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分配——消费,决定经济体系的一切(一) -- 西瓜子

共:💬28 🌺15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情况 之二

之二:国家层面的情况

俺此前在西西河写过一个帖子,叫做《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提到过英国在国家层面应用这个思路的例子,那就是公债。链接出处

其思路是:

发行公债——>透支未来现金流——>为当前重大战略目标服务——>获得重大战略利益——>割取部分收益,回馈公债持有人——>公债信用上升——>发行新公债

依靠严格执行“信用”纪律,英国国人乃至整个欧洲的投资者,非常信任英国公债。英国国债发行伊始,就得到了欧洲投资人的热捧。通常状况下,英国公债常常超发,于是英国政府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了其几乎所有重大战略动作。

据保罗·肯尼迪统计,1688——1815年期间,英国战争总支出为2293483437镑,其中借款为670559060镑,几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P102】

于是,英国政府的资金流,不仅来自当前的税收,还来自未来的现金流;不仅来自英国本国,还来自整个欧洲。

俺将俺查到的资料再次引用在此:

在英、法争霸的“七年战争”中,法国人包括荷兰人也以为英国政府负债过重,难以持久支撑,必将迅即垮台。然而事实给予他们无情的嘲弄。英国人对自己政府依旧十分信任,继续认购各种公共债券。1782年英国政府再次发行公债,数额为300万英镑, 而认购数却远远超出这个定额,达500万之多![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M].北京:三联书店 ,1993. P432,434]及至19世纪初,有人估算“欧洲全部公债高达380至400亿法郎,其中英国独占四分之三还多。”[引用来源同上,P433]而法国公债数额仅占40亿,便不堪重负了。

故而,我们看到,在欧洲争霸乃至世界争霸的大舞台上,英国常战常胜,是有着他国不能比拟的、雄厚的资金流来支持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支持,是正反馈性不断增大的。

正是有了雄厚的资金流,英国才能在欧陆拉一派,打一派,多次做出一系列象组织、支持七次反法同盟这样的大手笔,将欧洲所有挑战者摆平:太阳王路易十四、天之骄子拿破仑等等,都败在了英国的国家战略之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人才能得心应手地支持其数百年的殖民霸业。

上至女王、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匠工寡妇,都能购买各种公债。

而这些公债,则支持了英国资本和英国军队在全球攻城略地,获取超额利润:贩卖鸦片、贩卖黑奴、倾销廉价工业品、开发殖民地资源等等等等。

即使从事的活动再卑劣无耻和毫无人道,即使购买公债的人地位再卑下和微不足道,英国政府总是能够信守“信用”原则,完全兑现其公债的回报。

换句话来说,黑奴的血汗、国人鸦片烟雾升腾中销融的白银、印度大饥荒中累累的白骨,化作了包括英国女王、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匠工寡妇等等各色人等的红利和收益。

或者我们还可以将受益者人群扩大到当日的全欧洲投资者。毫无疑问,得到收益的投资者,将会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资金来支持英国的种种经济活动、阴谋、杀戮、战争等等。

这也就使得英国的种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非人道的经济活动、国家战略能够得到最大资金流的支持。

于是,我们不用叹息大清王朝在英国人面前屡战屡败——仅仅在资金流的支持方面,在资金流的可持续性方面,就输定了。——不过也不必太羞愧,连拿破仑法国都败在英国佬手下,我大清(阎砖家语)败了,也不算奇怪。

黄仁宇老先生曾经提到当日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清军资金的来源之局促,和财政支持之可笑:

事实上,奕经的军费是由各处截挪而来,非出于一般预算。扬威将军也是临时设置之官衔,既无固定幕僚,更没有经常的军需处,只好在苏州、杭州、绍兴之间设立四个银柜,接受各处的拨款。来银或四处均分或一处总揽,总不敷使用。中日战争也可以称为李鸿章的战争,各方将责任推置于李氏。他的舰队曾接受各省接济,李却没有掌握到这些省区的财政职权。而且各省自购船舰器械,由来已久。这不仅影响到战时的指挥系统及作战效率,也反映平时部队的编制、人事训练、装备后勤的全盘状态。所以武装部队只能在他们军令、军政和军需的范围内表现已赋有之功能。以上两次战役并非中国官兵不够勇猛,可是组织上之背景如此,除了各尽其力,无法在战场上制造组织与制度不能及的奇迹。——《资本主义与21世纪》:第七章 《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长期革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