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瓶中信 -- 淮夷
最近去了一趟张家口,在晃晃悠悠的山路上,翻阅了一本令我恍恍惚惚的小说《Message in a Bottle》(瓶中信)。
将信件装进漂流瓶投入海中,这种冲动很多人都有过。我有一次在海边写了张纸条,装入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指望大海把它带走。我的瓶子漂了十分钟,之后被清洁工当垃圾捡走。
清洁工捡走漂流瓶,这种事情在16世纪英国是不会发生的。当时的英国海军用漂流瓶传递军方情报,伊丽莎白女王特设一个官职,叫做“uncorker of ocean bottles”(开瓶专员)。如果你不是开瓶专员,擅自处置海上飘来的瓶子,要判死罪的。
《瓶中信》一书与海军情报无关,它讲的是一个漂流瓶引发的爱情故事。本书作者Nicholas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的红人,写过十几部销量不错的浪漫小说。若说Danielle是北美的言情女王,那么Nicholas就是当仁不让的男版琼瑶。与琼瑶的套路相仿,他的小说一概以弄哭读者为第一要务。
英文有一个生动的单词描述此种催泪弹式的书籍,叫作“tear-jerker”。读这类小说就像体验朱军的主持,套近乎、忆童年、看照片、把琴弹,这三板斧使出来,观众要是还不哭,恐怕朱军就要急哭了。和朱军一样,Nicholas在他的书中也铺设了一层层的感情攻势。书中屡见直白的句子比如“She closed her eyes, trying to hold back the tears.”,或者干脆就是“Silently she began to cry.” 读到这些文字我似乎看得到作者的潜台词:读者朋友们,拜托你们快哭出来吧。
《瓶中信》便是这样一本tear-jerker风格的小说。
话说此书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女性Theresa,她是一个单身母亲,在波士顿一家报纸做专栏作家。某日,她在海滩度假,偶然拾到一个漂流瓶。瓶中有一封信,是一个叫Garrett的男子写给他的亡妻的。
这封信很冗长,内容却颇为空洞。作者用了诸多大而无当的抒情之句,讲述Garrett如何思念去世的妻子。其实,要打动读者的内心,最好的文字是那种诚实而简单的白描,而不是这篇信里满纸的“I miss you, my darling. I cry and cry and cry。”
同样写亡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只用了一句话,便足以感人至深:“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白描所特有的力量,只是Nicholas似乎不太懂得。
总之,这篇在我眼中幼稚乏味的瓶中信被Theresa读到之后,居然产生了化学反应。Theresa对Garrett这位痴情男子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她把这封信的内容刊登在波士顿的报纸上,之后,读者给她打来电话,声称也捡到过类似内容的瓶中信。
陆续的,Theresa收集了三封瓶中信,都是Garrett写给过世妻子的。Theresa终于下决心寻找Garrett,看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于是Theresa上路了。
读至此处,我对书中的故事发展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根据瓶中信的线索,一点点进行拼图式的推理,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写信之人。这是一个绝妙的故事胚子,我宁可作者把这本书写成一个充满悬念的寻人小说,哪怕写成一个散漫无际的公路小说都好。就像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或者凯鲁亚克的《On the Road》,重点在于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能否找到目标。
可惜,作者终究不是写悬疑小说的料子。在他的笔下,Theresa打了几个电话,问了一圈儿朋友之后,几乎毫不费力就找到了Garrett。这让全书的悬念瞬间从云端跌落,之后的故事在我读来犹如一杯无味的白水。
Garrett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海边小镇,开着一家潜水教学店,还拥有一艘帆船。Theresa与Garrett乍一见面就有刷刷的电流。Garrett对亡妻的纠结之心被Theresa渐渐化解。两人一起出海泛舟、散步晚餐。Garrett耐心的教Theresa的儿子学习潜水。Theresa觉得自己找到了Mr. Perfect。
两人的感情宛如山洪爆发。此处,作者毫不吝惜他的笔墨,用尽一切唯美之词描述二人如何彼此日思夜想。当汽车颠簸在张家口的山路上,我读着这些陈词滥调,只觉得一阵阵眼晕。此时,我的耳边仿佛响起赵本山在电影《有话好好说》里的大喇叭广播:“安红,额想你!”
当“额想你”这样的句子在书中重复一万次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已经脱离了言情小说的低级趣味,而升华为一本广告写作指南。广告的特点是通过多次重复而实现强制记忆,就像我忘不掉电视上一声声的“恒源祥,羊羊羊”,我看了瓶中信之后就算记不清故事细节,也一定会记得书中无数次的“额想你”。
后来我查了查作者Nicholas的履历,在成为小说家之前,原来这位仁兄是做药品销售的。我想,也许我可以理解他的广告风范从何而来了。
撇开语言的罗嗦重复不说,本书故事演进至此,似乎仍只是一个浪漫而顺利的故事,还没有一个句子是可以让读者落泪的。眼看这书还有几十页就要收尾了,我的内心也在疑惑着,是不是快该死人了?
果然,作者安排Garrett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出海,并最终船沉而亡。Garret出海之前,给远在波士顿的Theresa寄了一封信,诉说他对Theresa的爱之深。小说结尾,Theresa给死去的Garrett也写了一封信,装在瓶子里丢入大海。二人从此天人相隔。
我特别留意一下Theresa和Garrett各自所写的信。须知,一个是波士顿的专栏作家,一个是小镇的船夫,然而两人的用词造句却如出一辙。我想Nicholas写作此书的时候大约并未留意到此种细节的不合理处。反观红楼梦,书中人物皆有配合其身份的语言。譬如雪中联诗,凤姐口中是“一夜北风紧“这种俗话,而香菱接的句子“匝地惜琼瑶”则文雅得多。
Garrett之死无疑是全书最强的一颗催泪瓦斯,尽管我终究还是没能掉下泪来。后来我想了想,即便Garrett不死,二人的感情大概也难有理想结果。离开小镇的Garrett将不再是他自己,而Theresa亦不肯放弃她在波士顿的生活。远距离的恋情发展下去,现实矛盾将会渐渐浮出。想来作者并不希望柴米油盐的争吵毁掉一段浪漫,所以索性写死男主角了事。
徐志摩有一首诗,其实是这本书最好的结语: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瓶中信
🙂You are wasting time 相信逻辑和常理 字0 2012-04-13 23:08:15
🙂呵呵,写的风趣. 荆棘探兴 字0 2012-04-10 04:27:15
🙂呵呵,写得逗死了 意闲 字86 2011-04-28 23:05:05
🙂先生好文,给您送宝 月桂 字126 2010-07-15 21:10:42
🙂翻墙送花 1 快刀浪子 字28 2010-07-10 21:34:44
🙂谢谢。上来一次西西河太麻烦了 淮夷 字0 2010-07-12 00:13:40
🙂唉 我还看过电影 1 老叶 字12 2010-07-07 22: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