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 -- frnkl

共:💬99 🌺17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之三

几篇比较中立的新文章。

中国青年报7月13日:《徐开彬:以历史的视角看待汪晖与朱学勤事件》

在那个时代,我们对西方的各种研究都还显得有些陌生,上世纪末的整个20多年,国内的学术工作主要是引进西学,很多学者都在大量借鉴,或者说得直白点,就是抄西方的著作。正如钱理群与梁文道所说,中国学术界在过去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对待学术规范标准。即便是现在,也没有建立起公认的如APA、MLA等严格规范的论文文体格式。如果以现在的引文规范要求上世纪的中国学者,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科学者,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信,大家可以对所有文科领域的学者们在上世纪末20年间的论文和著作进行全面调查。

  鉴于此,笔者以为,对发生在上世纪的这些事情,没有必要去穷追猛打,不管是出于个人目的也好,还是为了学术打假。重点要做的,应该是向现在的学生和年轻学者传授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上世纪的学术规范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知识界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学界、媒体对过去历史的态度,应该是理解与反省,如果要批判的话,最好不要针对个人。当然,这一事件,也折射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学术规范上的进步。如果我们能从中学到了一些什么的话,将是汪晖与朱学勤事件的最大意义。

豆瓣网:姊妹抄袭:朱学勤《阳光与闪电》的公案 by 黄花自与西风约

在黄花看来,这场“姊妹抄袭事件”也很不同。首先,指控者就很不同。真名的王彬彬先生一本正经却杀气腾腾,目的很明确,假名的以赛亚朋友嬉笑怒骂又大抛橄榄枝,不知葫芦里卖什么药。不过,实际效力方面,王彬彬的文章写得纠缠不清,又篡改了不少原文,看着软绵绵的,要不是几个热心网友及时抛出来一堆过硬证据,只怕马上就变成废纸;以赛亚的文章虽然也弯弯绕绕,变来变去,具体证据上倒是不含糊,很有杀伤力。

一个有趣的另类解读

其实黄花倒是觉得,译者杨小刚先生对朱大教授也颇有微词,请看他婉转的表述:

“如果(!)这篇文章作为Dunn译本一个序言的话,我觉得引用一些文章内容,介绍这本书的思想和内容,并无不妥,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的论文,当(!)它作为该书的序言时,如果还在文章中到处注明出处,就多此一举了。但(!)后来因为这篇文章跟我的译著分开刊登了,所以很容易造成朱学勤的文章是抄袭译著的结果(!)。”

可见,杨小刚先生虽然出于师生面子,或是慑于老师的积威,不得不为老师说几句好话,但其实阴阳怪气,皮里阳秋,早就承认了“朱学勤的文章是抄袭译著的结果”。

东方早报7月13日评论:《周泽雄:学界会大乱吗?》

汪晖先生涉嫌抄袭一事余波未平,朱学勤先生涉嫌抄袭的证据,近日又哄传网络,并迅速得到平面媒体的关注。

  面对此类指控,我希望自己能秉持这种态度:不问动机,不问门派,唯事实是问。上月在论坛上回应某网友关于门户之见的质疑时,还曾强调:“抄袭就是抄袭,抄袭与门户之见无关,抄袭自成一个委琐山头。从我来讲,假如朱学勤先生或秦晖先生被指抄袭,我的鄙夷肯定不减分毫,说不定还会更加激烈。”这不,话音还盘旋在半山腰呢,针对朱学勤的抄袭指控,转瞬间已弥山遍野。

  我得承认自己的尴尬,当初这么说,原是顺手举例,私心还坚信朱学勤先生绝不至此。通常,一个人的学术地位越尊崇,他就必须接受越严厉的学术质疑,对汪晖如此,对朱学勤同样如此。当然,我更想听到朱学勤先生的解释。

面对学界的种种不端,只要批评者坚持用学术的方式质疑问难,我们就不必担心什么。即使出现最不利的后果,也是它所该受的。换句话说,只有那些尝试用非学术方式进行介入的东西,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所谓非学术方式,既包括不堪回首的政治运动,也同样包括息事宁人的和事老做派。两者性质上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非学术”这一点上,并无二致。如果我们一边渴盼“百家争鸣”,一边却连一点正当的质疑揭露都受不了,我们恐怕只能进入“叶公好龙”的语境里了。

此文引用了其他网友的一段讨论,很有意思

实际上,与我在网上讨论的网友,有人已经提出了警告,网友“蝈蝈”就不无悲怆地表示:“汪晖事件不是不可以查,但以那样的心态、那样的方式、那样的标准去查,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但现在这样也还只是一个开头。查汪晖的那种标准,并不只是朱学勤碰巧也适用。朱学勤也有弟子以及一大群拥趸,他们也可以按同样的标准再去查别人,而且一定能查得到。要不了多久,一场中国学术界的相互揭发、相互揭短、相互批判的群众运动就会兴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