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竟然也与人议论过水浒。。。 -- 非

共:💬11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我竟然也与人议论过水浒。。。

(无意翻出两年前与朋友的一段文字往来,看着觉得很有趣,姑且充数贴在这里)

谈风:

最近忙里偷闲将水浒传胡乱翻了一遍,感觉很坏。

国人居然将这样一本书奉为经典,甚至有人昧了良心说它是一部农民起义小说,讲了许多官逼民反、英雄聚义的鬼话,我看它只是一部专讲杀人的黑社会传奇。108个所谓的好汉,不是作恶多端官府爪牙,就是横行乡里的地方恶霸,再加上几位妖言惑众装神弄鬼的读书人和宗教界人士,没一个真正的农民,唯一能沾上边的白胜也是不务正业的游手好闲之辈。小说的背景是腐败成风的官场与动荡不安的江湖,义是判断是非和指导行为的唯一标准,凌驾于一切道德法律和传统价值之上,视生命如草芥,把杀人当儿戏,无论是李逵、武松还是林冲,任何一个梁山好汉都会有杀人杀得兴起的时候,完全不需要理由,杀人的行为本身成为目的。而作为杀人行为之价值基石的义又是什么东西呢?以满足身体欲望为目的而建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已,如果你常常请我吃肉喝酒快活似神仙,我就认为你讲义气,就可以为你去杀人放火。这样一个义字害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没人关心。

金圣叹不喜欢招安的结局而腰斩水浒,其实他不明白,招不招安是一回事,官匪本一家,当时的社会无所谓黑白之分,即使宋江等人造反到底,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贪官也绝不会减少一个,因为被逼上梁山之前的小官吏们没一个不是既贪且黑的。

水浒的艺术价值究竟有多高?人物?结构?语言?细节?当你抽出其中一章一回来看时,的确有不少引人入胜之处,可是当你一回一回往下看,发现它总是这一套的时候,你就会有上当的感觉,你以为是创造,其实是程式,就像每一个说书人都会的一句话--且听下回分解,你对这种把戏还会有感觉吗?当然,你不能怪作者,因为他们本来是匠人,这是他们谋生的手艺,你一定要当它是艺术,不是被自己所骗,就是被评论家们所骗。活该!

我绝不再向人推荐这本书。

2002年10月25日12时分

非烟回复:

奇,大奇。

要一个一年看一遍聊斋的人,一个看得满身鬼气的人突然对着水浒里的义字来大发宏论,感觉上是受了无数的冤屈前来泄愤。

不过,我非常同意你所说的水浒里讲的没一个是真正的农民。评论家所说的农民大概指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针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与分工。姑且把它当成一部旧式的武侠小说来看吧。推陈出新的不是小说本身,而是看小说的人。

我从不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呵呵,反对暴力。

消消气:)

谈风:

水浒中引起我恶感的有几个地方。

首先是我从小视为英雄的武松,杀嫂一节尚情有可原,被施恩父子收卖夺快活林就是为义字所害,因为施恩一家与张团练之间的恩怨并非正义与邪恶的冲突,武松的角色与蒋门神毫无二致,两者都是受雇用的打手和帮凶,因此,随后遭到报复也怨不得别人,他以直报怨而血溅鸳鸯楼我能理解,但是如果连马夫和丫鬟也不放过就太过份了,完全没了人性。

其次是戴宗,也曾是我神往的人物,这次却发现他原来是个既贪且黑的官匪,仗着一点小权力,新来的犯人谁不送够人情,十之八九都会死在他手里,而一旦得知宋江是道上的朋友,立即换了一副嘴脸,像见了自己亲爹一样,肉麻之状令人恶心。宋江掌权之后居然重用这等货色,可见梁山好汉们的素质。

此外还有张顺、李俊这批水害,当地渔民新打上来的鲜货不经过他们的许可不得出售,乘客们一量上了他们的贼船,不乖乖地交出身上所有钱财,转眼之间就会葬身水底。他们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简直是无恶不作。

最可恨是李逵,无疑是一台杀人机器,别的不说,已经归顺梁山并有立功表现的扈家庄全庄上下数十口被他杀个精光,谁为此负责了?扈三娘居然对此事不闻不问,是浑不关心?还是敢怒不敢言?我看是后者,因为李逵是戴宗的人,而戴宗与宋江关系非同一般则是谁都知道的事。

水浒传中根本不存在官逼民反的事,宋代商业发达,民间积聚了大量财富,占山为王实际是组织黑社会,通过非法手段占有这些财富,比较典型是梁山的创始人王伦,读书不成就落草为寇,首先遭殃的是过路的商人,因此谈不上造反。后来加入的很多是被梁山好汉们逼上来的,而不是官府逼来上来的。即使有林冲、杨志等人为官府所逼,也只能说是官逼官反,查一查梁山英雄们过去的身份,80%以上都有一官半职,而且混得不差。

2002年10月27日0时分

非烟回复:

甚是。黑社会大概就是这么炼成的,可惜组织仍然不够严密。要是弄成教父那样的多好,呵呵。

我对水浒一直没有过多好感是因为对打杀不感兴趣,对于书中人物,倒也谈不上有太多恶感,武松打虎是民间对个人英雄的崇拜,至于你所说的后来一个义字导致的乱杀无辜,基于作者本身对一个他眼里英雄的力、勇、智的描写,而这我倒觉得也真实(但不代表我欣赏),毕竟是草莽英雄,还兼具“流寇”气质,不可能超越现实生活去被塑造成一个品格高尚超越自身认识的成熟的人。这种包括李逵在内不分是非的蛮干、愚忠义气,这本身就是中国农民起义中典型的历史现象。但如果只是从这方面去看水浒,那也无疑夸大了这种局限性。

另外有一点不苟同,水浒的历史背景是徽宗年间,当时已经是对外屈膝,缴纳岁贡,对内,单是有名"花石纲“就足以饥民万千。我看水浒开头印象最深的是高俅,后来看金圣叹才知道写高俅原来是很高明的,是为了表明“乱自上作也”。

水浒的“义”字,我的理解是它的一个招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不管老施是个什么写作态度,他张扬的无非是在这种杀戮中义胆包天,敢于反抗。但落实到个人,往往就血腥气太重。话说回来,金镛笔下的大侠,又有几个在路遇强敌的时候从来没把身边无辜小二路人的性命取去的呢?

总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一种愿望,人性两个字,大有大的说法,小有小的理解。但毕竟不是每个人的生活我们都有权利和能力去评价的。有人看红楼梦还觉得是就是一帮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小资在谈情说爱,一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直都没有呢。

谈风:

最近对水浒发生兴趣,是因为一些现象让我觉得,一千年过去了,中国的官僚体制几乎没有进步。黑暗的官场与那个代没有本质的区别,腐败的习惯与方式如出一辙。

毛泽东一代人的理想是伟大的,如果生在一千年前,他们的事迹将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可惜的是,他们抛弃了五四前后的传统,受了俄国人的误导,偏离于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走上朱元璋的老路,亲手导演了一出历史的悲剧。直到最近,老江在行将退休之际,似乎幡然醒悟,亡羊补牢似地提出三个代表和与时俱进,但愿下一代能够切实施行,或者为时未晚。

关于武松的问题,建议逛逛再去仔细看看书中的那几章。如果武松早几个月犯事,他的恩人就不是施恩父子,而是张团练,武松也就会取代蒋门神成为施恩的对头。事实上,在血溅鸳鸯楼之前,武松已经深感张氏的知遇之恩,俨然成为张家的座上贵宾,并且入赘在即。回想一下杨志是如何被梁中书收卖重用的,就知道水浒中所谓的义字是什么鸟东西了,一句话,义者利也。

2002年10月27日15时分

非烟回复

墨子的“义”包含经济利益,所以有“义者,利也。”韩非的“义”则完全排斥利,看过一份资料上说他的“义”原则上是对“术”的脱胎换骨的改造。而朱熹强调“义 者,宜也”。我的理解是这个宜字和“术”没什么区别。

那么武松无论是利还是宜,都无脱于“义”字内涵。对于老百姓的观念,知恩报恩就是义,去报是首位的,报之后有没有利,那是其次,有利之后再怎么做,和义的关系已经比较远。所以,对于义者利也这句话放到水浒里四海皆准倒也不能同意。

至于中国国情,让我想起以前政治课经常会念到的一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的观点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是好自为之吧。

怪不得你最近要看些杀气腾腾的书呢,原来是有感而为啊:)

谈风:

怀特海在《观念的冒险》中说每一本史书中都记载着两种历史,一是书中的历史事件,二是作者的时代观念。如果我们将水浒传当成一部历史来看,其中还一种评论者所留下的观念史。从水浒人物到作者本身再到后世的评论者,其间经历了近一千年的时光,而对于杀人的态度和观念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杀了无数的人,闻不到血腥气;写了无数的杀人场景,闻不到血腥气;看了无数的杀人故事,闻不到血腥气。可悲而可怕的中国人,仍然生活的血腥气弥漫的现实之中,竟浑然不觉。难道真的没救了么?

2002年10月27日17时分

非烟回复

不要这么悲观,如你如我,现在不都看到这种血腥气而且愤然吗?不能拿我们的观念去要求所有人,但至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可以避免甚至消除这种血腥气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