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复 老哥你说的对,
基层学校也少,而且头几年对知青的政策也不大对,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主。
知青大批回城后,剩下的比例就高了。我们大队十二个知青,我走前的三年只有一位知青当了大队小学老师,还是因为她身体比较差,大队也只需要一位汉文教师。我们走后剩下的五个人中(当老师的也走了),有两位到旗中学当了老师,一位到其他公社中学当了老师,还有一位是在我们走以前就当了大队的专职(不参加劳动)赤脚医生。
其他公社到最后剩下的几个人多数都当了大队或公社的干部,这些人多数在头几年并不显眼。按一位同学的说法:知青集中的地方就不容易出头,因为你显不出来。这位同学与我一起被招到铁路上当工人,他比较早地找机会调到另一个地方,很快就被提拔当科级干部。
我们被招到铁路上当工人的知青也一样,刚去时大家都在工班劳动,到八0年前后多数调回南京后,剩下的也多数被提拔成干部。这也与八十年代开始注重知识有关,内地去的知青文化水平比当地人要高些。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花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米宝 字12 2010-03-23 07:05:43
🙂有点不同意见。 15 njyd 字733 2010-03-22 20:50:42
🙂老哥你说的对, 4 柳叶刀 字523 2010-03-24 08:58:59
🙂当时当老师的比例当然很小,主要还是知青集中,人多。
🙂可能教书倒真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最能做好的事 1 燕庐敕 字203 2010-03-22 22:17:05
🙂张铁生考的不是白卷。 njyd 字31 2010-03-23 00:25:27
🙂我见过,那是一份理化考试 燕庐敕 字192 2010-03-23 00:29:23
🙂如果我招生我也不会要。 2 njyd 字163 2010-03-23 01: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