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雅言,官话,和其他(五) -- 一一一一一一一
雅言,官话,和其他(七)
面红耳赤地讨论,争论,哪一种现代汉语方言保留有更多的古音,是一个很伪很假的问题。
前面说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江流域,都是上层阳春白雪,以中原人(吴楚)南下口音为主,而下层黎民都是蛮夷夷越,以下里巴人为主。而楚国在时不时地问鼎一下中原的同时,率先把大江中下游流域,换句话说,就是今天的湖广和江淮一带,统一起来。秦灭楚,统一华夏。接下来的却是楚汉代秦,从而整个西汉,东汉,建立起了以南方楚辞为源头的,汉赋为代表的韵文传统。
五胡乱华与晋室南迁,造成了长江中下游的沿江语音带。这个沿江的语音带,是北人南下的侨居之地,同时也是北人与原来的吴楚之民的混居之地。而原来的吴楚之民,不过是早了几百年南下的北人与更早的夷越蛮夷的混同而已。于是,那些没有晋室南迁混同的原来的吴楚之民,被这个沿江的混居带分割成东与西两个区域。东边的,就是现代的吴语区,而西边的,就是现代的湘语区。而分割他们的,就分别是现代的上江(湖广)话与下江(江淮)话。
那么,是吴语的古音多呢?还是湘语的古音多呢?还是上江下江的古音多呢?
而侨居沿江的南迁北人也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原因很是简单,北返是一条路,停留是一条路,继续南迁,也是一条路。于是,当他们北返的时候,其实已经是隋唐了,北方没有战乱了,南方被统一了。而当他们停留的时候,不可避免,与原先居住在当地的人,家族,要争地抢水,要头破血流,要娶妻嫁女,那么继续南迁的呢,就成了在东边的夷越,或者百越,与西边的苗蛮之间的,汉人客家的源流。
几乎每一个客家家庭都要讲到宁化石壁乡,都要讲到中原颖川邺下。俺也是客家出身,源流颖川。但是,客家客家,就真的是完全的中原人么?上千年的迁徙,上万里的搬家流动,间或停留一地,找老婆,嫁女儿,读书,当官,当兵,当土匪,不可避免的,要和土著混杂。同样,各地的土著,就真的与客家分得那么清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客家人血统里边,客家话里边,又参杂了多少各地的土著成分呢?至少,四川的客家话多少有些西南官话的影子,而台湾的客家话也多少有些闽南语的成分。而客家话与赣语,究竟谁的汉语成分多些,谁的土著语成分多些,能够说的那么清楚吗?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南吴语(温州)和闽北闽南语,以至粤语当中。拿南吴语来说,究竟是三国东吴时期的孙顾朱陆的语言多些呢,还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的成分多些?而闽南语中的古语成分究竟是唐朝陈政、陈元光他们带去的兵士们带去的多呢,还是南宋时期朱熹建书院带去的多,还是当地的闽越土著的言语多些。至于粤语,也是同样的。秦时的关中士兵,汉时的南越上下,唐时的交趾宋时的安南,那有名的南雄珠玑巷的传说(应该是宋朝后期的事情了),哪一个才是现代粤语白话的主流呢?古语成分的说法,又是以何为准呢?
另外在我们谈论晋室南迁,以及宋室南迁的时候,隐隐然地忘记了一点,战乱的时候,避祸的方向,不只是往南。难道不能往东,往西,往北?于是,关陇,乃至河西的汉人,难道就没有保留住汉唐的古音吗?山西,现在在学术上已经正式被确立为晋语方言区(当然还有争议),正是明朝初期北方大移民的人口来源地,大槐树的传说不是正好说明山西话里边的古音成分也是大大的吗?山东人避祸的方向还有出海,上朝鲜,闯关东,现在的什么三星,其读音正好就是古代的闭口音加鼻尾音Samsung而来的。
试想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族群的口音,可以历经千年而不变化,或者大部分不变化。
首先,不能有大规模的与外族群,也就是口音相差很大的其他族群混居的经历。
其次,口音已经达到了其自身变化的稳定点,也就是说,自身的变化总能回归到其坐标的原点。
把这两个标准套到所有的汉语方言群体当中去,结论就是,谁也不比谁强。
那么,又为什么,南方方言中的入声体系比北方各方言保留得好呢(这肯定是一个事实)?
这里,偶提出两个大胆的说法。
其一,不是南方各方言保留有更多的古音,而是南方各方言的文白系统分得更开。
其二,不是北方各方言没有保留更多的古音,而是北方各方言的被现代音韵学学者普遍地有意无意地去古音化。
换句话说,就是,
一, 官话体系的在南方方言区的被高调强制性地继承。
二, 官话体系的在北方方言区的被轻佻功利性地忽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汉文化的融合,主要归功于我们从来都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2 富柜 字388 2010-07-26 00:24:47
🙂西方没有融合概念 酥油茶 字72 2010-07-22 03:44:07
🙂苗族这个民族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 酥油茶 字399 2010-07-22 03:08:22
🙂【原创】雅言,官话,和其他(七)
🙂晋语和客家话很像 2 酥油茶 字202 2010-07-22 03:15:53
🙂【原创】雅言,官话,和其他(六) 18 一一一一一一一 字7135 2010-07-21 06:19:31
🙂这个帖子一定要顶上去 玉垒关2 字0 2010-07-27 07:43:11
🙂补充些唐代官话和用韵的情况 7 森林鹿 字1094 2010-07-25 23: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