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个经济学天才的故事 -- 北溟有鱼

共:💬22 🌺1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与小河流水探讨

谢仁兄!

对于仁兄提的几点,探讨一下:

关于哈博斯军火厂的故事,本鱼的理解是:

造成物价飞涨的根本原因,无疑是需求远大于供给。

但同时,需求者人数众多力量分散,而供给者(商贩)相对集中,拥有一定的垄断能力。这导致了需求者在价格谈判中居于极大劣势,无疑加重了物价飞涨的程度。

厂长的措施,相当于逼迫所有员工,无论贫富,也无论是大方还是抠门,都采取统一的立场(这个月最多花25美刀),与商贩展开强硬的Bargain。

虽然没有改变需求和供给的状况,却使买方的垄断能力大幅增强,从而增强了其在价格谈判中的实力。

关于吕惠卿赈灾的故事,基本同意兄台的看法。常平仓是大智慧,吕市长只是小聪明。

在本故事中,小鱼猜测,可能缺粮只是导致物价大幅波动,却还没有到要引发饥荒饿死人的程度,所以只是地方政府出面,采取措施,平抑物价,而没有动用国家战略储备。

关于楚国重商主义的问题,本鱼的看法是:

楚国必然是有一些初具出口优势的商品,但在过去,已经赚得盆满钵圆的外国商人,可能嫌这些商品利润太低,采办起来还麻烦费时间,于是便放弃了。

然而马王爷的新政策无疑在逼迫这些商人:嫌钱少?嫌麻烦?钱少麻烦也得买!

有人可能会担心:惹急了这些商人,他们不和出国做生意了,咋办?

前面提到,这是五代十国的乱世。军阀想尽办法敛财,多数百姓生活困苦,消费能力低下。

而马殷的做法,保证了楚国的国内生产和就业,从而极大增强了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也就更能吸引外国商贩来做买卖。

于是形成了如下良性循环:

外国商人来楚——被迫购买楚国商品——楚国就业增加经济发展——楚国民众购买力增强——吸引更多外国商人来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