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共:💬2898 🌺24009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六、金融战第一场:一支箭射下两只鸟儿

克林顿很得意。

不过,格林斯潘更加得意。

格林斯潘何许人也?自1987年至2006年,20年中,美国总统从里根换成了老布什,又换成克林顿,再换成小布什,而美联储主席只有他一个。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担任美联储主席后,他部署的金融战役无一不是战果辉煌。

于是有了这样的评论:

1、“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2、“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3、这个最牛:“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一九九六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

俺就简略翻翻格老头子的辉煌战果(我所以喊他为格老头子,而非格老,是有原因的):

时间推前,到1980年代中,那时候,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并非那个国力已经过了顶峰,正在节节下落的苏联军事帝国,而是经济立国的日本经济帝国。

作为这个时代的注脚,瓜子,作为一个连厕所里面擦屁股的报纸都恨不得翻过来读两遍的懵懂少年,在1980年代末翻开一本《半月谈》,深深震撼于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衰落”这一惨剧:工人失业、工厂倒闭、黑帮横行、毒品泛滥……

而其背景,就是日本汽车横扫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而这仅仅是当日日美经济力量对比的一个缩影。

其时,对于美国来说,是“暗礁丛生”的十年,高通胀、低增长如同梦魇。1980年代末,汽车、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照相机、机器人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日本迅速超越美国。

1980年代的日本,是有底气全面挑战并且超越美国的。这个底气,来自日本在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布局和产业整合。日本人给自己筹建的联合经济体起了个名字,叫做“日元经济区”,整合模式,叫做“雁阵模式”:

1、日本,提供资金(信用货币,即日元)和技术、管理经验,是领导者,或者叫做雁头;

2、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以及此后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就是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如东南亚盛产的石油、橡胶、棕榈油等),是为雁体和两翼;

3、中国,作为最低级的成员,将提供原材料(如各种矿石、木材)和能源(如石油、煤炭——当日的秦皇岛港,就是对日本出口煤炭的主要港口),以及技术含量最低级的工业品(如纺织品),是为雁尾。

因此,翻翻当年中国的外贸记录,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外汇就是这样,靠卖资源、卖能源和卖苦力,一点一点艰难地积攒起来的。而且,从1978年起到2001年底,攒了24年,才2121.65亿美元【1】。(后来还要讲到,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当年的回忆还是很有趣的。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内拍摄的电视剧很多雷同。瓜子看过的,关于农村发展的电视剧,就有《双桥故事》、《颖河故事》等等。剧情么,多数就是引进外资,这样,就免不了几个老外当枪手,出演外商;而引进项目,则必然是纺织厂,呵呵。

瓜子的解释是:在雁阵模式分工模式下,中国被分配到的角色,决定了这些电视剧的剧情。

话题转回来。

当日,日本GDP已经超过美国一半,到199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更上升至30522亿美元,并超过当年美国GDP(58033亿美元)的一半,而到1995年,日本的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的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的GDP是美国GDP的71%。1987年,日本的人均GNP超过美国;而人均收入,在此前后也已经超过美国。

如此成绩,加上牢固的(至少日本人自己认为是牢固的)雁阵模式支撑的“日元经济区”战略的步步推进,日本人的口号毫不遮掩:“买下美国!”

而美国人则人心惶惶地,在讨论何时、如何面对他们的新老板日本人。

格老头子就是在这时,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1987年8月11日,由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接替保罗沃尔克,开始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两个月后的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

格老头子领导下的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

然而,这仅仅是治标。问题的根本必须得到纠正。

在这个资本(或者资金)全球流动的世界上,资金的流入将推动一国经济迅速好转,而资本的流出,则会将一国经济迅速推入深渊,甚至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现实是,美国的竞争力远远强过日本、欧洲的时代已经结束,资金越来越多地青睐欧洲、(特别是)日本。因为那里,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回报。

美国的股灾频繁发作,而且杀伤力越来越强,就是一个危险的先兆:资本厌弃了缺乏竞争力,因而不能带来稳定、高收益的美国。

格老头子作为犹太人的精英,深刻理解了资本的喜好(安全低风险和高回报,low risk and high return)和厌恶(高风险和低回报,high risk and low return)。这点俺已经反复提到。

既然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暂时无法迅速提高,无法满足“高回报”这一要求,美国就提供另外一个待遇:“安全无风险”。这点容易做到,要让自己显得安全,只要搞乱别国即可。

这个别国,在1980年代末,就是日本。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相关文字已经连篇累牍,我不再赘述。大致的过程是:

1985年9月,日本被逼在美国主导的《广场协议》上签字,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俺查到的资料是:

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250日元,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接下来,是吹大泡沫阶段——由此,在1985年以后的十年内,日元汇率每年平均升值5%。于是,全球资本疯狂涌入日本,抬高了日本的资产价格。同时,暴利驱使下,日本爆发全民炒楼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楼市泡沫横飞。当日,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然后,进入泡沫破灭阶段——1989年,日本政府采取紧缩措施,着手针对泡沫采取降温措施。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

泡沫破灭的后续发展——与之相应地,自1991年到2000年,日本政坛上,出现了7个首相: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羽田孜、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他们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将当日记忆力极好的瓜子弄得晕头转向。

为了振兴经济,每个首相上台,即宣布“×万亿日元”经济刺激计划。一个较小的副作用是:初时,令瓜子震惊于数额的庞大,后来见到了刺激措施的频繁似乎仅仅带来了惨淡的效果,直接导致瓜子对“庞大数字的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失去信心、也失去兴趣。

参见资料:

日本政府也从1992年8月开始以追加预算方式实施了十余次经济振兴计划,1992年到1999年度,日本发行的普通国债约达142.28万亿日元,用于刺激景气的财政投资达125万亿日元,如果加上1997年以来为稳定金融秩序而投入的公共资金,总额将近190万亿日元,并使总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从1993年的67.9%上升到2000年的135%。

这专门为刺激经济拨出的大笔资金,在日本国内并未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于是,直到今日,日本政府的巨额经济刺激措施仍然不断出台。

在大笔的日元投资资金形成的巨额流动性的推动下,按照规划,日本狭小的、已经布满了铁路、公路、机场的国土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不断。

然而,已经没有地方容纳这些铁路、公路、机场了,于是,滑稽的场面出现了:在已有的铁路、公路旁边,建造起止、走向、功能相同、平行的第二条、第三条线路;或者在鸟不拉屎的荒凉绝域建设机场——管它有没有飞机停降,反正刺激了经济了。于是,日本坏帐继续增加。【3】

资金转化为钢筋水泥,留在了“铁、公、基”上了,但是资金推动的流动性却在继续流转。

巨量的流动性,在日本的“铁、公、基”上稍做停留,便流出日本,出海寻找高回报的领域去了。——不要忘记,资本,总是追着“安全、高额”的利润的。那是它的本性。

日元流动性,追寻高利润的领域,去了哪儿呢?

据瓜子所知,这笔钱,至少去了3个地方:

1、在海外购置优质资产——这些都是中国根本无法买到的。

资料显示:日本在海外的净资产迅速增加,1986年达到1804亿美元,超过号称“食利大国”的英国(1465亿美元),爬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此后,除1990年外,日本一直保持了世界最大纯债权国的地位。2002年末,日本的海外纯资产余额达1753080亿日元,按当年12月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4338亿美元,与“广场协议”前的1984年相比,增大了18倍以上。

另有资料显示:到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一举增加3317亿美元,达到32046亿美元。其中仅海外证券方面的资产,就达到13280亿美元,超过其海外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足见其资本运行力度之大。【2】

这些资产,有秘密的,有公开的。就瓜子所知,就包括发展中国家(当然包括中国)众多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的股权、开采权、优先购买权等等。其中,最惹眼的,就是日本事实上参股、甚至控制了世界三大铁矿石企业。

还是资料说话:

三井物产与巴西淡水河谷真正走向联合,是从2001年三井物产帮助淡水河谷成功并购巴西资源公司CMM公司开始的。三井物产本就拥有CMM公司 40%的股份,后又从CMM创始人的孙子Frering兄弟手中买进60%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彻底并购了CMM。之后,三井物产将一半的CMM股份卖给淡水河谷,帮助后者成功控制了CMM公司。

  此后,三井物产继续深化与淡水河谷的合作,双方于2002年4月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正式将合作关系扩展到铁矿石业务之外,包括三井物产向淡水河谷出售采掘机械,提供运输铁矿石的铁路车厢,以及建立沿海集装箱运输和物流合资企业等。合作中,三井物产还对淡水河谷给予金融援助,在日常工作中,双方还有着非常密切的人员交流,例如三井物产派人出任淡水河谷的客户经理,双方还建立了情报互换机制。

  事实上,早在2003年9月,三井物产出资8.30亿美元收购了Valepar公司1960.7万股的普通股,Valepar公司是巴西淡水河谷的控股公司。此次收购的股份相当于淡水河谷总股份的5.05%和淡水河谷公司7.84%的普通股。由此,Valepar的股份构成是:Littel(四家巴西养老基金)持股58.0%、Bradespar(巴西发展银行的投资公司)持股17.4%、三井物产持股15.0%。然而,前两位股东是巴西当地金融机构,没有商业经验,并非实际经营者,而三井物产则派遣业务主管进入了淡水河谷的行政委员会,成为事实上的公司经营决策者。

  再谈三井物产与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联合。

  事实上,三井物产在澳大利亚投资经营铁矿山已经有很多年,与力拓公司关系密切。三井物产已经部分拥有力拓的一项核心资产,即位于澳大利亚 Robe River的铁矿石业务。1965年,三井物产投资Robe River铁矿山。1967年,继续投资澳大利亚的Newman铁矿山。目前,位于西澳大利亚的West Angelas铁矿山和Pannawonica矿山由力拓公司、三井物产、新日铁、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共同拥有和开采。

  三井物产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三井物产在西澳大利亚经营三座铁矿合资企业Mt. Newman、Yandi和Mt. Goldsworthy,必和必拓、伊藤忠商事和三井物产在这些合资企业的股权分别为85%、8%和7%。三井物产还连续出台增资计划,以提高共同经营的西澳大利亚铁矿合资企业的年产能。

  此外,三井物产与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亚以外也有联盟关系。早在2006年11月,必和必拓向三井物产出售了其在西南非洲纳米比亚油气田15%的利益,此宗交易标志着日本公司首次获得纳米比亚的勘测许可。

  除了三井物产以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另外两家财团住友财团和三菱财团,也和力拓、必和必拓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比如,力拓拥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Northparkes铜金银矿80%股权,其合资方住友商事拥有6.7%,住友金属矿山公司拥有13.3%。另外,力拓加铝与住友商事合资拥有新西兰Boyne岛铝冶炼厂,其中力拓加铝拥有该厂79%的股份,其余21%股份由日本住友商事持有。三菱财团的综合商社三菱商事则与必和必拓共同在澳大利亚经营全球最大的炼焦煤供应商必和必拓三菱联合公司(BMA),双方各持有50%股份。三菱商事与必和必拓在铝和铜项目上也展开密切合作,三菱商事持有莫桑比克Mozal铝冶炼厂10%股份,必和必拓持有47%股份。三菱商事持有智利Escondida铜矿少量股份,必和必拓持有57.5%股份。三菱商事持有秘鲁Antamina铜锌矿10%股份,必和必拓持有33.75%股份。说明一下,三井财团与住友财团的金融系统合并成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两家是亲兄弟关系。

  以上我们系统梳理了日本财团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而随着中国资本在该领域的深入,我们也更多看到日本财团和铁矿石供应商联合的身影。

外链出处

说句题外话,我们立刻就可以明白了,为何铁矿石谈判,日本企业总是抢先接受大幅度涨价的要求!感情人家是两口子,倒腾铁矿石开的是夫妻店:自己买、自己卖着玩,倒霉的就是外来户——中国。

2、建立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并且进行大笔投资。地点,主要就在东南亚。

于是,仅仅在1995年到1998年间,流向东南亚地区的日元海外贷款粗略估算有2600亿美元,这些钱,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且推动这些国家在1997年前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

这个超级大泡沫,其表现,与日本泡沫如出一辙: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飞涨。

这个泡沫始于日元大幅度流入,又在日元大幅流出东南亚国家之日破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1996年到1999年间,日本银行在五个发生危机的国家减少了474亿美元贷款,1995年到1999年间,在东南亚地区总共减少1925亿美元贷款(大部分在新加坡和香港)。正是日本银行的撤贷,制造了东南亚的急剧信用紧缩,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以上是因素“之一”,那么“之二”呢?

原来自从1990年代以来,金融界就有个名词,叫做“日元套利资金”。

其背景,乃是日本进入经济大萧条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将利率不断调低。从1991~1995年,日本银行先后9次调低官方利率,共降低5.5个百分点。1999年,日元的利率已经降低为0.5%。算上通货膨胀率,日元的利率实际上是负的,贷款成本低到没有,甚至借钱就能赚到。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国际职业投资者,包括躲躲藏藏的众多金融大鳄,从日本的银行借出日元,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

加上瓜子上文提到的自发从日本流出的巨量流动性,两股力量聚在一起,甚至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点,掀起惊天动地的金融巨浪。

1997年,日本因为自身银行系统的危机,在先前大笔投资东南亚、并且制造了巨大泡沫的基础上,突然大量从东南亚撤资,造成了东南亚急剧的通货紧缩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所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以本身资本,加上裹胁的巨量“日元套利资金”。先将泡沫尽力推高,然后突然出逃,直接捅破了东南亚经济泡沫。

在获取巨额利润后,所罗斯们打着饱嗝回去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WC的弟弟WB:WORLD BANK)夹着皮包来了。

为了求IMF和世界银行以资金救已经乱作一团的经济,东南亚、东亚各国家和地区含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其中的核心就是将国家金融主权拱手相让,送于IMF和世界银行——背后的大老板,就是欧美资本。

仅仅以俗称排外的韩国为例,谁能想象其金融行业半壁江山早已归属他人?而在1997年以前,韩国政府规定外资对韩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这个比例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连举牌都不够格。

如此看来,其总统李某人,不过就是欧美资本的半个家奴而已。

哈韩的同学,如果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请看下面的公开资料:

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制定了《外国人投资促进法》,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市场完全向外资开放,取消了外国人对金融企业投资所占股份的比例限制。

  外资占韩国银行市场的比重立刻直线上升:1998年为6%,次年便翻了一番,2004年达到33.7%,7年里竟增长了5倍,而且在韩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都掌握了60~70%的股份。

  2005年底,韩国证券市场中外资比重占39.7%,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33个主要国家里居第八位,比这些国家平均比重高出11个百分点。在保险市场上,外资所占份额也在2004年底达到了16.5%。

  韩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共发生30宗大企业(指资产总额在2万亿韩元以上,约合2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案,其中有20家由韩国本国资本购买,另有10家被外商购买了。

  韩国投资者收购的均属于战略性投资,即购并企业是用来经营。而被外商买下的10家企业中却有一半则属于财务性投资,即外商买下企业后加以包装再转手倒卖以赚取差价。

  而且,在外商购并的上述10家企业活动中,用于财务性收购的金额远远超过用于战略性收购金额。前者平均为1.15万亿韩元,后者仅为6384亿韩元。

外链出处

暴利!上文中又举例说明:2003年10月,美国私募投资基金龙星基金以1.32万亿韩元收购了韩国外换银行(其功能和地位相当于我国的中国银行)50.5%的股份,2006年5月,竟拟以近6万亿韩元的高价转让给韩国国内最大的国民银行——仅仅30个月,龙星基金就获得了4.5万亿韩元、超过四倍的差价收益!

这龙星基金,仅仅是个小小的角色而已。高盛、雷曼兄弟等重量级的大鳄,获利百倍于此。

可怜的韩国人,被勒索的惨境并未停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人再次被勒索。请看韩国人KBS网站,他们自己的报道:

(2008-11-01)纽约消息:世界3大信贷评估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10月31日宣布,该机构把国民银行、新韩银行、外换银行、哈那银行等韩国7家银行从观察对象名单中删除。

标准普尔公司于10月15日,以上述韩国7家银行处于外汇流动性不足状况为由,把它们包括在观察对象名单里。该公司说,韩美央行(瓜子注:原文如此,疑应为“韩国央行”)已经签署规模为30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交换协定,解决外汇不足问题而恢复了信用,因此决定,把韩国7家银行从观察对象名单中删除。

外链出处

在瓜子看来,这个新闻,换句话来说,就是:获得了300亿美元是韩国领军的七大银行、金融稳定、国民经济获救的关键,而提供这300亿美元的那个神秘人物、国家或者组织,将会从中获利——巨额收益。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询到底是谁,在2008年10月底,为韩国提供了这样数额的担保。搜索关键词如下:“300亿美元 韩美货币互换协议 布什”

换句话来说,1997年后的韩国政府,已经是个殖民地政府了。

看到这里,让我们对某些人不断发出的“白头山、朱元璋等等都是××的”这一论调多一点容忍和理解吧。一个太监,总会怀念他作为完整男人的日子;一个乞丐,总是梦想着一朝富贵;一个阿Q,总要在他认为可以欺负(He just tinks it is true, but he will surely respond for it.)的对象上找到些安慰。

韩国的悲剧,是整个东亚、东南亚国家(曾经的四小龙、四小虎,还包括日本)的缩影。

整个事情的始末,就是一出杯具!

所罗斯洗劫第一遍,然后IMF和WC的弟弟——WB笑嘻嘻地手挽手闯了进来,洗劫第二遍……

打住!

事情还没有结束,勤劳善良的CHINESE人民还在排队等着打扫战场呢——受害国家的工作全部丢了:因为怕受害国家的人民悲伤过度,影响工作,于是,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由CHINESE人民接手了啦!

那丢了现有工作的他们,以后做啥呢?很简单,国际社会召开大会讨论这个问题。

在这个团结的大会上,欧洲、美国、中国以三票对一票的优势,挫败了一小撮捣乱分子的阴谋,顺利通过了决议。会议决定,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做中国人留下的工作,担任中国人民留下的重任——出口资源和能源,并且兼职做中国人的半成品加工车间。

投票反对的、一小撮捣乱分子是谁呢?你想想。^_^

到这个时候,瓜子终于感到有些喜剧元素出现了——中国人升级了,从最低级的活,升高了一级。虽然还是打工仔,不过也是巨大的进步啊,为了这一天,中国努力了50年!——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去查询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构成的变化。直至199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的主体,还是石油、煤炭等能源、稀土等矿产资源、木材、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稍有技术含量的大宗出口物资,就是纺织品了。

大度的中国政府宣布,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从而减轻了亚洲国家的压力。至今,在2010年召开的国际会议上,英国《金融时报》还要承认,东南亚国家认为此举救了(save)他们。

不过,俺查到这样几个数字,很不厚道地提醒大家注意人民币贬值的时间和幅度:

1984年:1美元兑换2.320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元人民币

1993年:1美元兑换5.762元人民币

1997年:1美元兑换8.314元人民币

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元资本的滚滚洪流,涌出国门,这个“滚滚”有多么汹涌呢?俺查到资料:1995—2004年,日本每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这个时期内,日本向世界输出的资本达10000亿美元以上。其中,仅仅2004年,日本的资本净流出达1720亿美元。

  

上文瓜子提到了日本的资金的两个战略性流向:第一,在全球收购优质金融资产和矿产资源;第二,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所以形容为“战略性”流向,是因为这些努力,成功了,会为日本带来持久、长远、丰厚的战略性收益;失败了,将会彻底扭转日本国家发展的走向,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局势。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

  

然而,日本资本还有第三个重要的去向。那就是支持了美利坚人民热火朝天的资本主义建设。

  

1991年,苏联解体。带领美国打赢冷战的老布什总统得意扬扬:放眼天下,两个最强悍凶恶的敌人都被放倒:日本经济帝国重创,而且,未来的几年,将在格老头子精心安排下彻底崩溃;苏联军事帝国分成了15份,不仅仅如此,15个碎片互相之间吵作一团,并且为了少得可怜的一点点援助,争相向美国献媚。

  

如此辉煌的战绩,谁能抗衡?在美国历史上,也算独一份了吧!老布什信心满满,全力争取连任总统。

  

然而现实的美国人民给了他当头一棒。老布什出局,克林顿上台。原因只有一个:你的经济搞得太烂了。

  

克林顿上台,在炖好莱温斯鸡这道大菜的闲暇,做好了本职工作。

  

社科院专家、中央货币政策委员会前重要成员——余永定先生2001年发表的《美国经济:10年扩张的终结》中说:“过去的十年,是美国经济急剧扩张的10年。”1995年发表的《强劲回升的美国经济》中,余老说:“1994年,经过多年的苦苦挣扎,美国经济终于走出隧道尽头,进入了全面复苏。”

  

俺总结一下,余老的意思就是,美国的经济在1990到2000年间强劲增长,但是真正的增长,事实上开始于1994年开始,到2000年结束。

  

1992年老布什下台,2001年小布什上台。换句话来说,这个“强劲扩张”,跟布什家没关系——事实证明,搞烂国家经济,布什家是好样的;搞国家经济,布什家是废柴。

  

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好,全是人家克帅哥的功劳。

  

所以美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管他炖什么莱温斯鸡还是莱温斯鸭呢,只要炖好美国经济这锅汤,就是好样的。

  

操劳美国民生之余,业余时间炖炖鸡,补补身子,这区区小事,能作为借口,将美国人民的好儿子、伟大的炖鸡砖家(是砖家,我没写错)搞下去吗?伟大的美国人民是绝对不答应的!——于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如独立检查官斯塔尔之流)的阴谋没有得逞。

图片说明:在被问到如何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克林炖莱温斯鸡”这道大菜味道做到极致之时,克林顿动情了,他哽咽着说:“我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我爱美国人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闲话说了一箩筐,该回到正题了。克砖家搞了什么项目,把美国经济搞上去的?

  

城市拆迁?还是代工工厂?要么是旧城改造?

  

都不是。克林顿选择的,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换言之,就是现在大家已经熟知的IT-网络-新经济,当日还有个新鲜名字,叫做“知识经济”——也就是说,别的国家玩的都是“文盲经济”啦^_^。

  

在美国发达的创业板市场(NASDAQ)和风险投资体系——注意,在美国以外的所有别的国家,创业板市场都不成功,尤其是在某些国家,创业板被很多人认为就是“骗子云集的市场——股票投资者是骗子、项目推出人是骗子、上市企业是骗子、股评人是骗子、财务报表是骗子、预期收益是骗子……”——的支持下,美国国内全面推进所谓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相形之下,日本国内选中的引领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从而占领全球技术制高点的突破口,是机器人项目,而且日本的机器人研究已经出现重大突破、并且全面赶超美国同行——这点,在1980年代已经成为事实,也是美国决心狙击日本经济的原因之一。

  

作为狙击日本经济成功的意外收获,大批廉价的日元资本滚滚流入国际市场,在直接支持了美国的房市、车市之外,当然不会忘记流入当日红红火火的美国NASDAQ市场和风险投资领域,为美国当日更加红红火火的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丰裕的资金支持。

总结:

上文说到,美国通过1980年代中期——1997年的一系列成功的举措,成功获得了两个方面的收益:

1、将日本苦心构建的日本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日元经济圈”)彻底打破。

2、从日本流出的日元资本,有相当部分流入美国,除了维持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之外,还对当日美国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用韦忠武王嫡系后裔、“我大清”(阎砖家的称呼,跟瓜子木有关系)第一巴图鲁、一等鹿鼎公韦爵爷的话来说,就是“一支箭,射下两只鸟儿”。

按理来说,这节到此结束了,但是瓜子还有些废话扯扯:

第一、日本的所得,和对于日本国家行为的影响。

从上文我们看到,日本虽然在构建独立经济体系上面全面溃退,但是并非毫无所得:日本获得了全球最优质的一大批资产。

而购置这些资产,是在美国的默认下进行的。

认为有钱就能在国际上买到资产的兄弟,可以设想下中国去购置试试?

别的不说,2005年,美国优尼科公司濒临破产,中海油出价130亿美元购买,直接捅了美国人的马蜂窝。在所有人物上蹿下跳尽情表演丑剧之后,最后连国会议员都直接跳出来say NO。

最后的结果,是出资120亿美元的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击败了出资130亿美元的中海油。

而日本总额达3万亿美元以上的优质资产,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阻拦。

这样就使得日本作为现行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架构的既得利益者,更加依赖美国人。——日本的海外资产、国内资产都在美国大兵的枪尖、刺刀的保护(和监视)下呢!

从此,彻底丧失了独立和希望的日本,逐渐接受了这个严酷的现实,从此,日本政治日渐右倾化。1990年代后,日本逐渐发自内心地追随美国的指挥棒。

1990年代后,也是中日政治关系逐渐恶化的年代。靖国神社,逐渐成为中日口水战中的最常见词汇,并且在2005年达到高潮,引发了中国国内反日大游行。

2005年,上海,反日大游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日本人衷心爱戴的首相、在8年换了6个首相后在任时间最长的、和唯一完成任期的首相,却是我们最恶心和讨厌的小泉纯一郎。——小泉在认清现实后,全面投靠美国,按照美国人的利益指挥棒来挑衅和恶心中国人。这恶化了中日关系,却是最符合美国人利益的。所以他的位子最稳。

所以,只要这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存在一天,日本就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根本利益有所作为。

然而,日本人为了开拓市场,仍然期望维持中日经济关系的热络。作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1990年代后期至今,韩国人变成了中国大力宣传的合作伙伴,和大力引进,用以平衡日本人的经济势力的counterpart。

除了经济往来以外,CCTV的海外剧场栏目上,《蓝色生死恋》们逐渐多了起来;而1990年代初还热映的《东京爱情故事》们,再也不见踪影。

图片说明:《东京爱情故事》换成了《蓝色生死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韩国人也变成了友好国家来的“友好外宾”,成了宣传口径中的“国际友人”——直到他们彻底暴露本性,才在民间从“倔强自强的民族”直接变成了“×子”。

第二、日元经济圈全面溃败后,相关国家,被纳入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这个,很快我们就要讲到。

【1】数值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

【2】数据来源于《真实的日本经济》,作者唐淳风,发表于《中国改革》2003年第二期

【3】余永定先生在《2002年日美间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中指出:“在过去的10年间,日本已经处理了1万亿美元的不良债权,目前仍有1万亿美元以上的不良债权需要处理。”

通宝推:铁手,海底鼠拨土,二至,iedgar,愚弟,长少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