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孩子们的血能否换来媒体责任感? -- 胡亦庄
这星期里有几条加强校园警卫,表彰北京狙击特警的新闻,显然是针对此前几起发生在校园与幼儿园的恶性案件。但是胡某觉得,这些新闻是给尚且惜命的人看的——对于杨佳、成都引燃公交的老头、山东锤童自焚的人,可能就没有效果,因为这些人自己想死。
社会里大多数的平衡法则,都是建立在“人不想死”这一前提下。一个人一旦想死并且仇恨社会,社会很难避免损失——不只是中国,那些允许私人拥枪拥飞机的发达国家更没有办法。
关键还是要让人“想活”,让人避免仇恨社会。
2009年到现在,中国每次极端事件之后,总有帖子第一时间出来指责:指责民族政策,指责法律体系,指责警察软弱,职责警察残暴,指责汉族/维族不团结没血性,指责管制太严,指责管制太松,指责媒体不负责任,指责被剥夺知情权,指责房价太高,指责贫富差距太大,指责没有陈胜吴广,指责杀手不去杀贪官。
有人说了,这叫“归因”心理,就是非理性的把失败的责任都推给别人,推给社会。
现代社会讲究“知情权”。可是“知情权”是中性的,如果“知情人”只知道借机“归因”,只能会制造更多的恶性案件,制造更多要知的“情”,为“归因”提供更多的素材。
在美国,一旦发生校园枪击案等事件,总会有人站出来组织烛光晚会,而且会把死去的杀手也作为死者一同悼念。有些中国人不能够理解,觉得这是美国人“有病”或者是“愚”——其实这是美国社会的“聪明”之处:把杀手的自杀也作为社会的损失,可以第一时间稀释社会的“归因”心理,避免极端事件在活着的人心里引起极端的思想。
而中国的那些“聪明”人呢?他们一但听到恶性案件,就附加上来自自己的不满,借“知情权”四处传播;当他们生活里遇到不愉快时,还不时提起这些恶性案件,呼唤呼唤杨佳。这些“归因”的言论,毫无障碍的传给了社会里的另一些人,也许激起更多的负面情绪,也说不定就把某个不极端的人向极端推了那么一下,把“归因”发展成“归阴”。
两年前的春天,中国的网民因为挑战西方主流媒体而引起关注。于是有人说,“媒体”的概念已经不局限于CCTV和CNN,每个能发短信、发帖的人都是一个小“媒体”——但问题在于,有多少网民会用媒体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了呢?
胡某并不是说网民都不许抱怨——可以抱怨,但是要挑合适的时间。在极端事件发生时,中国人应该冷静,安慰生者,哀悼死者,珍爱生命,留点口德。
因为这样对大家都好。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孩子们的血能否换来媒体责任感?
🙂“挑战”一词欠妥 长少年 字196 2010-05-12 09:52:23
🙂既然要去死,何妨为我做点事? 肥狐 字302 2010-05-09 19:16:15
🙂比拟不当。恰当的是“既然要杀人垫背,为何不杀恶人” 高斋见野 字48 2010-05-10 15:54:50
🙂现在社会有点看不懂 1 肥狐 字400 2010-05-11 06:22:39
🙂冲到警察局杀人的,一帮NC称之为爷,就是起源 熊熊熊熊 字98 2010-05-12 10:26:50
🙂没错,既然要死,就要死出价值来。 陈笑东 字80 2010-05-10 18:33:29
🙂现在又变了,人家说不该一枪击毙,反正警察怎么做 我是红老虎 字8 2010-05-08 19: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