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弟弟的故事 -- 老光

共:💬85 🌺438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时的政府是革委会。

  按当时的说法是三结合组成:造反派、革命干部、军代表。这“革命干部”实际上是顺着造反派的。

  下乡的知青身份户口一样要迁到农村,与农民的区别大概只是在公社有份档案。

  文革中后期下放的基本上有五种身份:(文革前也有下放的,有所不同)

1、下放干部,一般是被“打倒”后没有被“解放”,没有被结合进革委会,而又没有大“错误”的,下放时带生活费(比文革前本人工资少,但比一般工人多一些)。这些人因为岁数较大,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上,有生活费吃饭不愁,多数在下面也不怎么干活。到七0年前后部分人在下放当地安排了比打倒时职位低的工作,再后来就是回城复职。

2、插队知青,这大家比较熟悉,下放头一年有生活费和安家费。俺当年插队时是每人四百元,其中有一套被服(一套棉衣、一床棉被),第一年的生活费和盖一间房的钱。第一年口粮是国家供应,我们第一年是每月四十三斤。第二年钱就靠劳动分配所得,口粮是与农民一样。知青因为大多数父母在城里有工资可以接济,生活还将就能过得去,父母也下放的如果在集体户大家一起吃也还将就。

3、回乡知青,单独回老家去的中学“毕业”生叫回乡知青,这因为我没有接触不大了解,表面待遇可能与插队知青一样,应该也有第一年的生活费和安家费。他们因为环境比较熟,社会关系可能好些,多数也有亲戚帮衬,但他们回城好象困难一点,也许是档案不同的原因。

4、兵团战士和农场,这两者差不多,兵团的发“军服”,都拿工资比城里一级工少比学徒工多。我们一开始对兵团很羡慕,至少能过过穿军服的瘾,也算半个当兵的。后来发现兵团战士还不如我们,主要是“管理”太严。而他们已经算国家职工,对知青招工时没有他们,直到八十年代大回城时才有机会回城。

5、下放户,这就是象老光家一样的了,所谓在城里没(正式)工作的都要全家下放,参照知青头一年生活费应该有的。相对老光家能回到老家还算比较好的,有的下放户一家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多数还是比较穷的地方。家里没劳力又不会干农活挣不了几个工分,村里又不熟指望不上别人帮忙,一年以后要靠工分了那真是苦不堪言。下放户回城也比较迟,而且回城时因为是一整户住处也难解决。

  这五种人下放时都需要把户口迁到农村去,回城时再迁回来。

  到七0七一年以后基本上只有插队知青和建设兵团的下放了,(那时已下放的才刚开始招工回城),这时插队知青多数在近处插队,也多数只把户口迁下去,本人还在城里打流混尸,直到回城风刮起。

通宝推:leqi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