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南都专栏《枪炮玫瑰》 完全匪徒手册 I -- 某人

共:💬19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II
家园 【文摘】III

岂在多杀伤

大约是在七十年代中期,日本东京闹失去曾经发生过一起抢劫运钞车的案子。这个案子的厉害之处就是在于劫匪仅仅凭借一支仿真玩具手枪和一个妇女用的防身辣椒喷雾就搞定了银行押运人员,而且成功逃脱,并至今逍遥法外,确实做到了“一枪不发,尽得风流”的劫匪最高境界。

这个案子在一定程度上能给我们很大启示:当面对良民的时候,匪徒手中的枪支,最大的作用也许是在威慑,而非杀伤。当年轰动一时的“千岛湖劫杀台胞”案件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歹徒从开始作案到最后杀人焚船,手中那些威震江湖的“五联发”只是起了一个威慑的作用。只是这个智慧型的作案思路未能一直保持下来,令人有点遗憾。根据报道,近十年来各地涌现的绝大多数匪徒基本都是掏枪就打的冲动类型,连一个小小的持刀蟊贼,最终都要搞出命案来,走入了“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的怪圈。想想帅哥布拉特?彼得的《十一罗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

其实在很多香港烂片里,都有过实战中使用仿真玩具手枪的思路,比如《刀手》里的雷宇扬,又比如《顺流逆流》里的谢霆锋――这两位是艺高人胆大,除了他们这种,还有的是被动使用的,运气比较衰,比如《中南海保镖》里的郑则士。只是这些香港导演的思路完全没有放开,未能充分开发玩具手枪的潜能,雷宇扬拿玩具BB枪的同时还必须掂着一只真家伙压阵,谢霆锋拿着仿真GLOCK的时候就被人追着屁股打,胖子郑则士更不必说了,这个家伙似乎根本就不大适合扮演警察,影片中的枪战里,他是拿错了玩具枪,差点被匪一枪打死。

反过头来,我们这边在几十年前就有很成功的范例,《小兵张嘎》里的桥段人人皆知,张嘎子同志从来就是用木头家伙缴获敌人的真家伙的。相反,在众多战争影片中,打红了眼,愤然摔下帽子抱起机关枪突突突的家伙,多半是很快就要被子弹在胸口钻出几个血窟窿的倒霉蛋。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作战主导思想就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从来就是以多打少,迂回包抄之类的干活。需要注意的是,和当年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悍然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你能说强大的秦帝国迅速垮掉和这次残暴的行为没有一点关系?)不同的是,即使是在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下,被煮了“夹生饭”的国军基本也都是被迅速编入了我军的队伍。辽沈战役时有个故事,说是解放军的担架队正抬着一个炮兵伤员往后撤,突然抬担架的民工发现自己抬的竟然是个国军,乃大怒,欲拳脚相向,吓得受伤的“国军”急忙解释:我投降啦,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刚才正调转了炮口帮解放军打蒋军呢!

想当年,毛主席的军事才能独步海内,“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级别,可这位军事天才,却几乎一生没有沾过抢(除了当年井冈山回师,挎过几天盒子炮),当年在山里遇到土匪,眼看要糟糕,还是被贺子珍手持双枪及时赶来,将他救下。不过这一点也不妨碍他指点江山,“又恰像台风扫寰宇”。当年在被在他的指挥下被扫掉的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也算是一代名将,年轻时就有抢杀老婆的凶悍行径,可是到了后来,一样被灭掉,只剩下当年的配枪S

“万里长城今犹在,又有谁见秦始皇。”

--------------------------------------------------------------------------------

警棍的传说

王小波的《青铜时代》里提过古代狱卒曾经使用过一种“驴鸡巴棒”的家伙修理囚犯,作用大概类似今天的警棍。不过根据王某人的一贯风格,这个玩意十有八九是他杜撰的,列位看官不必当真,但是时代的进步带动警棍的发展却是王二没有料到的――就在上个月,石家庄警方推出了一种长达一米半的巨大震暴警棍,上阵时须得二人合使,倒是有几分当年倭寇打仗时所用野太刀的影子,不论是其口径还是威力,均远非古代狱卒所使的小棒子可比,歹徒挨上一下没准脊梁骨都得被砸断,端地利害。

在我国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保卫系统比较发达,每个单位都有一批警械(甚至包括大量枪支),兄弟我那会还很小,喜欢假装天真地往保卫科窜,把他们的家伙玩了个遍(枪除外),那会最喜欢玩的是手铐和保险柜,因为科技含量高;最不喜欢玩的就是警棍,一根棒棒,屁意思没有。

扭转我看法的是某天夜里闹小偷,我被窗外的喊声叫醒,探头一看,只见数条保卫科的身影在追捕一条大汉。保卫科的哥哥们大概是平日疏于训练,眼看着距离越拉越大,贼人就要溜走,危机关头冲在后经警哥哥奋起神威,将手中的警棍掷出,命中歹人腿窝,歹人双腿一弯扑通跌倒,乃束手就擒。

第二天我早早爬起,跑到保卫科参观。那时歹人已经移交公安机关了,只剩下经警叔叔大力吹牛擒贼经历。我要过昨夜立功的那根警棍,仔细研究了一通,发现其结构是粗壮的弹簧外裹橡胶,以弹性增加打击力,十分了得。当时就起了据为己有的心思,可是经警哥哥警惕性很高,没有答应。

多年以后,我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国营764厂的产品清单,才发现国营大厂后来出产的棍子大多没有了当初的复杂工艺。想当年杂七杂八的品牌警棍充斥市场,质量良莠不齐,某些设计也不乏创意,除了我童年看到的弹簧棍,据说还有一种灌了水银的厉害玩意,具体实用报告没听人提起过,但是完全可以想象――砸在人头上,接下去一定就是扑通一声,人像木头一样被K.O。

不过水银警棍还不是最厉害的。以前抢劫银行不是很疯狂时候,银行保卫的一种重要武器就是天津764厂的一种狼牙警棍(后来歹人的武器先进,狼牙棒吃不住就换上霰弹枪了)――厂家编号是7608,此棍全钢打造,浑身上下布满短钢钉,危机时刻还可以临时加上长钉,人若是挨上一下定是遍体鳞伤,威猛无比。兄弟多次去银行取钱时就盯着这个家伙看,看得多了反倒是保安哥哥不自在,干脆把棍子藏到背后不给我看了。

但是凡是有利必有弊,狼牙警棍最大的问题就是携行性差。现在国内多个城市警察配备的三节伸缩警棍是仿造的美国ASP战术警棍。这个家伙别在屁股后边不显眼,虽然威力不俗,但是和犯罪分子敌对时总是少了那么点威慑力,有个美国人考文(著名刀具MOD DOG的制造商)就曾经自己动手,在ASP战术警棍的棍头加了一圈钢钉,这可以说是威慑力与便携性的完美结合了。

--------------------------------------------------------------------------------

那些佩刀的年轻人――折刀篇

80年代早期,确切地说是在83年严打之前,街上的小流氓都习惯随身揣一把小折刀。现在来,他们当时追求的也许仅仅就是个携带方便,但是后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一语不合拔刀相向而最终致死人命的,恰恰多是这种小家伙。

当年的折叠小刀,展开不过七寸,比一般的水果刀大不了多少。带在身上不仅毫不起眼,对于混混来说,简直还有点气势不足――《鳄鱼邓迪》里有个拦路抢劫的小混混就因为刀子小了,反而被受害人邓迪先生嘲笑――所以打架斗殴时身负重任的“先锋”(有些地方称作“头炮”的)一般都是揣着一大一小两把刀的。同样的道理体现在日本武士腰边一长一短两把刀上,他们叫做居合(拔刀术),两军交战时长刀被困住或者脱手,这时非常卑鄙地突然抽出短刀,向对方痛下黑手。明末官军和倭寇交战,就在这个项目上吃了大亏。

从这个角度看,小折刀是有其局限性的,但它所欠缺的仅仅是气势,而隐藏的杀机一旦显露,则会给对手留下更加深刻地印象。有个反面的例子,菜刀在很多人眼里大概是一件威猛的兵器,但是事实非常令他们失望――1983年著名的唐山“菜刀队”,24条大汉半年多时间作案18起,致伤17人却无一死亡(按,仅仅是武器的案例分析,不是替菜刀队惋惜,读者明鉴),菜刀威力之差可见一斑,唯大凶器论者可以休矣。而同样是在80年代初,广州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的解放军退伍侦查兵,就因为见义勇为而被流氓团伙用匕首捅死。一直到很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很还常常可以从法制节目中看到那些身负命案的凶器多是匕首短兵――砍刀一类多是流氓团伙收保护费时吓唬老百姓的。

针对当年的治安情况,公安系统还装备过一种推拉式警用匕首,这种东西非常类似于后来广为流传的直出式跳刀(在西方叫做OTF “OUT OF THE FRONT”),只是多了一个嵌着蓝盾标志的帽子――对于这个笨拙而多余的“安全设计”,我从十岁的时候就开始不理解,一直到现在――在我的印象里,这批推拉式警匕后来正是因为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双重欠缺而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它对手的匪用直跳却很受欢迎,而且当年因为货源紧俏,团伙内身份比较低的小喽罗是没有资格使用它的――他们一般是用侧跳或者背锁折刀,而后者纵凶悍如BUCK110者(参见《杀死比尔》乌玛用来割断医生脚筋的那把刀),终究无法摆脱一般人眼里水果刀的恶劣形象。

关于直跳的案例,多数大同小异。我知道的一个是某学生团伙的头头有次和人发生矛盾,随手抽出直跳指向对方胸部,出刀同时顶出推刀钮――于是正中心脏一刀毙命。我相信这个故事要是隐去时间地点等等一切背景,和你听过的大概就是一个样。

而有所不同的是我那个故事还有续集,话说那个携带直跳弹簧刀的老大被抓走之后,那个地区出现了一个穿着牛仔短裤的新老大,该老大学过武术,当过兵,还进过监狱,实战经验丰富得不象话。他的腰里挂的却不是直跳了,而是一把武术用品商店里买来后开了锋的双刃短剑。

--------------------------------------------------------------------------------

那些佩刀的年轻人――直刀篇

我有一位长相类似刘青云的校友,某次潜入伟大的首都,日日在潘家园一带流连,于漫天的假货之中找到了一把残缺的日本30式刺刀,花了100块钱毅然买下。

再说那30式刺刀,乃是日本军国主义利爪,早年频繁现身于革命战争影片之中,时常挑着膏药旗进村扫荡,经常用于杀害村民,令人印象深刻。我那校友的30刺到手时已然是残破不堪了,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它已经被锯掉了护手钩和套火环,如果再取下钢鞘,那么基本就看不出那是一把刺刀了。

根据他时候的分析,这把刀之所以被锯掉护手钩和套火环这些牵绊而保持了棒状的简单外形,完全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的武斗形式而做的改动――当年武斗不比日本鬼子拿着38大盖拼刺,还要勾挂对方兵器。武斗往往是近身肉搏,一刀定生死,出刀一定要快。平时刀插在身上,遇上敌人突然要往外拔,那些牵牵绊绊的护手钩套火环往往会挂住衣服酿成大祸――也许在当时不会有人想到,多年之后世界各国设计军警枪械时都要考虑到这一点:手枪必须具有流畅的外形以保证出枪速度。

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武斗,一直到83严打之前,军刺就一直活跃在那些不安分的年轻人手里。由于我国对制式装备的严格管理,我军装备的56刺则很少流出,小坏蛋们手里的也多是侵华日军遗留的30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后来的刺刀设计目的都已经发生了转移,冷兵格斗功能多不如半米多长的30刺。你要是见过56刺就能知道,这些折叠刺刀完全没有可以拿捏的地方,即使是扁刺也放弃了劈砍的功能和棱刺一样没有了刃,远不如30刺可砸可砍来得顺手。(这里需要插一句嘴,56式棱刺在越南战场上和苏式AK扁刺拼刺时未能发挥出想象中的优势,让人严重失望)

不过,尽管是非制式装备的30刺,在当年也不是人人能够搞到。于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召唤下,江湖上又涌现出了各式各样古怪的兵器,水管叉,自行车锁,武术表演用短剑,螺丝起子等等,其中又以终极武器三棱刮刀为最。

那三棱刮刀模样凶狠,而且通体覆以黑漆防锈――在这一点上,它和战术刀具的战术涂层(主要是防反光暴露目标,兼顾防锈)不谋而合。更加要命的是,这个家伙是一个尖尖的锥头,远比56式棱刺的“T”形头来得凌厉――我甚至怀疑后来设计的63式棱刺是否就收了三棱刮刀的启发――而且三条锋线锋锐绝伦(比63还要厉害得多),锋钢刀体本来就是用于刮削金属的,在硬度上完全可以笑傲大多数刀具,堪称是一代名器,武林至尊。直插在自行车把手上,晃晃荡荡,杀气凛凛,敌人望风而逃。

正是因为三棱刮刀的凶猛,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它在刀具管制条例里都是作为重点的一项被单独提出强调的。不过在后来的刮刀生产上,好像厂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有意弱化了刀体与刀柄的连接部位,刀体轻轻一抽就从刀柄之中脱出,强度大打折扣,已经不再是一件合格的凶器了。

--------------------------------------------------------------------------------

(严重感谢主任一下,好多故事都是听他说的,找机会过去了请主任吃饭)

“丢枪”的故事

兄弟我小时候为了买玩具手枪,曾于午睡时偷偷翻过我妈的衣兜,盗得小面额人民币若干,在学校门口小贩处货手拉机一把(多年后想来,大概是一把M1911),放学时“黑枪”无处隐藏,乃寄放同学处,结果第二天一来同学就说我的枪给搞丢了,气得我数月不和他说话。

这个事情告诉我了一个道理,枪不能乱放,否则就有失踪的危险。玩具手枪是一回事,真枪也差不多。我有一同学的舅父当年乃是某大型国企的保卫干部,此人仗义疏财,唯有一个酒后无德的缺点――具体说就是爱撒酒疯,常常是在眼花耳热后从保险柜里掏出六四配枪,对着天花板打上几发助兴。后来这个毛病终于惹了祸,又一回他带着家伙和朋友在外喝酒,喝完后出来,被小风一吹,觉得酒劲上来了。这时他还有点清醒,掏出配枪递给了旁边的朋友:“我喝多了,你帮我保管,明天我去找你拿”……

这个事情的悲惨结局你大概能猜到,当时那个朋友醉醺醺的,两个醉汉来回谦让,第二天就发现那只枪丢了――事后该保卫干部发疯似的掘地三尺找枪,终于没找着。

在很长的一段时

_________________

减肥要越减越勇,瘦身要坚定执着。

(摘自《胖子情歌》,2004)

返回顶端

bahamut

加入时间: 2003/11/02

文章: 795

Points: 895

时间: 2004-12-09 周四, 下午5:03 标题: 续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为了避免大意失枪的事故发生,在相关人员配枪之时都是配发了一根枪纲,让枪和裤腰带捆在一起的。开始是牛皮的,后来换成了尼龙绳。可是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麻烦,最后都拿去穿钥匙了。2004年年初的时候,西安某押运员就因为忘了系这个小玩意,丢了一只六四,后来悬赏10000元寻枪,结果还比较幸运,枪被人送回了。

当然,枪纲一类都还是细节。枪在警察手里,不光是自己的作战武器,更重要的是武器一旦落在罪犯手里,天知道会出什么事。于是为了护枪,就发生了许多悲壮的故事。90年的时候,辽宁省一乡镇派出所里出过一位二级英模蒋德国。他是一位快要退休的老警察(出事那一年他48岁),夜里出任务,遇上两名歹徒袭警夺枪,老警察和两名年轻力壮的歹徒搏斗时枪卡了壳,紧急关头,为了避免枪支落入歹徒手里,他没有交枪投降,甚至没有花时间推出卡住的子弹,而是作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枪扔入草丛中。歹徒在黑暗中寻枪不到,恼羞成怒,刺了他13刀,刀刀致命。

2004年的8月,更疯狂的一伙匪徒在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步行街上袭警夺枪,大概是受了世界上恐怖主义的风潮影响,他们在敲翻警察,撤离现场时,竟然还扔出了一颗冒着烟的土制炸弹,被袭巡警担心炸弹伤人,勇敢地压在了炸弹上。不久后,三名歹徒杭州落网,而警察的运气也不太差:当时炸弹没有爆炸。值得一提的是被枪走的那只枪,一个匪在围捕时用它自杀了,这个小家伙也算为他的原主人报了仇。

--------------------------------------------------------------------------------

(还有上老……这个是听他说的)

板砖破武术,板砖破手枪

中国民间武术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叉眼,掏档,戳喉结,打后脑,反关节等实战意义极强的绝技杀着,民间说法叫“黑着”。但所谓“黑中自有黑中手保?除了这些徒手格斗术外,我们也讲“善假于物”,使用黑着的人认为成大事不拘小节,倒不一定要拘泥于“君子”的虚名】/FONT>

《许三观卖血记》里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小屁孩许三乐被人欺负后找哥哥许一乐替他出气。一乐听说对方实力不俗,在去决斗的路上捡了半块烂砖头。待走到敌人近前,抬眼看准对方的脑袋,也不多言就一砖头拍上去给人开了瓢。这就叫“好拳头抵不过烂砖头”,赖皮武术家有云:“板砖破武术,片刀破气功。”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种套路就背离了武学的本意――《陈真》里边有个日本武术家说,打倒对手最好的方法不是武功,而是手枪。我认为这个话除了表达武术不是用来打人的意思之外,还充分暴露了这个小日本对于手枪的无知和对其威力的过分夸大。“板砖破武术”的故事相比大家都听得多了,而“板砖破手枪”的天方夜谭想必大家是闻所未闻。

话说该天方夜谭发生的时间是在2003年11月9日,地点是在重庆市郊某镇。三名小偷潜入居民楼行窃被楼房住户发现,该市民立即报警,警方得信后,派遣两名民警持枪前往事发楼道封堵歹徒。三名歹徒一看逃不掉,躲在了楼道拐角处,抓起身边砖头向外投掷,企图以砖头作为火力掩护突围逃窜。民警发现了他们的企图,鸣枪示警,然后向楼道口射击,用火力封堵了歹徒的逃跑路线。然而好景不长,6发子弹很快打光,此时:

“一歹徒突然高喊:“子弹打完了,冲!”三歹徒随即挥舞猎刀呼啸而出,砍向挡在面前的民警。杜XX(民警)右手大拇指几乎被对剖开,左膝盖中了一刀,倒在楼道。民警杨XX左小臂被划出长长的一道口子,血流如注……三强盗冲出小院后,居民们听到一阵汽车发动机响起,强盗随即不见踪影。”(此段文字摘自《重庆日报》,假一赔十)

上述这个“板砖破手枪”的事情中,当事两位警察除了枪法令人遗憾之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英勇。问题在于面对砖头悍匪,警察打完了子弹确实比较无奈。根据报道描述,两位民警在被匪徒砍倒后,还和逃窜匪徒有过一段扔砖“交火”,但是同样遗憾没有建功――很明显这是投弹的功夫不行。想当年“军中枪王”李建军,枪法如神自不必说,投起手榴弹来,一扬手就是70米,即使换成板砖的话,也一定能砸得敌人抱头鼠窜。

连严打都不让提,小田更不能说,要保密。。。我在下面两篇里稍微说了下。。。

五四手枪:威震江湖

--------------------------------------------------------------------------------

http://www.sina.com.cn 2004/08/06 10:08 南方都市报

  枪炮玫瑰

  胡坚专栏

  二十年前那场波及全国的“二王”大追捕直到今天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那二王兄弟,堪称建国以来影响力最大之悍匪:首次作案盗窃部队医院,即杀伤十余人,世纪末张君团伙亦远不能及;此后二人从沈阳流窜南下,流窜全国作案,打死打伤公安武警革命群众多人。十年后白宝山用上了81-1从北京流窜到新疆也比不过他们;最凶残的是在最后被围捕时二王还负隅顽抗,打死军警二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田明建案件后,治安大为好转,便再没听说过有如此凶悍之歹人。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次追捕,让很多老百姓听说了国产五四式手枪。当年二王兄弟出道的时候就有从部队偷出的三把五四,后来在武汉岱山检查站还打死一个人抢了一把五四,统共是四把。后来全国通缉持枪在逃案犯时,衡阳有一个女同志十分了得,拼死抢下了二王兄弟的五颗手榴弹和一堆子弹,避免了更大的危害。

  再回头说那五四,乃是新中国成立后,仿造苏联TT30/33式托卡列夫手枪制造的。由于装备时间长,工艺不断进步,加之周围国家的仿制,导致有多个版本的出现。此枪的特点是穿透力强得不像话。江湖上曾经有个故事,某警员执行任务时,在室内扣动扳机击发该枪,威力无比的枪弹打穿了一个人体后不屈不挠又把后边的人打了个透明的窟窿――还没完,然后撞在墙上发生反弹,跳弹又把一个倒霉蛋的头盖骨给掀开了。一箭三雕,可谓威力无穷。

  虽然这个传说让人联想起《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真实性无法证实,但五四手枪的穿透力是毫无疑问的。上世纪90年代初,五四手枪因为价格便宜量又足,被境外黑道分子大量使用。因为护板上有五角星标志,该枪在香港那边被黑社会兄弟亲切地称为“大黑星”。使用该枪可以轻易地打穿防弹衣和车门,普通市民躲在砖墙邮筒之后亦难逃厄运。影片《辣手神探》就以吴宇森的方式反映了这一状况。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作为警用手枪,五四的侵彻力有余(容易误伤群众),而停止作用(弹头在体内翻滚造成伤害,放到罪犯)不足,被后来的六四式手枪逐渐取代。但是在民间众多地下造枪窝点,五四仍然是主打产品。有的土枪即使是在内部结构上都模仿了六四式,但外观仍然是五四的样子。原因一方面是五四容易加工,更重要的是五四远比六四看着威猛,而且比之勃朗宁之类大威力的外国货更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你要是拿个M9,他或许以为你是用玩具吓唬他呢,但是只要看见五四,他就一定老实。

--------------------------------------------------------------------------------

乃知兵者是凶器

我们祖宗的教诲是:“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但是由于大多数男性心里的尚武精神,导致从万里长城到布达拉宫,国内众多旅游景点都喜欢出售一些银样腊枪头的刀剑做旅游纪念品。有朋友当年从少林寺门口购买广东阳江制造的西洋马刀,这就是尚武情结被奸商利用。这套伎俩传到好莱坞,被无良片商发扬光大,众多魔幻题材影片中造型古怪的西洋冷兵器都能吸引众热血男儿艳羡的目光。

在众多不专业的影片(如《魔戒》)中,冷兵器道具都是由美国联合刀具公司出品的。这个公司生产的刀具不用于执法部队,也不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它们仅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影视道具,给外行看热闹用的。但是也有富有专业精神的导演,在道具方面努力做了功课,这里需要表扬的是昆汀塔伦迪诺。在他的《杀死比尔》里边就出现了SOG公司的沙漠短剑S25?D?D如果你玩过反恐精英的话,那里面的刀具就是SOG公司的另一款作品:S37。

关于SOG公司的来历,有个著名的段子。据说那是在越战时期,美军培植的一支南越特工队伍使用的刀具。他们惯用440系列不锈钢做刀,这种古老的钢材在现在看来可能显得不够MODERN,于是引入BG42赶时髦。可是落伍的印象已经深深形成了,反恐精英的最新几个版本里,刀具已经换用了STRIDER的定制手工刀?D?D这是一把比很多枪都要贵的刀。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会使用这种刀具作为制式装备。

中国民间造刀多以汽车弹簧钢板为最,造出来的家伙虽然不如西方几个大公司血统纯正,但是实用绝对没问题。根据当年的江湖中人描述,80年代初小流氓打架斗殴还用过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30式刺刀。至于我军装备的56军刺,81军刺,乃至最新的95军刺,则由于管理严格,很少流失民间。我中学时代有一个同学的爷爷行伍出身,收藏有一支我国列装多年的65伞兵刀。棱骨双锋,刃上开有一个割绳钩,发出慑人的寒光。由于刀体上有一个倒钩,搏斗时可能会出现钩子挂住敌人肋骨导致武器脱手,因此该刀还有一个省掉割绳钩的版本,即侦察兵匕首,曾经在南疆的战场上伴随各大军区勇敢的侦察兵在茂密的丛林里和敌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而同样在越南茂密的丛林里,靠着造型简单的KA-BAR军刀砍树杀人的美军士兵恐怕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好莱坞的一部影片《THE HUNTER》里竟然会出现那样一把类似斧子的怪胎生存刀?D?DTRACKER。如果硬要说这种刀和丛林生活有什么关系,那么我猜测TOPS公司用1095这种古老的钢材来制造这把“斧子”,也许正是为了向KA-BAR公司久经考验的USMC MARK2致敬。

--------------------------------------------------------------------------------

刀子嘴怎敌得打鸟枪(代开栏语)

 流氓史上最具偶像气质的小马哥曾经说过一句牛逼轰轰的话:“我最恨人用枪指着我的头。”这句话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我的很多同学模仿过,但是他们都没有我说得有感觉,因为没有几个人能有机会像我一样被枪指过头。

  话说我小学的时候和几个臭小子路过某大学的操场,赶上一帮大一的学生仔军训休息,著名的56半自动步枪在地上摆了一溜,我们几个小孩凑上前去看,有一个大学生就跑过来轰我们。俺当时人还小,可带着一群小跟班(还有MM),不能服软,算准了他不敢打我,于是抬起小脑瓜和他牛逼地对峙。

  没想到那小子从地上拎起一支56半(我好像记得这个家伙啪的一声把三棱刺刀都打开了,动作还很熟练),骂骂咧咧地对准了我的脑袋。

  当时俺的小脸一定吓得煞白(我们每天路过,知道他们打的是教练弹,但是枪口在眼前,枪里有没有教练弹,有教练弹顶着脑门打出来是个什么样,都不知道了),俺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狠话,看着那个兔崽子凶巴巴的样子,一转身落荒而逃……当时也忘记小马哥那句话了。事后再多次说起,终归是少了现场感。

  事情经过基本就是这样,很多年后我也进入大学开始军训,打靶时分发下来的枪是破旧不堪的56半和56冲。打CS的男生纷纷选择了长着AK47外貌的56冲,结果后来打靶时又大呼上当――要知道,56半的精度比56冲可强多了,用一位民兵兄弟的话来说,那是加个准镜就可以打狙击的家伙。可就是拿着这么一个宝贝,俺竟然把5发子弹全部打脱靶了,想是在小时候被那家伙顶着脑袋吓出了病根。

  值得一提的是,我军训的时候枪支管理变得十分严格了。俺一个同学一时忘形,提着空枪转身和人说话,被小教官连人带枪一下扑倒在地,一顿狠K。这显然是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过几起涉枪大案,给枪支管理带来了很多思考。比如著名的中国刑侦一号案里,反派男一号白宝山当初携带一支压满子弹的56半自动,乘面的和6名拿着54手枪和79微冲的巡警打了一场遭遇战。巡警被罪犯打了个措手不及,白某心狠手辣,从面的上一个翻滚落地,手起枪响,三名巡警全部被击中。罪犯边跑边打,仓皇逃窜。其后又天南海北流窜,连续抢夺了一支81自动步枪和一支54手枪,犯下惊天大案。案件侦破期间,罪犯出众的枪法曾经一度使警方认为他是有过战斗经验的军人,谁知最后抓住一查,那人没当过一天兵,全是拿气枪打鸟练出来的枪法。

  所以说打枪这个事是要讲天赋的,耍嘴皮子如我者,不服不行。

--------------------------------------------------------------------------------

又伟大了一把

 话说某年十一黄金周,俺和两个同学计划“流窜”到东京汴梁去享受小吃。从武汉坐到郑州已经是夜里一点,转往开封的汽车要在4个小时后的拂晓出发,我们三个土了吧唧的家伙吃了点面条,就开始在郑州火车站周围不断地绕圈走动。

  那里地形奇特,环绕火车站的是几个大商场,每条街基本都有一个裹着军大衣的保安半梦半醒着。走着走着,三个无聊的家伙发现路边的安全套自动售货机比武汉的先进,于是走上前去。三个脑袋凑在一起研究了一下,发现是从一块钱到三块钱三个档次的,不像武汉,就一块钱一种,有个家伙还拿了三个钢崩从机器里买了个最高级的来研究……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倒霉的好奇心坏了事……我们三个人都没有注意到100米远处的一辆白色面包车。买完东西继续往前走,离那车还有20米,靠在车前面的一个人突然向我们招手。我们独在异乡,犹豫着不敢过去。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会儿,只见面包车的门哗地拉开了,跳出两个提着79轻冲的人,枪口斜支楞着,也不知道是不是指着我们,三人站成三角形,虎视眈眈。我们三个战战兢兢走上前,掏出证件表明了清白的学生身份,警察叔叔挥挥手说没事了。斗胆一打听,原来是正在抓坏蛋,远远看见我们三个鬼鬼祟祟地买安全套,不像是好人,于是就盘查一下。

  我偷偷一回身……靠……后边还有两支79远远地瞄着。

  我的第二次枪口危机相比十年前那次有了显著的升级,最明显的就是设备,瞄着我的家伙从56半自动一跃而成了79轻冲。按照这个速度跳跃,我下一次看到的就应该是最新的95而不是81了。这里必须插一句,79轻冲乃是我国一代名器,没有护木,打两匣子弹以后,前边就会冒出缕缕青烟,人手拿捏不得,否则就成了台湾名菜铁板烧。不知道这个问题在自卫反击战时是如何解决的,反正“文革”时期上海的造反派还专门为此给79加装了散热附件,看来是被烫出来的教训。再就是该枪的导气结构十分精密,要用的时候经常是连发打不响,好在现在武器是专人保养,临战还要检查一下,基本杜绝了临阵掉链子的恶劣现象。

  1981年里根遇刺时,贴身保镖于乱军之中从西服下抽出“乌兹”的勃勃英姿被摄像机拍下,“乌兹”由此名震天下。而79也有类似的辉煌战例,话说2000年的时候,首都东北角曾经围捕持枪悍匪,在双方狭路相逢的生死关头,我方侦察员从肥大的夹克里抽出79微冲手起枪响,先敌开火击中罪犯,一时间场面极其火爆。造型简单的79竟隐隐给人带来一代名枪的错觉。兄弟我生平能被这个家伙远远指上一次,也算是伟大了一把。

--------------------------------------------------------------------------------

那些忧伤的悍匪们

  2004年7月26日,《这个杀手不太冷》在台湾上演现实版本。悍匪张锡铭在KTV潇洒之后,和另外三个兄弟一道被百来号警察堵在了老窝。按照媒体的说法:“警匪激战六小时,交火3000余发”,最后张大侠竟然穿着警察的衣服从警察眼皮底下跑掉了――唯一遗憾的是,现实版中陪同杀手成功逃脱的不是小美女纳塔丽?波特曼,而是一个老阿伯――作为电影来看的话,商业元素就差了点。

  据报道,张锡铭团伙除了国际黑道弟兄们惯用的AK47、M16之外,还搞到配了激光瞄具的M4A1、手榴弹等等,火力十分了得,台湾警方为此史无前例地下达了“基层回避令”,基层警察遇上张锡铭,只能向上面报告,不要正面迎战――也许你能记得,2003年哥伦比亚公司炮制的票房毒药《S.W.A.T.》的宣传海报上就写着这么一句:“连警察也得报警!”

  但是和1997年的洛杉矶银行大劫案相比,这次台湾的特警霹雳小组的表现就很差劲。当年的美国枪匪穿的是ⅢA级以上的防弹衣,拿的是上了81弹鼓的AKM,火力凶猛、防护到位,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两台横冲直撞的小坦克。特警的MP5根本放不倒他们,但是他们运气不好,再加上能打不能逃,最后还是给S.W.A.T.收拾了。

  相比这些美国同行,张锡铭一伙虽然牛逼,可在火力和防护上还是有一定差距,而且他们还是在酒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遭遇战。台湾警察却是早有准备,围剿作战,调集精锐,弹药充足,现场有足够的部署条件,100来号警界精英修理四个醉汉,但打到最后,却只打翻一人、投降一人、逃跑两人,真是天大的笑话。

  另据说,现场旁边就驻扎着海军陆战队第99旅,在仗打得最吃力的时候,警方与他们商量,想借一个M109自行火炮上去支援,可是不知为什么,一直到最后,也不见他们“看在党国份上,拉兄弟一把”。

  不过话说回来,万一当时台湾警察借来了M109自行火炮,那么张锡铭也必将作为刑事犯罪中死于自行火炮的第一人而青史留名。自从1992年的平远街缉毒巷战结束之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看到这样轰轰烈烈玉石俱焚的大场面了。

--------------------------------------------------------------------------------

“要注意录像”

 在去年7月间上映的《美丽任务》里,刑侦部的钟SIR和一干废物手下学人家G4保护要人。在保护途中笑料百出,杀手没有命中目标,倒是这群保镖把中心人物连拉带拽,摔打得骨断筋裂。这个事情不禁让我们开始深深怀念杜琪峰《枪火》里的那几个黑社会兄弟。但是我想说明的是,保镖再优秀尽责,运气不好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哭笑不得的结果,观众不必对钟SIR一伙过于苛求。

  1981年3月30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希尔顿饭店门前遭到神经病枪手欣克利袭击。当人群中射出第一发子弹时,里根的贴身保镖蒂姆立刻转身面对枪响方向,伸开手脚,造成尽可能大面积的人盾保护总统,用自己的肚子替里根挨了一枪。此时另一个保镖麦卡锡也毫不含糊地冲向枪手,到第六颗子弹出膛,他已经把枪手扑倒在地。见此情景,在场的其他特工队员和华盛顿警官就表演了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见的一拥而上抓捕人犯的壮观情景。

  在麦卡锡迎着枪手飞扑的同时,里根的卫队长帕尔和他一名手下已经敏捷地开始把总统往防弹轿车里塞,可就是因为这两位身怀绝技的大内高手反应太快,才造成了意外的发生――枪手射出的子弹还没来得及落地,其中一颗撞在了总统防弹轿车的装甲上后反跳起来,准确地迎上了往车里钻的里根总统,子弹从左肋下射入,击断一根肋骨,钻进左肺叶中部,距心脏仅两个半厘米。

  一般情况下,子弹飞速旋转,弹头形成强大气流冲击力,能够轻易地将人体内脏震碎。但是里根总统既是万幸里的不幸,同时还是不幸里的万幸,因为那是颗跳弹,射入人体的时候,已经是其势不能穿鲁缟了。再加上英明的卫队长帕尔临时决定总统车队改道华盛顿医院(原定计划是返回白宫的)及时抢救输血,这才把倒霉的里根总统从肺部大出血的生死关头挽救回来。

  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出现了一个让人很郁闷的结果。人们惊奇地发现,凶手欣克利行刺总统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博取好莱坞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芳心。他首先学习了科斯特的成名作《的士司机》,然后天真地把福斯特和她在影片中扮演的那个小妓女等同起来,再然后把自己当成罗伯特?德尼罗,开始学人家刺杀总统。我想,当时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庆幸欣克利观摩的是《的士司机》而非《豺狼的日子》,否则,在后者更为专业的指导下,里根总统命运如何还很难说。

  有个资料上说,当初刺客欣克利预备下手的时候,还向身边一位摄影记者提醒了一句:“要注意录像。”看来真是很有明星气质的一个杀手。我也相信,这个业余明星的伟大表演也深深地震撼了他的梦中情人朱迪?福斯特(小道消息说,福斯特至今未嫁也和这桩著名的美国往事有关)。只是他其余的愿望却不能实现了,法院虽然宣判他是神经病,无罪,但同时也把他收拾进了精神病院,享受终身治疗。唉,好莱坞电影害死人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