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认为中国不会出现真正严重的经济危机 -- wqnsihs

共:💬144 🌺308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个帖子

发信人: superxj (Boy2Man), 信区: EconForum

标 题: 转个帖子,觉得分析的挺透彻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Mar 16 20:09:12 2010), 站内

今天又看见北京出现国企地王了,还听见某国企准备进军房地产行业,估计打着类似的算盘的央企不在少数,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局面我很高兴,这证实了我的一个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全面走上日本当年的道路了,当然,最终的结局肯定也是一样的。从融资模式上,政府政策上,甚至口号和动机上,如今在向当年的日本全面地看齐。本来还心存侥幸,以为两会后能怎么怎么地,现在看来,希望渺茫。

我想说的是:国企地王的出现,意味着影子银行系统进入最鼎盛的时期,也意味着全国最傻的一批资金开始进入土地市场,这将是土地市场资金接力的最后一棒,估计除了购房者,更傻的钱也不再会出现了,这个游戏基本上已经快要接近终点了。和民营房地产企业相比,国企的钱几乎是白送的,也没啥成本,最终倒霉的还是银行,当然,还有那些在疯狂时期期望买房“保值”的可怜虫们。当没有更低成本的钱进入市场的时候,这个游戏就会结束,现在,你们谁还认为能有钱比国企拿到的贷款的成本更低?

其实,购房者完全不必恐惧,这个阶段,最恐惧的人应该是民营房地产商,购房者买不到房子是不会死的,但是民营房地产商买不到便宜的土地,那就意味着玩完,潘石屹同学的经历告诉我们,他们和国企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当然,这个比较不是建立在谁比谁更懂市场上,而是建立在谁比谁更傻的基础上。小潘同学呜呼哀哉当然可以理解,民营房地产商从一线城市全面撤退,意味着全国最懂房地产的一批人也被傻钱打败了,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同情他们,其实大部分开放商还真的比窦娥还冤,特别是这些被傻钱打跑了的。

我来讲讲历史,大部分人对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所保留的印象,大概要数2005年——2007年这段时间最为深刻。可是很遗憾,恰恰是这段时间的经济表现,有着大量虚假和泡沫的成分。为什么2005年之后,股市和楼市会增长?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首先,2005年前后,人民币开始升值,我记得2005年1月份,著名的国际炒家罗杰斯老头就预言中国股市会进入一波大牛市,到现在有些人也觉得他很神,其实就是人家看准了人民币升值,资金要大举进入而已,今天再回头看,很有被愚弄的感觉啊。

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其实中国的出口制造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为什么当时外贸看上去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这个我想了很多,看了张五常的书才恍然大悟——需求弹性是也,老美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理想的替代国家,所以稍微涨价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因为商品略有涨价,因此以美元计价的外贸出口额反而增加了,给人以外贸并未衰退的假象。另一方面,热钱的大举流入造成了国内资产价格上升,触发了楼市和股市的大牛市,泡沫在那时就已经进入发酵阶段,我们当时很多人还给这些找理由,说什么黄金十年,现在看看是给鬼佬抬轿子,愚不可及啊。后来的GDP增速上涨,房地产居功至伟。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资流走,泡沫本来应该消停一阵子,可是为了刺激经济,开始乱发信贷,特别是体制内的国企尤其受照顾,个个都不差钱,于是乎都开始进军房地产市场,加上其他行业也是百业凋敝,大家一股脑地进了楼市。差别在于,民间资本炒房,国企炒地。国企的资金成本低,炒地方面当然要比民企有优势,根本就不要什么市场调查什么的,只要跟在几个著名的民企后面抢地就行了,小潘同学就是这么给搞下去了,可怜小潘同学每次举牌都要算半天,人家可不用这么吃力,跟着小潘举牌就行了。两会过后,这种情况非但没改观,反而把几个大的民企全逼走了,一线城市现在彻底成了国企的地盘。洋人走了,那些假洋鬼子(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也给逼走了,如今就剩下国家的一堆儿子大乱斗,这已经够搞笑了。

什么?你还指望ZF能怎么样?不太现实,ZF又不是神仙,再说儿子出问题,要搞起来也不难搞,但是为啥不搞?非不能也,实不愿也。你没听说还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么?再说,资产价格这东西也不是ZF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你看美国和日本都牛成啥样了,还不照样跌惨了。

这种情况以前没碰见过吧?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子可循,当年的日本也是如此,日本的经济结构和我们有点像,通产省联合几个银行,几个银行再联合几个大企业,大家都是一团一团的,炒起地皮来也是协同一致,这样很快就把地价炒上去了(大陆法系国家嘛,做到这点很容易),而且当时日本政府也傻,出了个规定,说是不许进口农产品,结果加大了土地的稀缺性(不懂?很简单嘛,不许进口农产品,如果要维持供应的话,那就不能随便把耕地转为农田了,这个和今天的多少万亩耕地政策有点像),导致房价飙涨。那为什么还有人买房呢?人都傻了么?哎,日本当时提了个口号,叫“内需的发现”,意思是老百姓有钱了,要改善住房,农民要进城,也要买房子,住房很稀缺的。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今天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没错,日本当时的很多政府部门也这么说的,以至于我前几天听到住建部发表类似言论的时候,吓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当时都成立了房地产公司,他们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和企业债券市场融资,然后投入到土地市场购买土地,再拿土地去抵押,换成钱再去炒地,形成了土地市场的“影子银行系统”,如今,我们的国企的融资手段和日本企业当年如出一辙,中国式的“影子银行系统”和日本相比,我看毫不逊色,恐怕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要解决问题,其实也不难,要在这些怪兽国企上动动脑筋,也要想办法紧缩银根,在这里说一个大家印象不深的事情,1993年朱总理上台的时候,国企也很厉害,高干子弟和国企有事儿没事儿就向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要钱,人民银行那会儿是国有商业银行,管不住这些人,这么要钱的后果就是大规模通胀,CPI都快20%了。老朱毕竟聪明啊,想了一招,就是国企改革,大家下岗,这样国企就没理由要钱了,同时改组人民银行为央行,这样也就没人再能伸手要钱了(央行又没存款,上哪里去要?),这两招非常有效果,4年之内CPI就降到0,甚至出现了通缩。OK,重点来了,在1993-1994年之间,因为通胀的消失和货币供应量的下跌,全国房价下降了60%,直接造成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听着很可怕吧?照我估计,这次国家如果处理得好,可能比老朱时期掉的少一点,如果处理不好,最后可能比日本掉得多一点,也不知道到底会怎么样,不敢预测啊。

从这点上来看,老朱是天才,不管他有什么争议,至少在通胀的处理上和货币制度的建立上,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悬!),不仅有决心,而且有手段,单就这点,足以和货币巨匠米尔顿弗里德曼相提并论,难怪老外都很佩服老朱,这是有道理的

--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24.127.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