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代理一下政委 -- 达雅

共:💬709 🌺2701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下

1.我观察的主要是重点大学或者所谓顶尖大学的情况,现在一年录取650多万,即使把城市所有高中生都招进大学也不够这个数目,所以如果观察全体大学生的比例,会发现和人口结构没有很大的乖离,但是这个没有意义,因为能够改变孩子命运的学校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增加。

2.我的参照点是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全国的大学+大专的录取总数不过25万左右,比现在985、211院校的总录取数都少得多,而当年的适龄青年的总数是2500万以上,大学的录取率也就1%左右。在这么严苛的条件下,农村学生的占比都应该接近70%,说明当时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平均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城乡差别。

3.你查查现在这一大批所谓的社会中坚的出身,会发现绝大多数是农村出来的,像张维迎这样的“精英”教授,为有钱人鼓与呼的“大牛”也是陕南的穷山沟出来的,父母大字都不识几个。

4.教育资源的集中趋势愈演愈烈,无论是教师、硬件资源还是学生资源在这十年间是加速集中,马太效应凸显。北大、清华在许多省份的招生就集中在几所学校,黑、吉、辽、晋、冀、甘、陕、青、宁、云、贵、川、渝,这些省份能考上两校的高中不超过十所,大部分在6、7所,所以两校的招生混战的战场越来越小,斗争愈发激烈。

5.在资源集中的过程中,造成的后果是,竞争时段下移,家长花费越来越多。在北京、上海,已经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是家长的社会关系、资金实力、孩子的忍受限度的总体战,现在70后的家长孩子在上小学和小升初阶段,80后的家长孩子在进幼儿园和上小学阶段,是最焦虑的群体,他们的孩子是最辛苦、精神压力最大的一代,十年二十年后出现精神病高发期不是笑话。

6.在文化传统深厚、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者省内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平均(平均的富或者平均的穷)的苏、浙、粤、闽、湘、鄂、赣、鲁、豫等省,虽然资源集中的趋势也很明显,但是相对还是比较平均,能考上两校的高中多的有三十多,少的也接近二十,所以在这几省两校的招生人员比较辛苦。

7.教育资源的集中必然带来竞争的下移,和淘汰穷人家的聪明孩子的结果。竞争下移的副产品是早早的淘汰聪明的男生,一般男孩明白事儿比较晚,从我自己的经历看,也是到了高中才开始真正的用力学习。能上来的都是很听话、神经比较大条、聪明程度尚可的孩子,真正的聪明孩子往往比较淘气,相对来说神经也比较脆弱。所以一个现象是现在各省的状元已经大部分是女生了,北大不用说女生已经超过一半,连清华女生都超过30%了,而过去清华的女生比例大约是7%。

8.教育资源集中,学校分级的结果对于民族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除了阻止阶层流动的大弊以外,对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也是弊端非常大的。现在重点学校的学生拼命的学,竞争体现在同学之间,过去那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气氛已经没有了,小孩子就已经学会了他人即地狱,知识分子的劣根性在高中就培养起来了。被划入“差校”行列的学校,生源很差,老师没有积极性,基本上就是放羊,帮派、滥交等等成了流行了,去了这样的学校好孩子也毁了。

啦啦杂杂一大堆,只是我对有限样本的观察,即使这样我觉得已经是触目惊心了,实际上教育部对现状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改革来改革去都没有什么好办法,现状是问题明确、方法不多、手段有限、效果为零,这次的“教育纲要”轰轰烈烈,也没提出什么具体的办法。家长们还是该找关系的找关系,该花钱的花钱,孩子们还是不情愿的学这学那,累得要死睡眠不足,我们还是要面对许多两眼发直、无精打采、思维空洞的大学生。

通宝推:strain2,然后203,朴石,Javacai,方解石,起于青萍之末,青衣江水,老老狐狸,新长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