根本回忆不起什么,更别提感动了。

相比之下,高中一同学给我印象很深,她讨厌语文课,喜欢读钱钟书、三毛、萌芽。。。各种层次的都有,贝塔斯曼在那时候很流行,她是忠实fans。即使当时懵懂的我,也可以感觉到她的内涵很深。

当然她是个例,除了天赋,也和她敢放弃课本(尽管高考前还是不得不死记硬背),敢把做语文卷子的时间看课外书,是分不开的。

老祖宗说得好,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而国内的语文基本局限在课本里,一学期只有二十多篇文章,默写生词、划出中心句、归纳中心思想,背诵段落。。。一篇文章能这样翻来覆去的一个星期,让大人来读都枯燥无味,却要求孩子从调皮活泼的6岁开始,持续12年!多读书?学校、老师永远会说“鼓励”,但没完没了的练习,没完没了的考试,谁有时间看课外书?即使学生看了,没有老师会因此表扬或加分,更何况好多课外书被划为“闲书”。

所以,课外书的时间被集中在课本里。俗话说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语文课要求你即使不能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即使你的看法跟老师说的不一样,也要记下来备考;即使你看不懂经典段落内容,也得全背,老师要查,背不出来要罚站。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跟大人比差很远,耐心和活泼负相关,和年龄负相关,本来就枯燥的东西使学生大致演变为两种情况:1.顺势而为,做个天天向上的“好生”,乖乖背书拿高分,不过,十年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一不小心被扣上“高分低能”的帽子;第二种情况:消极地接受,老师罚站,那就站呗,开开小差发发呆就过了,上课不想听,传纸条说说话,时间又过了,被喊“差生”?习惯就好了。这样学习,语文的理解能力何以提高?

也许有君提出反对意见了,中国这样的教育,不照样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是没错!但跟语文课没关系,从小艰苦的学习,培养出宝贵的品质:坚韧不拔,这是做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现在众多华人在美国做得非常好,因为中国人不怕吃苦。另外,有那么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有吃苦精神,是学不好数理化的。

跑题了,回到语文课,比成人相比,学生真正擅长的,是在不断地接触大量知识中,不知不觉提高能力。就像学说话,不需要教婴儿怎么发音,什么是语法,怎么组句,什么是祈使句疑问句,只要放在有人说话的地方,他自然会说话。同样,读书最需要的是一个环境,鼓励他大量读书,在环境的熏陶下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当然,读书比说话难,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家长配合,让他们渐渐喜欢上书,意识到书中有着奇妙的东西,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可以满足他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还有,大家都知道循序渐进很重要,但传统教育里,只鼓励读名著、经典,只鼓励背唐诗宋词,觉得读故事书、漫画就是不好好读书(至少我碰到不少父母这么认为)。而事实上,有多少大人能读懂所谓的名著,又有多少人体会到从金庸小说里无形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