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巡河夜叉的回忆看“文革”末年的中国社会 -- 达雅
一、当时农民的收入
我在农村当农民的时候,收入最好的一年是每10分工0.58元(大概是1971年)。它是以砍完一山培育了22年的杉树和一山竹子为代价的。除此之外的年成就差得太远了。我们邻近的一个公社,有一个生产队每10分的工分值只能分8分钱。
没有经历过老左治下农民生活的人,对这样的分配可能还不一定懂。它的含义是,一个成年男劳动力从早晨6点劳动到下午6点(有时晚上还要开晚工),计工10分,这10分,年终分配可以得8分钱。成年女劳动力,每人每天只能计6分工。如果工分值是每10分工分8分钱的话,则六八只能得4分8厘钱。我第一次出集体工只评了2分的标准分(因为年龄小、个子小、劳动力不行)。按这个准,我每劳动一天,只能得1分6厘钱。当时的米价是1角6分钱买1斤。这就说,一个成年的男劳动力,劳动两天才够买一斤米。至于穿衣、看病、红白喜事,就只好由读者去想象了。
当时“割资**义尾巴”,农民除了从集体劳动中分得劳动果实之外,其它收入微乎其微。1972年,我奶奶在房子前边的空地上种了一蔸苦瓜,都被勒令拔掉了,还罚了5角钱款。我家是贫农,所以没有因此挨斗。要是其它成分的家庭,这一蔸苦瓜可就要招徕不少斗争了。家庭养鸡、养猪当然是正副提倡的。但是,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而是所谓“支援国家建设”。其它副业生产,在个人是禁止的;在集体,也被“以粮为纲”冲得几乎为零。
当时农民的收入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二、农民的日常生活支出。
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只能按这样的工分值标准来进行“多劳多得”的核算和分配。可是,这还只是毛收入。生产队分红薯、分粮食、分苎麻、分黄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开点预支都得要在年终结算里扣除。穷生产队平时没有这些预支项目,所以扣得就少。至于日子怎么过,你自己去想象好了。我们队收入好的那年,端午节、春节、中秋节都开过一点预支(现钱)。我家里最多还被预开过3元8角钱。扣除这些以后,到年终,许多人家超生产队的支。即全家劳动了一年,不但没有一分钱过年,还欠了生产队的钱。公社*部来了,还要给一个“劳动不积极、出工不出力”的批评。文化大革命还把这种结局归罪为:“没有忠实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命路线。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难道你不喜欢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么,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牛得很 字257 2010-06-17 18:01:40
🙂难道你喜欢的东西就是存在的么,可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汽车零部件 字198 2010-06-17 18:31:56
🙂要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1 牛得很 字507 2010-06-17 21:59:45
🙂ZT:文革的农民生活(不知作者是谁)
🙂ZT:续上面 1 牛得很 字3423 2010-06-17 09:50:58
🙂真是高明啊.自己去翻翻75年万恶的邓氏当政数据再来为毛泽 潜水英雄 字13 2010-06-15 20:26:30
🙂你这样说会被他们在西西河集中人攻击的! 观望者 字0 2010-07-10 08:17:49
🙂开工不足就是因为那个“计划经济”,根本是瞎计划胡计划 1 绿霸滑稽护航 字322 2010-05-23 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