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三十二)李锐的庐山会议 (中) -- 史文恭

共:💬151 🌺471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似乎说明不少重要问题:

巧合的是,他们大都与某个积极促进“大跃进”的地方负责人发生了矛盾

这个“巧合”表明毛的倾向

毛泽东的最终态度

  通过以上对“秀才”们和地方负责人纷争现象作的分析,可以看到,毛泽东居于纷争最终裁决者的地位。对毛泽东来说,一方是他身边的人,一方是“大跃进”的倚重力量,在纷争的前期,他没有轻易表态。

  但是,在庐山这场大的斗争中,随着毛泽东转向批判彭德怀、“反右倾”,也就自然宣判了“秀才”一方的落败。李锐在会上即被淘汰出“秀才”行列,定为“反党集团成员”。其余四人也被中央立案审查。毛泽东几次当面批评他们表现不好,方向不对头。在涉及“秀才”与地方负责人的“官司”时,毛泽东明显地偏向后者:“你说人家一些坏话,人家反过来批评你,这是常情。紧张一下有好处,可以反过来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妥之处。”

  裁决“秀才”落败的结果,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在对待“大跃进”的态度上,和一些地方负责人的共同点更多,“左”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常规机构中的干部还是他倚重和依靠的力量。左右亲近之人在政治活动中释放的能量、发挥的作用,还远不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特别是他晚年身边的人相比

这段蓝字是作者对“秀才”落败这段历史的解读,而不是历史本身。

我觉得可以修改如下:

裁决“秀才”落败的结果,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在对待“大跃进”的态度上,和一些地方负责人的共同点是有的虽然要改变“左”的指导思想,但是三面红旗的总体方向不容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纠左的人往往流于形而上学的绝对化,将方法上的纠正引申至立场路线的改变。左右亲近之人在政治活动中释放的能量、发挥的作用,往往会给人以为是代表自己的,正因为如此,如果这些人的立场路线改变了,就会改变整个大局的形势,改变国家的性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特别是他晚年身边的人相比,这些人是立场路线的质的错误,后者保持了立场路线的坚定性,至多是操作层面上的缺陷。

通宝推:王铁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