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几个问题 -- 晨枫
共:💬165 🌺98
我要批评的主体问题并没有错。
不够明晰——农转非的途径并非一条(还有占地,入学等),我说的是指通过“招工指标”这个途径农转非的。
我的错误——这个途径没有完全卡死,这个是我说错了。
主体没错——改开以后,被长期雇用的农民工人数飞涨,但是通过这个途径农转非的人数增长不大。
我个人知道好几个例子。温州杨府山码头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建的,我的亲戚被征地的就农转非了。我家所在的小镇,本世纪初土地被征用,也附带一些农转非指标。
这个是占地而农转非的另外在温州下属的永嘉县,一个农转非的价格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约一万元左右。我的同学,家里办厂经商致富,就给她买了个农转非指标。
这个在我回“一个地址”的帖子里有个链接你可以看看,里面讲到“自理粮户口”和“蓝印户口”,你那个朋友的估计就是这两种之一,要不是的话那就有点问题,这一万是以什么名义收的要打问号,这种户口的待遇是有差别的,说不好听的就是“敛钱”而已。-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农民本来就是本朝的二等公民,又不是现在才这样。 一个地址 字99 2010-06-26 03:44:34
🙂真正的恶政是改开以后废止了农转非,切断了两元间的 纹石 字8 2010-06-26 04:20:49
🙂改革开放后当然有农转非了 假日归客 字274 2010-06-26 12:01:33
🙂再认一遍错,我的话指向不够明晰,还有一点错。但是
🙂80年代都还有农转非的。 一个地址 字28 2010-06-26 04:26:22
🙂我指“招工指标”那种农转非 纹石 字0 2010-06-26 04:35:48
🙂占地不算? 一个地址 字501 2010-06-26 04:50:43
🙂占地不谈,现在占地也是有政策的。占地是农转非的另一渠道 纹石 字486 2010-06-26 05: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