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重访上海音乐厅 - 聆听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演出小记 (之一) -- 沐桩子

共:💬22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重访上海音乐厅 - 聆听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演出小记 (之二)

RNO的名字实在是如雷贯耳。这个乐团在1990年前苏联结体后方才成立,然而在其在成立后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一跃成为了世界的一流乐团。这个乐团的创始人就是当今乐坛上在钢琴和指挥领域大放异彩的奇才普列特涅夫(Pletnev)。虽然挂着“国家 National”的标记,其实RNO倒是一个完全“民营”的乐队,除了莫斯科市政府在演出场地的租金上给予优惠外跟政府好象没什么瓜葛。乐队成立得到了乐坛泰斗罗斯特罗波维奇以及其他许多国际级大师的大力帮助,并自成立起就罗致了前苏联国内一大批其他一流乐团的顶尖高手,据说单单其小提琴声部里就有来自其他乐团的六名首席,足可见其人才济济。乐团采用了灵活的西方乐队的管理组织体制,并与俄罗斯许多国际企业及本土新贵企业迅速建立了牢固的赞助关系,从而在几年的功夫里迅速解决了使许多大乐团挠头的财务问题。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在普列特涅夫的率领下RNO声誉鹊起,迅速建立了其作为俄罗斯音乐权威的国际地位,加上宣传得法,其国际地位甚至有超越老牌的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也就是“列宁格勒爱乐”)的架势。

初次听到RNO是大约94年的时候听到的一组普列特涅夫指挥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曼弗雷德》的唱片。在此以前许多年我一直是将穆拉汶斯基(Mravinsky)指挥列宁格勒爱乐的版本作为老柴交响乐的至高典范的,手里收了其从磁带,LP唱盘直到CD的多个版本。后来听到扬颂斯指挥奥斯陆交响乐团的版本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扬颂斯版本在感性色彩上的营造以及那个录音版本音响的完美可能更对我们当代人的胃口。

然而总觉得扬颂斯的版本里总有些什么东西不对。到底是什么呢?可能就是所谓的“俄罗斯气息”吧。提起俄罗斯人,脑海里总是会同时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老毛子,一类是普希金、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那些人,其高贵、优雅、趣味高尚比起任何西欧贵族来都不遑多让;而另一类则是酩酊大醉的,涨红了脸蹲着跳踢腿舞的,拿着冲锋枪打猎的北极熊,典型如赫鲁晓夫。然而看看俄罗斯的艺术作品,文学也好,音乐也好,好象这两种气质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的,从优雅到粗野当中可能就只是一瓶伏特加的距离(这一点《办公室的故事》中的男主角纳瓦谢利采夫就可以轻松地为我们作个注脚)。老柴的音乐就是这样,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旋律高手之一,然而其音乐中同时存在着大量强横,粗暴的元素,不同主题间的对立是那样的极端、突然和情绪化。而欧美的指挥家,即使伟大如卡拉扬、伯恩斯坦,多多少少存在着将老柴过度优美化、滥情化(也是一种stereotyping)的倾向。是故穆拉汶斯基中正的诠释长久以来被视为正统。而扬颂斯一直在前苏联学习,他的版本听上去反而比伯恩斯坦、萧提的更有说服力。

直到我听到普列特涅夫指挥的RNO。突然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柴可夫斯基。普列特涅夫在感性、优美处绝不比扬颂斯差,而全然没有欧美普通的指挥那种滥情迹象。而在坚实、粗暴处RNO更是显现出得心应手,可惊可怖。有了这一次的聆听经历后RNO和普列特涅夫的唱片我陆陆续续收了不少,可以说很少有让人失望的。

这次带领RNO来上海的是指挥Christian Gansch,曲目是萧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老柴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第四交响曲》。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年轻的新加坡籍小提琴家李慧铭(Min Lee)。他们今晚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