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学的客观预测与社会的主观预期 -- MRandson
甚至是带有可卡因味道的。我这样说,不是在挖苦凯恩斯,而是在描述凯恩斯和亚当斯密精神世界的区别对他们作品的影响。
你给的英文,是不是我说的那个我不清楚,为是在一本关于凯恩斯介绍里读到这些的。那东西成文于1932年。而凯恩斯自己曾经在那东西里说过:经济学家在今天是世界上最无能的一群人,但是我相信25年内将称为一群最重要的科学工作者。同时如果他们成功,希望他们不再重要。
他说这个话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1929年劳合乔治决定参选,作为劳合乔治的支持者他与H.D汉德森撰写了政治小册子——《劳合乔治能这样做么?考察自由党的保证》正是在这本小册子的撰写过程中,精于数学的凯恩斯发现:如果存在闲置的资源,公共开支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到原始支出的数倍之上。也是在该年,凯恩斯被选入英国科学院院士。尽管1930年赢得大选的是工党的麦克唐纳。但是,凯恩斯因为他的才能和小册子依然引起新政府对他的关注,也因此成为了首相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正是这样的发现和职务之便,凯恩斯从现实开始了实践他在写小册子发现那时候的构想。并在一次广播辩论会上他这样说:不管失业时间多长,只要存在普遍的事失业,难道不就是荒唐的、自认失败的事么?是经济不可挽回和不能补救的破坏么?
而《现代社会主义困境》一文就是在这样背景中的产物。如果结合我要说的实际内容。我是在说,在亚当斯密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及其制度在上升期并对封建制度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时代。单纯的斯密,他的论述给予了当时出于积极扩张时代的英国资产阶级强而有力的理论武器。而斯密的单纯,也正是从他的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中第一次把经济学从宗教伦理的范畴剥离出来。这里我想说的是斯密的成就既离不开他说处的时代,更离不开他本人的道德价值观念。而到了凯恩斯的时代,不仅对于资本主义及其社会制度来说出现了一个强而有力并的竞争者:新生的苏联苏维埃政府及其社会制度。并且,1930年恰逢大萧条的低谷。1929-1933年,仅仅美国就有10%的人口或者说超过30%的就业适龄人口处于完全失业状态,并且还有相当于美国人口1%的农民处于破产状态。全国有28%的人口无法依靠自己维持自己的日常生计。这样状态下的西方社会面对当时生机勃勃的苏联,有着难以言语的危机感。正是这样的状态下,作为英国的精英凯恩斯不仅有着荒唐的私人生活,更有着作为统治阶级一份子那种当仁不让的责任感。简单的说,凯恩斯是做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立场和观点试图给资本主义及其制度补天裂。然后在前面我说的,在他社会实践的过程里,从他的发现到《通论》的完稿是有一个清晰的轨迹的。
不管今天什么人如何看待凯恩斯及其《通论》,不对他的实用主义下的社会改造目的有所了解。单纯的读他的文字,从我们今天的社会观点去看凯恩斯,凯恩斯不仅是过时的而且是可笑的。那样的观点,本身却是望文生义。同样我大段的对凯恩斯的描述,本身也不过是在婉转的说:在西西河今天很多人对经济学理所当然的批判,如果不是不明就里的,起码也是断章取义并购——并为我所用的。
呵呵,最后如果套用那些对经济学嗤之以鼻的人的观点延伸到悲观乐观的争论,凯恩斯在通论里这样写道: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那么,不但社会资源浪费所引起的社会敌对情绪会达到不可容忍的程度,而且,意图把这些资源运用于实际石油企业也会遭到注定失败的后果。这种危险的游戏具有许多数值为0的筹码。所以,如果参加者的精力和一直,能把使他们把游戏进行到底,那么对参加者整体而言,它是输家。直到目前,世界财富的增加量小于个人正数值的储蓄的综合。两者的差额系由那些输家所补足,因为,这些人虽然具有勇气和主动性,但是缺乏超群的技能和异常的好运。但是如果存在有效的需求,那么,需要一般的技能和好运便能取胜。(通论:P393)
呵呵,今天所谓转型的进退两难,和所谓悲观乐观不过如此。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一个细节的商榷 13 葡萄 字0 2010-03-18 11:46:18
🙂葡萄兄如何评论弗里德曼? forger 字24 2010-03-21 17:31:20
🙂THE END OF LAISSEZ-FAIRE 苏城 字82 2010-03-18 12:20:41
🙂如果说亚当斯密是纯净的,那么凯恩斯无疑是复杂的
🙂介绍的介绍是别人嘴里嚼了几遍的馍,分不清是谁的口水。 苏城 字126 2010-03-19 03:26:13
🙂1932年的文章 葡萄 字0 2010-03-19 03:36:36
🙂似乎 聚藏 字110 2010-03-17 18:05:10
🙂个人觉得,国富论更犀利,情操论境界更高。 苏城 字0 2010-03-18 02: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