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衰落和复兴背后的文化因素 -- 思想的行者

共:💬113 🌺1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何新:汉武时今文儒学和古文儒学的斗争

何新认为:一直以来,汉代学术中最重要的一大问题,就是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斗争问题,从来没被学者们真正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过去钱穆论过(《两汉今古学评议》),金德建也研究过(《两汉今古学考》),都以为只是由于文字分歧而导致的学派门户之争。殊不知,这场纷纭两汉数百年的思想斗争,其实质仍然是政治的斗争。

今文儒学:

战国时期子夏荀子一派儒者援儒入法。其实,李悝、商鞅、吴起、韩非、李斯这几位战国最著名的法家政治家,都是出自子夏或荀子的门下。这一派援儒入法外儒内法的儒学,是战国后期直接与政治接轨的显学。李斯秦始皇焚书坑儒,也并未废荀子之学。

然而文革中江青批儒扬法,当时一代历史学家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指出战国法家实际皆出自孔子的儒门,包括郭沫若冯友兰这样的大家,也都跟着瞎批一气,够荒唐的。(台湾钱穆三十年代写的《先秦诸子年表》中,对儒法相交的这一谱系有所注意,但也考索不深。)

  秦汉之际子夏荀学一脉的传人有一家公羊氏父子,他们父子就是后来董仲舒、公孙弘的师公。其实汉武帝所推崇的儒学,并不是曾子、子思、孟子一派的人格主义学说,而是子夏、荀子、公羊高、贾谊、晁错、董仲舒一派为政治服务的国家主义儒学,外儒内法的儒学。其著作,都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书写、传述,因此又称"今文儒学"。

汉武时的刘姓贵族亲王们积极扶持的另一种弘扬周礼和周公之道的古文儒学兴起。

古文学派宣称,他们找到了秦始皇时代由于焚书坑儒,而被学者暗藏在墙壁里的古经书。这些经文都用上古蝌蚪文(甲骨文、金文、篆文等)书写。他们说,这些古经不仅比朝廷所奉行的今文经典更正确,而且其中涵有更多的微言大义和致太平的道理。因此,应当以这些古文经典作为治理天下的大法,而废弃那些旁门左道的今文经书。

两者的区别

除了书写文字的不同,今文经与古文经义最主要的区别,第一是古文派用周公以及周礼的儒道之祖,来贬低孔子子夏荀子的后儒。第二是用《周礼》中的分封制来反对孔子的大同和大一统学说。这就是今古文经学在当时政治上分歧的实质。

两者的斗争

河间王刘德等,竟然不识时务地也不管是真的、假的,收集了一大批古书,来进献给朝廷,要求汉武帝取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书,就是主张实行分封制的《周礼》。刘德等的意思似乎是:你刘彻不是依托于孔子的经义而变先帝之法吗?好,我刘德就献给你更有资格的古书,比孔子还老,是周公写的;书里讲的是封建大法、分封制度,资源权力应该让王者与贵族共享。

刘德是武帝刘彻的异母兄弟,刘彻奈何他不得。但这种做法也把刘彻气得不行,于是他对刘德说:“不错,原来你要学周公、文王!好!你努力!周文王靠600里土地最终得了天下,你今日的封地可不只六百里,你好好努力!”这话暗含了对刘德的严重警告——你是不是有野心要篡位啊?!结果把刘德吓了一跳,献书回国后不久就病死了。他死后,汉武帝赏赐他一个螠号——河间“献”王,其实是在讽刺他。

西汉末的王莽时代,因为王莽也要改变汉制,取代汉统而别立新统,于是通过刘歆,而使古文的《周礼》之学得以复活翻身。后来在东汉时代,古文学派开始在贵族中流传,并且不断试图与今文学派争夺成为主流和正统的地位。于是今古学派之争愈演愈烈。东汉末马融郑玄开始调和今古学派。三国人物中,刘备属于马郑弟子,但曹操的思想则是外儒内法,接近今文学派。

  司马懿父子当权,反对曹操的一套,就扶植王肃所代表的古文学派,压抑儒表法里的今文学派。当时要当官必须熟悉古文经义。于是,同情曹氏政权的知识分子们,就不再谈儒学,也不愿出来做官,而扭头玩山水,当隐逸,谈玄学去了。

什么是国学?国学的主干就是经学。由于汉代的古文经书都是用上古的文字书写,要想读得懂,就必须精通古文字学。所以汉代的古文派学者,也多是古文字专家,最著名的例如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古文字学当时人称作“小学”,所以古文学派的副业就是研究“小学”。后来在清朝,康熙皇帝提倡汉学复兴,结果又出了一批提倡复古主义的古文派经学者和文字学家,如戴、钱、段、王诸辈。

何新先生简论古代儒学思潮的演变史

何新的这一些论述非常浓缩,所以我尽管是进行文摘,还是基本上把全文都录下来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