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柳暗花明/疑无路 -- 行在所

共:💬8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初析(下)受谴责者

事件正在发展和结束后,许多人也都没有闲着,都在猜测和反思。

1),板上钉钉跑不掉的那个就是《信息时报》。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事后,众多的媒体和官方都将第一板打到了它身上。

正如前文所说,因为《信息时报》所发的文章用了一些例如“癌”、“灭绝”、“致命”、“快速扩大感染”等词汇,接着文章中又使用了“昔日万亩蕉林今日全无踪影”、“幸存香蕉树几年内将枯亡”、“封 锁不及时病毒四处蔓延”、“蕉农为操旧业背井离乡”等小标题,正文中使用了“枯亡”、“病毒蔓延”、“蕉癌”、“香蕉世界的SARS”等词语。

关键是文章报道后没多久海南的香蕉价格就开始急剧下降,而且可以查到的是江西日报大江网在3月18日的报道,称由于最近媒体转载了广州媒体的报道,许多人误认为吃香蕉易患癌症,所以导致香蕉滞销。

但是媒体们对这个的反应可就有趣了,据海南农业厅事后统计,在第一阶段谣言传播时各家媒体包括中央媒体发表和转发的各种报道达1000篇以上,但是其中专门针对事件起因的报道只有两三篇,大多数的文章只是在文章结尾处来一句:媒体记者该好好想想了如此之类不疼不痒的话,说的狠一点的也就是中央的几个媒体,不过也只是说媒体从业者应该更加恪守规范,担起社会责任之类。大家又为什么不去点破呢?

2),如果说《信息时报》在第一阶段所起的坏作用是板上钉钉的话,那么把“洋香蕉”列为犯罪嫌疑人就有点牵强,因为所有的判断都是根据推测得来的。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误区,就是大家认为造谣者必获益,我们总是首先想到谁最可能从损失中直接获益。但在这件事中当我们盯住一个目标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放掉其他的嫌疑人。

而且我们现在针对事件的两个阶段分别找出了两个不同的目标。

说“洋香蕉”是嫌疑人是基于直接利益关系和谣言短信的内容,首先,“洋香蕉”和本土香蕉利益上有冲突,而且01年的时候有过直接对话,那次是本土香蕉获胜,进口香蕉数量从100万吨锐减到现在的约40万吨,所以,从动机上看,“洋香蕉”有作案的可能性。另外,在谣言短信中提到的泛青香蕉在内地是专指海南香蕉的,因为地理和纬度的关系,海南香蕉是泛青的,“洋香蕉”大多来自于东南亚,例如菲律宾等地,基本都是黄色的。

但是,光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从事后的结果看也的确没惩罚任何人。

首先我们不可能仅根据推测来定罪,而且,“洋香蕉”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所有进口的香蕉都可以称作“洋香蕉”,目标太大就相当于没有目标,我们即使要定罪也只能对个人或组织定罪。所以要搞清楚这个事情经过首先要弄明白一些事:有没有组织或者个人负责中国的整个香蕉进口市场,如果有,谁是负责人;如果没有,香蕉都由谁进口,大型的进口商是谁,谁负责销售,大型的销售商有哪些;这些人或组织中,有没有外国势力或者外资背景的参与,外资超市是否是“洋香蕉”的主要进口和销售商,等等一系列问题。

很遗憾我找不到这些信息,也就无法做出判断。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

3),销售商,或者运输商

把它们列上有些陪绑的感觉,因为一些论坛的文章中提到了,销售商和运输商是整个事件的获益者,所以它们有可能是谣言的发出者。

在我看来这个可能性很低,几乎可以直接排除,在一篇采访中,一个有十来年经验的收购商在07年初时给其他人的建议是,因为各种成本的原因,建议贩运香蕉时20吨起运。另外他在接到谣言短信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事情要变遭,他第一时间把已经收购了的香蕉全部出手,然后停止收购,开始观望。这也是大多数收购商在事件中的做法。收购商和普通的销售商都是靠香蕉吃饭的,如果有人说他们会发送这种谣言我根本就不信,杀鸡取卵这种事不会有多少人肯干的。除非有一种原因,就是发帖者希望转移大家视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