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楚梅的故事 母亲的老师 上 -- 阿辉1

共:💬51 🌺1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楚梅的故事 母亲的老师 中

文隽就是在这个时期,被派到刘航家,帮他的这处新房子刷油漆。

而刘航,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画画儿,他画画儿的时候,文隽喜欢悄没声儿地站在那儿看,有时候还忍不住赞叹:

“你画的真好啊!”

刘航很纳闷,你个刷油漆的小姑娘,十几岁的模样。你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于是就不置信地问她:“你?懂画画儿?”

“懂一点儿。”

“哦,怎么个懂法?”

“我爸爸也是画画儿的,你要是想看,下次来,我可以拿一点我爸爸的画儿给你看。”

第二天再上门干活的时候,文隽就带了几幅父亲的画儿来。

刘航仔细地将那些个画儿们铺在画案上,远远近近地观赏了一阵子后,把桌子一拍,激动地大声嚷嚷:“妙啊!妙啊!,只可惜,我来迟了,无缘见你父亲一面,要不然,真得要会会这位隐居乡间的老先生了。”

接下来,他自然地询问了文隽的境况,并让她即席画两笔,给他看看。

之后,他一方面觉得这个小姑娘可怜,另一方面也是看文隽确有些天分,不忍她被埋没,就主动提出,免费收下文隽,作他的学生。

对文隽,这才是天上掉下张大馅饼,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从那以后,文隽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到他家学画画儿。

开始的几个月,他每次都说好,都夸文隽画得妙,几个月之后,他严师的本性就流露出来了。

每次,都挑出一大堆的毛病,指责文隽这也不行,那也不对,除了指责,还有高声叫骂,文隽常常被骂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但她不敢回嘴,只有一边抹眼泪,一边继续画。

多年后,刘航这样解释文隽挨骂:“开始的几个月,不骂你,是怕你跑,学几个月再骂,你就不会跑了嘛。”

文隽的父亲虽是个画家,但去世得早。文隽虽有灵性和天分,基本功委实太差。

于是,刘航指导文隽就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的。由线及面,再到阴影和明暗。

文隽长于画工笔,工笔画对线条的要求非常严格。

线条的起笔收笔,粗细变化、力度弹性、阴阳对比、空间布局、节奏变化......都要求大量枯燥,耗时的练习。

刘航教文隽,大部分的时间,就是教文隽画线,画各种不同的圆圈。

当然,他还指导文隽,在各种不同性能的宣纸上掌握不同的用笔(比如中锋、侧锋、逆锋、散锋),用墨(浓、淡、干、湿、焦),用水(恰倒好处、惜水如金);掌握从不同的角度画同一物体的技法,不仅要画得像,还要画得传神。

学画离不开工具,中国画的工具就是“笔、墨、纸、砚、色、印”,工具的配备离不开钱。

拿着油漆工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和病歪歪的妈妈,接济下放农村的小哥哥,在终年吃不起肉,置不起新衣的年月里,文隽从未间断过到刘航老师那里学画,自然也不会间断购买画画的工具。

即使是后来结婚,生了孩子之后,她还是会在固定的时间里去学画。

楚梅有一张自己的百日照,照片上,年轻的文隽很瘦,小小的楚梅更瘦,一百天了,头还直不起来,软软地歪在肩膀上。最奇怪的,是照片上的妈妈,头上包着一块刺眼的纱布。

那时,文隽住在婆婆家,周国正的工资全部交给公婆。文隽希望公婆能帮她照管孩子,但是没有一个人理会她。

如果哪天家里买了鱼肉之类,周家的人还会把鱼肉藏在床底下,背着文隽吃。(楚梅童年时,也见识过爷爷姑姑们,怎么藏好吃的,并去揭穿过很多次。)

个性刚烈,不温柔,说话难听的文隽,发现公婆藏鱼肉,自然是不依不饶地吵吵,这样吵的结果,非但没吃到肉,反倒是一大家子人,将文隽围起来打了一顿,头也被打破了。

被打破头的文隽,跑去老师家哭诉。

老师找来纱布,帮她包裹了伤口。

也就是这一次,刘航觉得文隽实在太可怜了,他很想帮帮她,但除了教她画画儿之外,家里的事情,生活上的无序,实在也无从帮起。于是,他提出让文隽改口,叫他父亲,不要再叫老师了。

但文隽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父亲”二字她叫不出口,但从那天开始,她也不再称呼他老师了,而是改口叫“伯伯”

被打破头的文隽会记仇,她裹着纱布,专门去照相馆照了一张像,以示纪念。

楚梅三四岁的时候,曾跟着妈妈去过几次刘航爷爷家,在幼年楚梅的眼睛里,刘航爷爷的家,可是比故事里皇帝的房子都要豪华,那个院子,更是比二十家人住在一起的大院子都大。更妙的是,在刘航爷爷家,总会有一些稀罕的零食吃。

楚梅至今记得在那个大院子里,吃过刘爷爷从自家树上现摘的水果,那究竟是什么果子已无从考察,但她一直都记得那果子的滋味,说那是她平生吃过的最香甜的东西。

楚梅五岁的时候,政策改变,刘航调回了省城。

他无私地指点文隽画画,前后有七八年之久。这为文隽日后,成为知名的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十年代初期,文隽得到了一个成为专业画师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却是跟国家的出口创汇联系在一起的。

那时,中国大地上的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国家努力出口以赚取外汇的努力也并未停止。

有人这样说,“文革”期间,只有两样东西,未停止正常运转,第一是原子弹的研制,第二就是广交会的举办。

尽管有广交会的举办,国家增加外汇储备的努力也未见成效。直至1972年,我国每年的外汇储备都在5亿美元以下徘徊,1974年更是出现了零的突破。

据余世存《1840-1999的中国话语》所载,1974年4月,中国派出了邓小平、乔冠华带队的赴联合国代表团。当时什么都安排好了,突然发现去联合国不能用人民币,得用美元。于是中央紧急下令全中国的所有银行将美元收集起来。意想不到的是,偌大的一个中国,竟然只找出了38000美元,成了当时赴联合国唯一的现金经费。以至于我们的代表团住进了美国的豪华酒店,但工作人员却给不起小费。

在当时,出口创汇,既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使命。

赚取外汇的其中一条途径,就是把中国历史上的名画儿,进行临摹,仿制,出口海外。

H省的外贸部门,连同美术家协会,从全省范围内,抽调一批画画儿技艺高超的画师,去B市,创办一个画院,集中临摹,仿制古画儿。

刘航那时已经回省城了,但他做为国内知名的画家,郑重地推荐了自己的学生文隽。

文隽就被借调去B 市,专门临摹仿制工笔古画儿。

(待续)

关键词(Tags): #楚梅 文隽 老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