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我抛出的砖引来好多宝玉啊。呵呵。
各位大牛的发言让我有了更多的体会,谢谢大家!
话题如此敏感,引无数大牛竞发言。何其荣幸!
三、修养到底讲了些什么?
不算起草大会书面报告第一稿、第二稿时在起草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刘共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次是第9章讲述的《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解释和说明》,一次是第10章讲述的《最是大节见真知—刘少奇在大会上的讲话》。
具体的讲话内容不挨着评论了,就写一些感想供大家批判。
1、主席没有机会详细修改报告稿
书面报告的第一稿(刘邓主持起草的)、第二稿(指直接发给大会讨论后成立二十一人起草小组起草的),主席都没有及时得到草稿进行详细修改。
第一稿时,书中写道“11日就将举行大会,下午刘少奇就要代表中央作大会报告。毛泽东9日23时才收到报告第二稿(不是上文说述意义上的第二稿——立金洪海亮注),而且还缺第三部分。这时,距开会的时间只有一天,这对毛泽东来说,显然是太紧张了。”因此,主席做出决定:推迟三天做报告。接着,又决定不用先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了,直接把报告印发给大会分组讨论,征求意见,然后提交政治局通过后正式做报告。
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主席是和参加中央小型工作会议的代表一起收到大会报告稿的。作者在P64的注释中推测了三条理由:一是时间太紧,来不及了;二是刘邓认为没有必要给毛泽东看;三是毛泽东曾表示如果时间太紧就不要提前给他看了。然后作者说“从党的组织原则上将,从刘邓的一贯表现上讲,从对毛泽东的态度上讲,第二条理由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实际上,恰恰就是第二条,是问题的实质。恐怕作者内心也是这个意思吧?
并且,这个报告的内容出乎主席的意料!在1月30日的大会讲话上,主席说“这个报告草稿是少奇、小平、陈伯达、胡绳、吴冷西、田家英几位的主张”。
第二稿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时,主席也没有看完,并且没有出席会议。为什么没有看完?作者考证说:报告是分三部分在三天内通过的,通过一部分就送给主席看;第三部分一通过,刘就到主席处听取意见,所以第三部分主席根本还没有看。
2、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月25日)和七千人大会(1月27日)上的不同言论
按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应该将需要向大会说明的意思交由大会讨论,并经过主席批准后再在大会上做口头报告。即:在大会上的口头报告原则上应该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批准的。然后,刘在大会上提出的那些“三七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并没有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明。
26日下午主席召开常委会并讨论了刘的口头报告的内容。作者没有明说,但是我推断,讨论通过的内容是以政治局会议上的内容为主的。
27日会议召开前,刘又将发言提纲给各位常委传阅,此时,即使他的提纲里面加上了不同的内容,也来不及修改了,等于是绑架了中央常委们的意见。作者说道:从当时的情景来看,毛泽东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能一方面这个提纲的调子是昨天常委会定的,另一方面有不同意见也来不及提了,前面等着讲呢!
3、关于决定做口头报告的时间
作者在P56的注释中特意考证了决定不讲书面报告而针对书面报告另作发挥和说明的时间。
在吴冷西的《缅怀刘少奇》书中提出是在大会报告的前一天(1月26日)由主席提议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刘少奇传》也说是在中央常委会(1月26日)上由主席提议的。而作者考证出:1月13日主席就对杨尚昆提出了不念报告稿,只对报告稿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杨尚昆立即向刘少奇、邓小平作了汇报。1月14日,田家英将上述安排写出书面材料报告了主席,当时安排“20日,少奇在大会作报告,不念报告稿,对报告稿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后来大会报告的日期推迟到27日,刘少奇的准备其发言的时间整整有两个周!
4、一个推断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中央政治局层面及其以下的会议,主席一般不参加;中央常委会议主席参加。可见,当时党内分工还是很明确的,日常工作由政治局会议和书记处基本就确定好了。
太长了,留待下次再写。欢迎拍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本书全本扫描板下载地址 14 rul 字172 2010-06-09 08:26:32
🙂【原创】《变局》读与记(三):修养到底讲了些什么
🙂由此可见,修养要讲什么根本不是临时定的 7 雪里蕻 字22 2010-06-07 03:51:58
🙂是这样的 1 ifuleu 字54 2010-06-10 09:19:31
🙂请教雪兄,罗青长在文革后情报系统里还有多大影响? 2 无聊中 字218 2010-06-07 04:55:25
🙂这个不大清楚 4 雪里蕻 字106 2010-06-07 0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