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随便写点什么:李相日记读后感 -- 雪里蕻
全文可以看何新的网站或者下面的这个何新授权发布信息的博客外链出处
何:什么“幕僚”之类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但是,在90年代,我的确曾就当时一些重大经济及国际问题,向李鹏总理报告过我个人的一些不同意见。
问:您在当时,曾就哪些经济政策问题向李鹏总理提出过建议?
何:最主要的一点是关于“生产过剩”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这些美国专家从新自由主义(新古典主义)和货币学派的立场看中国经济改革,对中国经济形势所提出的就是上面的这种看法。他们都认为制约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供给不足,所以才会发生经济过热。他们认为在价格改革后物价放开后,就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因此他们所提出的根本性建议,是主张必须加速进行彻底的制度改革(与后来俄罗斯实施的“哈佛改革方案”以及萨克斯“休克”疗法内容基本相同)。而当时中国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几乎完全呼应美国人的看法,也在大力地鼓吹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即一步到位的体制改革论。
何:是!在1989—1990年间,我重新研究了《资本论》,从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中,我获得了一些新的想法。
当时中国经济中发生了严重的企业“三角债”问题,就是企业资金相互拖欠,银行贷款无法回收。而我观察所谓“三角债”现象的发生机制,往往与企业产品的销售困难有关。
我发现,正是由于众多企业所生产的产成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极其严重,才导致生产资金收不回来。于是而形成了企业间的债务链,即“三角债”,并且还不了银行债务。由此我意识到,这个所谓的“三角债”问题,其实质就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所讲的“金融信用危机”。
换句话说:发生金融信用危机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的产成品转入库存后发生大量积压,才导致了市场资金的回流困难-----这其实就是古典经济学所讲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
因此我认为,为了解决这种类型的危机,恰恰不能采取那些美国专家们所提供的政策建议。也就是说:绝对不应继续囤积物资。不应让银行实施高利率吸储的政策。不应扩大商品(消费品)进口,因为那只会使国外商品大量涌进来,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产品的有限市场空间,会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针对这个必须保护国内市场的问题,我当时还给国务院领导专门写了几篇论述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文章。我在那些文中独创性地表述了一个“市场有限界规律”,以此来反对作为主流经济学重要理论基石的“市场无限界”规律,即著名的“萨伊”定律。]
在该文中我说:当时中国经济并不是面临“短缺”,而是面临着“生产过剩”。这个观点,无疑是对当时国内外的主流经济观点所宣示的一个正面挑战。结果,立即引起了主流经济学家们一片愤怒、反对和讨伐之声。大家都说:何新这纯粹是胡说八道!是完全缺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的无知滑稽之谈(笑)。中国是这么穷的一个国家,怎么还会有生产过剩?实际上,中国的那些经济学家不懂得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过剩”实质是一个金融概念,与物质的穷和富的问题并没有关联。结果我当时遭受了一场大围剿,可以说是四面楚歌。
问:那么当时国务院领导方面对此有什么回应?
何:李鹏总理知道我的看法后,很表重视。他委派秘书与我谈话,详细听取了我对此的意见和有关政策建议。后来又亲自约我面谈。
耐人寻味的是,我当时的意见虽然是那么地孤立,或者说那么地“边缘”,但最终居然被李鹏总理基本都听进去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是啊,但吵有什么用? 5 slyypp 字621 2010-06-11 21:33:08
🙂是真人有眼无珠,和派别关系不大 4 麻雀东南飞 字270 2010-06-12 18:12:58
🙂何新就是他们的对立面的经济学者 1 我是那个小谁 字20 2010-06-09 06:50:54
🙂李相在接过烂摊子之后曾经听取过何新的建议
🙂所以某派人一个劲的攻击李鹏同志 1 tooter 字0 2010-06-11 04:37:03
🙂何新在87-88那段时期真是犹如神人 1 子玉 字0 2010-06-09 07:02:57
🙂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跟那些米果鹦鹉自然是势不两立 1 我是那个小谁 字0 2010-06-09 07:29:18
🙂何新在之后的90年代初期表现得也很不错 3 mhymark 字132 2010-06-09 07: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